净水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7650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过滤件的容纳空间扩大、紧凑、且过滤能力较高的净水滤筒。所述净水滤筒在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壳体内部,具有中空丝膜束、粉体过滤件,前述粉体过滤件被收纳于由内壁、外壁、上壁及下壁形成的圆筒容器的内部空间,前述圆筒容器具有嵌合部A,前述中空丝膜束的一端部借助固封剂被固定于固封罩,前述中空丝膜束的前述一端部以外的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从前述固封罩突出的突出部,前述突出部被容纳于前述内壁的内侧,前述固封罩具有嵌合部B,前述嵌合部A和前述嵌合部B水密地嵌合,能够从前述外壁的前述壳体侧的表面到前述内壁的前述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安装于净水器的净水滤筒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家庭中,将自来水净化的净水器被广泛利用。在这些净水器中,使用收纳有用于将自来水净化的各种过滤件的净水滤筒。作为过滤件,一般使用将自来水中的游离性余氯、漂白粉味、霉味、三卤甲烷等除去的粉体(粒状或粉状)的活性炭、将自来水中的浑浊成分、细菌类等除去的中空丝膜。这些过滤件能够处理的总滤水量被限制,所以使用者在将净水滤筒定期地更换的同时继续使用净水器。因此,使用者需要尽可能紧凑且过滤能力高、能够处理的总滤水量大的净水滤筒。作为这样的紧凑且性能良好的净水滤筒,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净水滤筒,所述净水滤筒在内部具有在圆筒罩(中空丝膜罩)中收纳有中空丝膜的中空丝膜组件和在其躯干部外周配置的载持有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吸附剂的圆筒状的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公开了下述内容,在该净水滤筒中,原水在圆筒状的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中从外侧向内侧在径向上通过之后,在轴向上上升,穿过设置于中空丝膜组件的圆筒罩的上端的开口部流向中空丝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2361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净水滤筒中,存在下述问题:中空丝膜被收纳于圆筒罩,该圆筒罩的空间不作为过滤件的容纳空间来使用。此外,存在下述问题:为了使原水通过圆筒状的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之后在轴向上朝上流动,在圆筒罩和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之间设置作为流路的间隙,该间隙的空间也不作为过滤件的容纳空间来使用。进而,使用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使原水在其径向上流动,由此实现将在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处产生的压力损失的减少,确保既定的过滤流量。但是,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为了成形,使用合成树脂的粘合剂,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在纤维状活性炭成形体的质量中,粘合剂所占比例相当大,不能得到足够高的过滤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过滤件的容纳空间扩大、紧凑且过滤能力高的净水滤筒。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净水器由下述结构构成。(1)一种净水滤筒,前述净水滤筒在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壳体内部,具有圆筒容器、中空丝膜束、粉体过滤件和固封罩,其特征在于,前述圆筒容器由内壁、外壁、上壁及下壁形成,前述粉体过滤件被收纳于前述圆筒容器的内部空间,前述圆筒容器具有嵌合部A,前述中空丝膜束的一端部借助固封剂被固定于前述固封罩,前述中空丝膜束的前述一端部以外的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从前述固封罩突出的突出部,前述固封罩具有嵌合部B,前述突出部被容纳于前述内壁的内侧,前述嵌合部A和前述嵌合部B水密地嵌合,能够从前述外壁的前述壳体侧的表面到前述内壁的前述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2)优选地,前述上壁在前述壳体内周面和前述外壁外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前述间隙构成通向前述原水入口的原水流路,并且前述上壁将前述原水流路的上端封闭。(3)优选地,在前述粉体过滤件和前述上壁之间存在弹性部件。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方案能够具有以下优异效果。根据上述(1)的方案,不存在以往的圆筒状的中空丝膜罩。因此,形成中空丝膜束容纳空间的内壁的厚度的体积也不会被浪费,被利用于粉体过滤件的容纳。此外,能够从外壁的壳体侧的表面至内壁的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所以在粉体过滤件和中空丝膜束之间不存在轴向的水的流路,相应地能够扩大过滤件的容纳空间。进而,使用粉体过滤件,所以能够高密度地充填过滤件。根据这些效果,能够提供紧凑且过滤能力高的净水滤筒。此外,根据上述(2)的方案,流入至间隙的原水不通过粉体过滤件部地穿过套盖下表面和上壁上表面之间,不会进入至内筒内。此外,根据上述(3)的方案,弹性部件与粉体过滤件紧密接触,由此能够在充填的粉体过滤件和上壁间消除空隙,没有在通有原水时绕过粉体过滤件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涉及以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将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与流路切换器连接来作为水龙头直连式净水器使用的示意外形图。图3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图4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中空丝膜组件的示意纵剖视图。图5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图6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示例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在能够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改变。图2是将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与流路切换器连接来作为水龙头直连式净水器使用的示意外形图。图2所示的水龙头直连式净水器1主要由流路切换器2、净水滤筒3构成。流路切换器2在借助安装螺母21安装于水龙头、将净水滤筒3安装于侧面的状态下使用。流路切换器2具有将来自水龙头的自来水(原水)原样吐出的流路和使自来水通过净水滤筒3来作为净水吐出的流路进行切换的功能。用图3对净水滤筒3进行说明。图3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示意纵剖视图。净水滤筒3是圆筒形,主要由壳体、粉体过滤件部34、中空丝膜组件(module)31、滤筒盖35等构成,前述壳体由具有开口部的套32和将套32的开口部关闭的套盖33构成,前述粉体过滤件部34和前述中空丝膜组件31被收纳于该壳体,前述滤筒盖35盖于套盖33。粉体过滤件部34具有由内壁71、外壁72、过滤件盖58(上壁)及下壁73形成的圆筒容器60、被收纳于其内部空间61的粉体过滤件59。中空丝膜组件31具有中空丝膜束52。该中空丝膜束52的一端部借助固封剂被固封固定于固封罩51内部。中空丝膜束52的一端部以外的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从固封罩51突出的突出部103。突出部103被容纳于内壁71的内侧。此外,粉体过滤件部34的圆筒容器60具有嵌合部A75。中空丝膜组件31的固封罩51具有嵌合部B54。上述的嵌合部A75和上述的嵌合部B54水密地嵌合。在将粉体过滤件部34的圆筒容器60安装于壳体时,嵌合部A75被嵌合于嵌合部B54,粉体过滤件部34和中空丝膜组件31之间被水密地密封。结果,能够抑制下述情况:原水不经由粉体过滤件部34具有的粉体过滤件59,而穿过中空丝膜组件31的固封罩51和粉体过滤件部34之间,泄露至中空丝膜组件31的中空丝膜束52。如图3的箭头所示,穿过流路切换器2送至净水滤筒3的自来水(原水)被引导至套32和粉体过滤件部34之间的间隙38之后,在净水滤筒3内的粉体过滤件部34中从径向外侧向内侧通过。此时原水在粉体过滤件部34内的粉体过滤件59中从径向外侧向内侧通过,到达至中空丝膜组件31的中空丝膜束52。即,在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中,原水能够从外壁的壳体侧的表面至内壁的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过。而且之后,水在中空丝膜组件31中通过。此时水通过中空丝膜组件31内的中空丝膜束52,得到净水。为了与本专利技术对比,在图1中表示涉及除了专利文献1之外的另外的现有技术的方式的净水滤筒。图1的净水滤筒具有在圆筒罩101(中空丝膜罩)中收纳有中空丝膜的中空丝膜组件和在其躯干部外周和套内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空间中被充填的粒状活性炭。在该以往的净水滤筒中,原水在圆筒状的粒状活性炭部分中从下向上在轴向上通过之后,穿过设置于中空丝膜组件的圆筒罩101的上端的开口部,流向中空丝膜束。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滤筒,前述净水滤筒在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壳体内部,具有圆筒容器、中空丝膜束、粉体过滤件和固封罩,其特征在于,前述圆筒容器由内壁、外壁、上壁及下壁形成,前述粉体过滤件被收纳于前述圆筒容器的内部空间,前述圆筒容器具有嵌合部A,前述中空丝膜束的一端部借助固封剂被固定于前述固封罩,前述中空丝膜束的前述一端部以外的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从前述固封罩突出的突出部,前述突出部被容纳于前述内壁的内侧,前述固封罩具有嵌合部B,前述嵌合部A和前述嵌合部B水密地嵌合,能够从前述外壁的前述壳体侧的表面到前述内壁的前述中空丝膜束侧的表面在净水滤筒的径向上通水。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27 JP 2015-0381251.一种净水滤筒,前述净水滤筒在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壳体内部,具有圆筒容器、中空丝膜束、粉体过滤件和固封罩,其特征在于,前述圆筒容器由内壁、外壁、上壁及下壁形成,前述粉体过滤件被收纳于前述圆筒容器的内部空间,前述圆筒容器具有嵌合部A,前述中空丝膜束的一端部借助固封剂被固定于前述固封罩,前述中空丝膜束的前述一端部以外的部分的一部分构成从前述固封罩突出的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岛孝辅冈崎博成马场玲子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