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延松专利>正文

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7253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包括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顶横向设置水源引流沟;在“水源引流沟”下方、混凝土防渗渠道正常输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受纳引流沟水源的“生态涵养池”;在“生态涵养池”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纵向设置“水气导流槽”;在“水气导流槽”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死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和“水气导流槽”相通的“生态改造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拆除重建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施工方法简便、生态效果良好、景观功能多样性、技术经济合理等特点,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农业灌溉防渗渠道一般采用混凝土浇制,仅具有防渗功能,渠系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区域的景观功能大为降低。随着生态政策的实施推进,生态灌区建设、城市生态景观营造迫切需要对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进行生态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简便、生态效果良好、景观功能多样性、技术经济合理,且不需要对已建的混凝土防渗渠道拆除重建的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其特征是:(1)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顶横向设置“水源引流沟”;(2)在“水源引流沟”下方、混凝土防渗渠道正常输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受纳引流沟水源的“生态涵养池”,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切割槽;在“生态涵养池”底部满铺防渗膜,防渗膜上平稳设置植草模;在模草模中平铺5-14cm厚的种植土,种植土上铺设2.0-3.5cm厚的百慕大矮生草毯,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或在种植土上栽植矮生植被型景观植物;(3)在“生态涵养池”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纵向设置“水气导流槽”;“水气导流槽”上端与生态涵养池连通,下端与“生态改造区”连通;“水气导流槽”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或梯形切割槽,底部设置防渗膜;在“水气导流槽”中、防渗膜上面设置规格匹配的空心透水砖,并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水气导流槽”的空心通道为连通生态涵养池和生态改造区的水气通道;(4)在“水气导流槽”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死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和“水气导流槽”相通的“生态改造区”;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几何型切割槽;“生态改造区”底部设置防渗膜,防渗膜上设置植草模,或防渗膜上直接布设8-14cm厚的种植土,并在种植土上铺设具有耐淹性能的矮生草毯,或在种植土中掺拌具有耐淹性能的矮生草籽。所述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土工布,规格为200-450g/m2。 “生态涵养池”、“水气导流槽”、“生态改造区”在防渗渠道坡面上的切割深度为8-14cm。 “生态涵养池”、“水气导流槽”、“生态改造区”中的防渗膜与切割面通过环保防水胶粘结。所述空心透水砖采用舒布洛克空心透水砖。 “水源引流沟”的长度对于年降水量达到1000mm地区为3.5-4.5m;生态涵养池面积为生态改造区面积的1/6-1/4。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拆除重建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施工方法简便、生态效果良好、景观功能多样性、技术经济合理等特点,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汽流向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1)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顶横向设置“水源引流沟”1;(2)在“水源引流沟”下方、混凝土防渗渠道正常输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受纳引流沟水源的“生态涵养池”2,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切割槽;在“生态涵养池”底部,满铺防渗膜,防渗膜上平稳设置植草模;在模草模中平铺5-14cm厚的种植土,种植土上铺设2.0-3.5cm厚的百慕大矮生草毯,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或在种植土上栽植矮生植被型景观植物;(3)在“生态涵养池”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纵向设置“水气导流槽”3;“水气导流槽”上端与生态涵养池连通,下端与“生态改造区”4连通;“水气导流槽”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或梯形切割槽,底部设置防渗膜;在“水气导流槽”中、防渗膜上面设置规格匹配的空心透水砖,并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水气导流槽”的空心通道为连通生态涵养池和生态改造区的水气通道;(4)在“水气导流槽”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死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和“水气导流槽”相通的“生态改造区”;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几何型切割槽;“生态改造区”底部设置防渗膜,防渗膜上设置植草模,或防渗膜上直接布设8-14cm厚的种植土,并在种植土上铺设具有耐淹性能的矮生草毯,或在种植土中掺拌具有耐淹性能的矮生草籽。所述防渗膜采用“两布一膜”土工布,规格为200-450g/m2。 “生态涵养池”、“水气导流槽”、“生态改造区”在防渗渠道坡面上的切割深度为8-14cm。 “生态涵养池”、“水气导流槽”、“生态改造区”中的防渗膜与切割面通过环保防水胶粘结。所述空心透水砖采用舒布洛克空心透水砖。 “水源引流沟”的长度对于年降水量达到1000mm地区为3.5-4.5m;生态涵养池面积为生态改造区面积的1/6-1/4。应用例:(1)某混凝土防渗渠道位于淮河以北地区,年均降水量970mm,根据地表汇流条件计算出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顶设置的水源引流沟长度为3.9m;(2)某混凝土防渗渠道厚度为12cm,正常输水位以上有0.8m的坡面,设置的生态涵养池为长方型,几何尺寸为长×宽×高=0.54m×1.62m×0.12m;在生态涵养池底部铺设规格为250g/m2两布一膜土工布防渗膜;防渗膜上设置规格为0.54m×0.54m×12cm植草模,植草模中布设9.5cm厚的种植土,种植土上铺设定型生产的、规格为0.54m×0.54m×2.5cm的百慕大矮生草毯;(3)针对某混凝土防渗渠道断面尺寸和输水水位,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纵向设置的水气导流槽长度为1.2m;水气导流槽为宽×高﹦6cm×12cm矩形断面,匹配规格为宽×高×长﹦6cm×12cm×6cm的舒布洛克空心透水砖。(4)在某混凝土防渗渠道死水位0.4m以上、连接水气导流槽、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设置的生态改造区为圆形,直径为2.4m,面积约为4.52m2;生态改造区底部铺设规格为300g/m2两布一膜土工布防渗膜,防渗膜上均匀铺设厚度为8cm种植土,经适度压实后,再铺设厚度为4cm、掺拌矮生草籽的营养土。(5)对种植于生态涵养池、生态改造区内的生态植物进行洒水养护,营造生态境况。(6)在干旱、高温季节可以利用潜水泵将渠道底水直接抽引进入“水源引流沟”,实现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区系统的自流浇灌补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其特征是:(1)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顶横向设置“水源引流沟”;(2)在“水源引流沟”下方、混凝土防渗渠道正常输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受纳引流沟水源的“生态涵养池”,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切割槽;在“生态涵养池”底部满铺防渗膜,防渗膜上平稳设置植草模;在模草模中平铺5‑14cm厚的种植土,种植土上铺设2.0‑3.5cm厚的百慕大矮生草毯,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或在种植土上栽植矮生植被型景观植物;(3)在“生态涵养池”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纵向设置“水气导流槽”;“水气导流槽”上端与生态涵养池连通,下端与“生态改造区”连通;“水气导流槽”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或梯形切割槽,底部设置防渗膜;在“水气导流槽”中、防渗膜上面设置规格匹配的空心透水砖,并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水气导流槽”的空心通道为连通生态涵养池和生态改造区的水气通道;(4)在“水气导流槽”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死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和“水气导流槽”相通的“生态改造区”;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几何型切割槽;“生态改造区”底部设置防渗膜,防渗膜上设置植草模,或防渗膜上直接布设8‑14cm厚的种植土,并在种植土上铺设具有耐淹性能的矮生草毯,或在种植土中掺拌具有耐淹性能的矮生草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农业灌溉混凝土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的方法,其特征是:(1)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顶横向设置“水源引流沟”;(2)在“水源引流沟”下方、混凝土防渗渠道正常输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受纳引流沟水源的“生态涵养池”,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切割槽;在“生态涵养池”底部满铺防渗膜,防渗膜上平稳设置植草模;在模草模中平铺5-14cm厚的种植土,种植土上铺设2.0-3.5cm厚的百慕大矮生草毯,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或在种植土上栽植矮生植被型景观植物;(3)在“生态涵养池”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纵向设置“水气导流槽”;“水气导流槽”上端与生态涵养池连通,下端与“生态改造区”连通;“水气导流槽”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形成矩形或梯形切割槽,底部设置防渗膜;在“水气导流槽”中、防渗膜上面设置规格匹配的空心透水砖,并保持与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平齐;“水气导流槽”的空心通道为连通生态涵养池和生态改造区的水气通道;(4)在“水气导流槽”下方、沿混凝土防渗渠道死水位以上的坡面上,设置和“水气导流槽”相通的“生态改造区”;形式为直接切割混凝土防渗渠道坡面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延松张允良周风扬陶晓东骆静静
申请(专利权)人:崔延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