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005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1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包括渠道本体、沿渠道纵向等距布置在渠道本体下方的生态池;在渠道本体下方的生态池顶部设置与渠底齐平的第一混凝土盖板,第一混凝土盖板设置有系列通孔;生态池根据渠道两侧的可利用空间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布置;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侧池体部分与渠道本体之间设置实心或带通孔的第二混凝土盖板,第二混凝土盖板与渠道原护坡和渠顶齐平;侧池体部分的顶部与渠顶齐平,且侧池体部分顶部设置带系列通孔的第三混凝土盖板。且上述盖板与渠道本体衔接为一体,保持渠道的原有断面形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传统渠道的生物栖息环境,创造出适宜的生态空间和避难场地,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灌溉渠道的生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主要适用于平原地区。
技术介绍
传统灌溉渠道普遍采用“三面光”衬砌技术,往往只考虑到节水、输水效率而忽略了生态功能。一般存在如下问题:1、灌溉渠道渠底齐平、水深基本一致、流速较快、不易生长水生植物,使得鱼虾等水生动物难以在渠道中生存;2、传统渠道为硬质化渠道,长度较长,在夏季温度较高、每次灌溉结束、渠道退水后,渠底迅速干涸,水生动植物由于缺水会大量死亡;3、传统渠道输水时往往带有部分泥沙,需要定期进行清淤疏浚工作,平原区的渠道清淤疏浚工作量往往较大;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景观美化也受到重视,而传统的渠道主要用混凝土衬砌,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没有体现出渠道的景观价值;5、传统的衬砌渠道没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夏季高温时水体温度容易升高,不利于水体生物存活;6、传统渠道在输水期和输水后都不适合水生动植物生存,破坏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在保证灌溉输水功能的同时又具有生态功能的灌溉渠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既能给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还能减少渠道清淤的工作量,并具有景观美学价值。本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平原地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包括渠道本体、沿渠道纵向等距布置在渠道本体下方的生态池;在渠道本体下方的生态池顶部设置与渠底齐平的第一混凝土盖板,第一混凝土盖板设置有系列通孔。优选的,所述生态池根据渠道本体两侧的可利用空间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布置;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侧池体部分与渠道本体之间设置实心或带通孔的第二混凝土盖板,第二混凝土盖板与渠道原护坡和渠顶齐平。进一步的,所述侧池体部分的顶部与渠顶齐平,且侧池体部分顶部设置带系列通孔的第三混凝土盖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土盖板、第二混凝土盖板、第三混凝土盖板厚度均为0.02~0.12m,且上述盖板通过与渠道本体衔接为一体保持渠道的原有断面形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土盖板、第二混凝土盖板、第三混凝土盖板的通孔设为梅花形或圆形。进一步的,所述侧池体部分的横截面设为长方形、半圆或者梯形状。优选的,所述生态池底部设置有高低起伏的石块、砂砾、土壤作为整体的基底,且生态池基底上种植有水生植物。进一步,所述生态池的底部可根据土质设防渗衬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沿着渠道本体纵向每隔一段距离在渠底向下开挖可储水的生态池,形成一个生态空间可供水生动植物生存,在池顶可设置带空心孔的混凝土盖板与渠底齐平,保持原渠道断面形式,不影响输水,也便于渠道内的水通过空心孔进入生态池,以及小型水生动物进出。本专利技术设置的生态池在渠底以下不影响正常的灌溉输水功能,同时也能发挥“水潭”的功能,生态池内水流缓慢、水温适宜,是鱼虾等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夏季温度较高、每次灌溉结束渠道退水时,生态池是水生生物的绝佳避难所,这种功能对硬质化的、较长的、退水后渠底即干的渠道尤为明显;每隔一段距离在渠底设置生态池还具有“沉沙池”的功能,可显著减少渠道的清淤疏浚工作量,部分沉积物还可为池中水生生物提供饵料或营养。2)、针对上述优点,若渠道本体两侧有可利用的空间还可以将生态池向渠道本体的两侧或一侧延伸拓展,延伸拓展部分生态池的顶部与原渠道本体的顶部齐平,顶部可设置带空心孔的混凝土盖板;从而在渠道的横向方向扩大生态池的空间;且生态池延伸拓展到渠道本体两侧的池体与渠道本体之间可设置实心或空心孔的混凝土盖板,保持与渠道原护坡齐平,在不影响输水流态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了上述改善传统渠道的生物栖息环境,创造出适宜的生态空间和避难场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灌溉渠道的生态功能等优势。3)、本专利技术在池中配置具有净化水质和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可有助于灌溉水质安全,提高渠道的景观价值。4)本专利技术可结合土壤、地下水埋深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防止生态池渗漏,对边壁和池底衬砌进行防渗处理:当地土质为沙土时,易渗漏则做防渗;若为粘壤土,则夯实即可,不用做防渗;增强实际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示图,是渠道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的A-A面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的B-B面剖视图。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1-渠道本体 2-生态池 20-侧池体部分 21-基底22-水生植物 3-第一混凝土盖板 4-第二混凝土盖板5-第三混凝土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为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包括渠道本体1、沿渠道纵向等距布置在渠道本体1下方的可储水生态池2;在渠道本体1下方的生态池2顶部设置与渠底齐平的第一混凝土盖板3,第一混凝土盖板3设置有系列通孔。生态池2根据渠道本体1两侧的可利用空间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布置;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侧池体部分20与渠道本体1之间设置实心或带通孔的第二混凝土盖板4,第二混凝土盖板4与渠道原护坡和渠顶齐平。侧池体部分20的顶部与渠顶齐平,且侧池体部分20顶部设置带系列通孔的第三混凝土盖板5。如图3所示,侧池体部分20的横截面设为长方形,也可设为半圆、梯形或者其它形状,根据当地情况而定。相应的,第一混凝土盖板3、第二混凝土盖板4、第三混凝土盖板5设为厚度均匀的矩形板,整体厚度为0.02~0.12m,且上述盖板与渠道本体1衔接为一体(如图3所示),从而保持渠道的原有断面形式,不影响输水效果。上述混凝土盖板的系列通孔设为梅花形或圆形或其它形状。生态池2底部设置有高低起伏的石块、砂砾、土壤作为整体的基底21,并且生态池基底21上种植有水生植物22,使得生态池2底部有能发挥类似“深潭浅滩”不同水深的生态功能,接近于自然河道,形成水生生物栖息、产卵等环节。本专利技术中渠道本体1长度不限,宽度不限。根据土质、地下水埋深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在生态池2的底部设防渗衬砌,当地土质为沙土时,易渗漏则做防渗;若为粘壤土,则夯实即可,不用做防渗。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作出如下的详细说明。在渠道建设时,沿着渠道纵向每隔一段距离在渠道本体1向下开挖可储水的生态池2,根据实际地形做出如图1、图2、图3中所示的生态池2搭配形式。在铺设时,生态池的底部是否衬砌以防渗漏,可根据土质、地下水埋深情况而定。通过设置混凝土盖板与原渠道本体1形成一体,具体的,带通孔的第一混凝土盖板3衔接渠道本体1与渠底生物池1、带通孔或者实心的第二混凝土盖板4衔接渠道本体1与生态池2侧池体部分20、带通孔的第三混凝土盖板5(可设可不设)从顶部衔接渠道本体1与侧池体部分20,上述盖板的设置保持了渠道本体1的原有断面形式,不影响输水效果。最后,在生态池2中设置块石、砂砾和土壤作为整体基底21,使得生态池2底部形成中间高两边低或中间低两边高等高低不同的状态、产生水深不一的效果,并种植水生植物22。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渠道本体(1)、沿渠道纵向等距布置在渠道本体(1)下方的生态池(2);在渠道本体(1)下方的生态池(2)顶部设置与渠底齐平的第一混凝土盖板(3),第一混凝土盖板(3)设置有系列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渠道本体(1)、沿渠道纵向等距布置在渠道本体(1)下方的生态池(2);在渠道本体(1)下方的生态池(2)顶部设置与渠底齐平的第一混凝土盖板(3),第一混凝土盖板(3)设置有系列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2)根据渠道本体(1)两侧的可利用空间向一侧或两侧延伸布置;向一侧或两侧延伸的侧池体部分(20)与渠道本体(1)之间设置实心或带通孔的第二混凝土盖板(4),第二混凝土盖板(4)与渠顶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池体部分(20)的顶部与渠顶齐平,且侧池体部分(20)顶部设置带系列通孔的第三混凝土盖板(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生态池的灌溉渠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李雪纯陈睿东毕利东毕博汤树海张娣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