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700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及常用的辅助成分,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20:1~1:10。经大量的室内外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对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多种病毒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毒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为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农作物上病毒病的防治。
技术介绍
甲噻诱胺是一种噻二唑类植物防病激活剂,化学通用名为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该化合物对病毒病害具有很好的诱导抗病效果,作用机制为诱导植物产生系统、广谱的抗病活性。嘧肽霉素属胞嘧啶核苷类新型抗病毒农用抗生素、杀菌剂,是由不吸水链霉菌产生,对病毒和病菌具有预防、治疗作用,作为农药应用可延长病毒潜育期、破坏病毒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病毒病的功效。还可抑制真菌丝生长,并能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蛋白,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农药的单独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性风险和用量增加风险,进而增加成本和环境负荷,而通过农药复配筛选出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组合物,不仅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减少抗性风险,还能降低潜在的环境风险。本专利技术申请人通过试验发现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按照一定的重量比例组合,对多种作物病毒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混配以及使用,目前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用于农作物上病毒病的防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及常用的辅助成分,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20:1~1:10,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优选重量比为10:1~1:1。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中,除活性成分外,还包括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囊壁材料、pH调节剂、消泡剂、崩解剂、稳定剂、渗透剂、扩散剂、防腐剂、增效剂、药害减轻剂、粘结剂和填料等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多种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和超低容量液剂。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毒病,应在病毒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农作物上病毒病的防治效果。2、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3、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病毒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对于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24%甲噻诱胺·嘧肽霉素微囊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甲噻诱胺21%、嘧肽霉素3%、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囊壁材料)10%、脂肪酸甲酯(溶剂)10%、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乳化剂)5%、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钠盐(分散剂)5%、柠檬酸钠(pH调节剂)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分散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经剪切分散固化后,即可制得24%甲噻诱胺·嘧肽霉素微囊悬浮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24%甲噻诱胺·嘧肽霉素微囊悬浮剂按10g a.i./ha用量在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为84.71%;25%甲噻诱胺悬浮剂按10g a.i./ha用量在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为9.58%;2%嘧肽霉素水剂按10g a.i./ha用量在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为43.87%。可见,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烟草产生药害。实施例二:16%甲噻诱胺·嘧肽霉素悬浮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甲噻诱胺14%、嘧肽霉素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湿润剂)3%、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分散剂)5%、乙二醇(防冻剂)2%、羟甲基纤维素(增稠剂)1.5%、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防腐剂)0.3%、硅酮(消泡剂)0.2%、三乙醇胺(pH调节剂)0.2%、植物油(增效剂)2%,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pH调节剂、增效剂和去离子水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16%甲噻诱胺·嘧肽霉素悬浮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16%甲噻诱胺·嘧肽霉素悬浮剂按10g a.i./ha用量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为89.16%;25%甲噻诱胺悬浮剂按10g a.i./ha用量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为8.73%;2%嘧肽霉素水剂按10g a.i./ha用量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为48.51%。可见,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二元复配后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持效期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各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该二元复配药剂对水稻产生药害。实施例三:35%甲噻诱胺·嘧肽霉素水乳剂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甲噻诱胺29%、嘧肽霉素6%、棕榈油酸甲酯(溶剂)1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乳化剂)10%、苯乙烯-马来酸盐共聚物(分散剂)5%、亚磷酸三苯酯(稳定剂)2%、丙三醇(防冻剂)2%、有机硅氧烷(消泡剂)0.2%、苯甲酸钠(防腐
剂)0.3%、黄原胶(增稠剂)0.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活性成分、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消泡剂、防腐剂和增稠剂在去离子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机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制得35%甲噻诱胺·嘧肽霉素水乳剂。该实施例用于防治番茄病毒病:35%甲噻诱胺·嘧肽霉素水乳剂按10g a.i./ha用量在番茄病毒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7d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另设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第二次施药后14d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效为83.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成分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20:1~1:10,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成分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20:1~1:10,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0: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王礼文朱刚陈佛祥吴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