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滑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6880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传输设备的连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多介质滑环,包括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套装在转动部件上并与转动部件构成相对转动配合;所述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之间设有电传输单元、光传输单元和流体传输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多介质滑环,电滑环、光纤滑环和流体滑环经过巧妙设计有机集成在一起,三者共用一对轴承,去除了冗余的转接和传动装置,简化了产品结构,大大减小了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亦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三种滑环的任意两个进行集成,因此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在转动过程中传输两种介质的场合,诸如雷达天线系统、石油钻井平台、医疗扫描CT、风力发电系统等,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输设备的连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多介质滑环
技术介绍
电滑环和流体滑环用于解决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间电动力、电信号和流体的传输问题,两者作为成熟的货架产品由来已久,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之提出了光纤滑环的需求,用于解决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间光信号的传输问题。目前光纤滑环的制造技术仍属于光学行业中的研究热点,在国内只有部分研究所、科研院校及少数企业拥有生产能力。在某些场合,例如大功率相控阵雷达,地面方舱与阵面间需要在转动过程中同时传输电动力、电信号、光信号及阵面的冷却用水,需要将电滑环、光纤滑环和流体滑环集成在一起。现有的集成技术是分别制作出独立的电滑环、光纤滑环和流体滑环,再通过转接件建立相互之间的传动关系。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集成滑环体积大,重量重,降低了整机的机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介质滑环,可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传输电动力、电信号、光信号和流体。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多介质滑环,包括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套装在转动部件上并与转动部件构成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介质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套装在转动部件上并与转动部件构成相对转动配合;所述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之间设有电传输单元和/或光传输单元和/或流体传输单元;所述电传输单元包括固定部件上设置的电滑环外壳,以及转动部件上设置的导电环,所述电滑环外壳内环面上设有电刷,所述电刷与导电环外环面构成滑动摩擦配合;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固定部件上设置的通光孔,以及转动部件上设置的光路通道,所述光路通道与通光孔同轴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与转动部件的转轴共线;所述流体传输单元包括固定部件上设置的流体滑环外壳、出水口,以及转动部件上设置的进水口、导流孔;所述流体滑环外壳内环面与转动部件外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介质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套装在转动部件上并与转动部件构成相对转动配合;所述固定部件和转动部件之间设有电传输单元和/或光传输单元和/或流体传输单元;所述电传输单元包括固定部件上设置的电滑环外壳,以及转动部件上设置的导电环,所述电滑环外壳内环面上设有电刷,所述电刷与导电环外环面构成滑动摩擦配合;所述光传输单元包括固定部件上设置的通光孔,以及转动部件上设置的光路通道,所述光路通道与通光孔同轴设置,且两者的轴线与转动部件的转轴共线;所述流体传输单元包括固定部件上设置的流体滑环外壳、出水口,以及转动部件上设置的进水口、导流孔;所述流体滑环外壳内环面与转动部件外环面之间设有环形密封腔,所述出水口与环形密封腔连通;所述导流孔的一端与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环形密封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光孔开设于一转接板上,所述电滑环外壳、流体滑环外壳、转接板依次连接构成所述固定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介质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为管状结构,转动部件的中心孔即构成所述光路通道,所述导电环套装在转动部件的外环壁上,所述导流孔开设于转动部件的管壁内部,转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录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思锐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