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6294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6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包括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及plc控制装置,所述上压合模与上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下压合模与下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与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合模为方形框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为方形板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分别设置在中压合模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中压合模滑动,形成复合板材压合腔;所述上压合模的下侧面与下压合模的上侧面,皆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由均匀分布的半球状凸起形成。本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构造科学合理,能够压合出高质量的工程复合板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合板材压合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复合板材,一般是由两种以上的板材单元通过胶黏层或其他粘合层,压合而成,其中包括常温压合,加热压合等形式。特别是在,木材行业,复合木板是木板覆在另一块木板上,中间刷胶粘层或其他粘合层,然后压合而成。传统的复合板材压合,一般采用动定压合模配合的形式,而且模具的压合面使平滑表面,这就导致了一下方面的不足:一、复合板材压合后脱模较难,需要设置推顶机构;第二,压合时,压合模的表面是平的,但如果板材本身的表面不平的话,便可能造成压合手里不均匀,影响整体压合质量,如:一部分压合比较实而薄,另一部分压合比较松而厚;第三,对于半成品的复合板材,压合后一般还要对板材的表面进行打粗糙,以方便下一步的粘胶复合。因此,传统的复合板材压合机构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构造更加科学合理,通过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动态配合,方便脱模,另外,还设计上、下压合模表面凸起结构,即使板材本身并不平整,也可以在压合时受力均匀,而且,在压合后,可以在板材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嵌结构,方便后续的刷胶复合,更加稳定可靠。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包括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及plc控制装置,所述上压合模与上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下压合模与下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与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合模为方形框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为方形板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分别设置在中压合模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中压合模滑动,形成复合板材压合腔;所述上压合模的下侧面与下压合模的上侧面,皆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由均匀分布的半球状凸起形成。进一步,其还包括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组件为设于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内部的电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内部内部。进一步,所述中压合模设置在上下移动机构上,该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导轨、电机丝杆组件及固定座,所述中压合模设置在固定座上;复合板材在压合过程中,调整中压合模相对上压合模、下压合模移动,防止复合板材脱离压合腔。进一步,所述半球状凸起的直径优选为3mm,相互之间的间隔为20~30mm。进一步,所述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分别设有上限位机构、下限位机构,该上限位机构、下限位机构分别由限位滑轨、限位滑块及限位开关组成。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动态配合,在plc控制装置的协调控制下,对板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压合,并方便压合后的板材脱模,另外,还设计上、下压合模表面凸起结构,即使板材本身并不平整,也可以在压合时受力均匀,而且,在压合后,可以在板材表面形成均匀的凹嵌结构,方便后续的刷胶复合,更加稳定可靠。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压合模1;中压合模2;下压合模3;上下移动机构4;伸缩杆5;压合腔6;半球状凸7;电热丝8;上限位机构9;下限位机构10。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包括上压合模1、中压合模2、下压合模3、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上下移动机构4、温控装置及plc控制装置,所述上压合模1与上压力机构的伸缩杆5相连接(压力机构可以是液压、气压设备形成的压力结构),所述下压合模3与下压力机构的伸缩杆5相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与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上下移动机构、温控装置电连接。所述中压合模2为方形框件,所述上压合模1、下压合模3为方形板件,所述上压合模1、下压合模3分别设置在中压合模2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中压合模2滑动,形成复合板材压合腔6(并对压合腔6内的复合板材进行压合);所述上压合模1的下侧面与下压合模3的上侧面,皆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由均匀分布的半球状凸7起形成,所述半球状凸起7的直径为3mm,相互之间的间隔为20~30mm。具体地,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组件为设于上压合模1、中压合模2、下压合模3内部的电热丝8;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上压合模1、中压合模2、下压合模3内部内部。具体地,所述中压合模2设置在上下移动机构上,该上下移动机构4包括导轨、电机丝杆组件及固定座,所述中压合模2设置在固定座上;复合板材在压合过程中,调整中压合模2相对上压合模1、下压合模3移动,防止复合板材脱离压合腔6。具体地,所述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分别设有上限位机构9、下限位机构10,该上限位机构9、下限位机构10分别由限位滑轨、限位滑块及限位开关组成。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包括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及plc控制装置,所述上压合模与上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下压合模与下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与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合模为方形框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为方形板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分别设置在中压合模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中压合模滑动,形成复合板材压合腔;所述上压合模的下侧面与下压合模的上侧面,皆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由均匀分布的半球状凸起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包括上压合模、中压合模、下压合模、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及plc控制装置,所述上压合模与上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下压合模与下压力机构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plc控制装置与上压力机构、下压力机构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合模为方形框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为方形板件,所述上压合模、下压合模分别设置在中压合模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中压合模滑动,形成复合板材压合腔;所述上压合模的下侧面与下压合模的上侧面,皆设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由均匀分布的半球状凸起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控制的复合板材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及温度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海王丽影王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穗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