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574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09:13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桩基础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该基础在地震及打桩时容易出现断桩或桩身破坏等情况。因此桩基础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的是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管桩。钢管桩内部有相切的内拱,内拱与钢管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桩在地震过程中受到土壤压力由钢管传至内部混凝土及相切的内拱上,内拱之间互相挤压,产生反力反作用于钢管上,可以为钢管提供有效的内部支撑力,防止在地震等过程中桩身被土压力所挤坏压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桩的设计领域,是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管桩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的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震,对建筑抗震设防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地基处理。筏板基础、桩基、条形基础、柱下独基等基础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桩基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打桩时的断桩现象以及地震时桩身受压受震动破坏等情况,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以及其他不良后果。因此,在桩基础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桩身强度的处理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的创新。本技术是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管桩,桩身主体是钢管,内部焊接四个相切的内拱,内拱材料也为钢材,与外钢管焊接在一起。内拱与外钢管之间填充混凝土,内拱与内拱之间形成的孔洞内部提前填充EVA树脂发泡材料。其中,所述的预制钢管为直焊缝钢管本技术与传统钢管桩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 实验表明,在土压力与桩周摩擦力相同的条件下,桩身所受到的压力通过外钢管传递至内拱,内拱与内拱之间以及与填充材料之间形成挤压,拱形钢板承受径向压力的同时产生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外钢管上。为外钢管提供了有效的内部支撑,大大提高了钢管的整体刚度和抵抗变形能力。2. 本技术的设计因为有内拱的存在,可以有效的抵御地震等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够显著提高桩身稳定性。3. 内拱之间填充发泡材料EVA树脂,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在保证刚度的同时减轻桩身质量。4. 钢管与内拱之间填充的混凝土可以有效提供管身的抗压强度。可以防止冲击荷载冲切或遭受其他荷载时桩身产生变形。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用量,减轻桩身重量。同时可以有效增加桩身刚度,具有桩身强度高、抗压性好、整体稳定性好、冲击韧性强等优点,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功能以及设计方式能够更加清楚的表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参见图1,本技术的桩身主体由2外钢管、3混凝土、4内部拱形钢板、1内部发泡弹塑性填充物组成。1、通过模具制作圆钢管2与内拱4,其中外钢管2与内部拱形钢板4焊接在一起,并且内部拱形钢板4之间在接缝处互相相切。2、桩身主体运送至工地后,将桩身直立,于外钢管2与拱形钢板4之间浇筑混凝土3进行养护,达到预定强度后进行第三步。3、在内拱4与内拱4之间的空心内进行弹塑性材料的发泡,发泡材料可为EVA树脂等材料,发泡过程中保证材料填充均匀。4、以上工作结束后,将桩头封闭,通过打桩机打入地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管桩,其特征是内部存在内拱形钢板相切并且相切于焊缝处,所述相切内拱形钢板再与外钢管焊接,内拱与内拱之间填充有在桩内部发泡形成的弹塑性填充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管桩,其特征是内部存在内拱形钢板相切并且相切于焊缝处,所述相切内拱形钢板再与外钢管焊接,内拱与内拱之间填充有在桩内部发泡形成的弹塑性填充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拱形钢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增强的预制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霞周原王雅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