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控制技术的科研与教学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线电机驱动的倒立摆。
技术介绍
在动力学和控制领域倒立摆系统是一个经典的实验装置,是检验控制方法有效的平台,由于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自然不稳定系统,而且由于它在控制过程中,能有效反映诸如镇定性、鲁棒性、随动性以及跟踪等许多关键问题,因此人们常常利用倒立摆检验各种控制算法对不稳定性、非线性和快速系统的控制能力,以及各种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而多级摆控制是控制领域研究的难点。传统的倒立摆系统基本上是采用旋转伺服电机驱动,通过钢丝绳或皮带等传动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驱动导轨上的小车运动,以控制倒立摆倒立平衡。因传动过程中会有摩擦和间隙,而柔性带传动会有带的振动、伸缩以及延迟,使控制系统中混杂有较大的噪声和高频干扰。由于这些干扰,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并且影响控制算法的验证和不同算法间的评估。因此旋转电机对倒立摆系统的设计没有益处。同时,传统倒立摆的驱动方式决定了系统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比较低,无法适应高响应速度的控制实验。目前,已有关于直线电机倒立摆的研究,例如一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电机倒立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支撑座(1)、导轨(2)、直线电机、小车(5)、角度编码器、线性编码器(7)、摆杆和拖链(15);其中角度编码器和摆杆构成摆杆机构;所述导轨(2)为U形槽钢状,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支撑座(1)上,且导轨(2)的槽口位于垂直方向的一侧;所述小车(5)为倒U形块状,小车(5)跨设在导轨(2)上,第一角度编码器(6)通过底座(8)固定设于小车(5)的顶部,摆杆的一端连接着第一角度编码器(6);直线电机定子(3)均布在导轨(2)的槽口内上下两侧的水平内壁上,直线电机动子(4)的一端固定设于小车(5)的一侧直立内壁上,直线电机动子(4)的另一端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电机倒立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支撑座(1)、导轨(2)、直线电机、小车(5)、角度编码器、线性编码器(7)、摆杆和拖链(15);其中角度编码器和摆杆构成摆杆机构;所述导轨(2)为U形槽钢状,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支撑座(1)上,且导轨(2)的槽口位于垂直方向的一侧;所述小车(5)为倒U形块状,小车(5)跨设在导轨(2)上,第一角度编码器(6)通过底座(8)固定设于小车(5)的顶部,摆杆的一端连接着第一角度编码器(6);直线电机定子(3)均布在导轨(2)的槽口内上下两侧的水平内壁上,直线电机动子(4)的一端固定设于小车(5)的一侧直立内壁上,直线电机动子(4)的另一端配合位于导轨(2)的槽口内,且与直线电机定子(3)相对应;小车(5)的另一侧直立内壁上设有线性编码器(7),导轨(2)槽口对应的垂直方向的另一侧外部设有磁栅(22),磁栅(22)和线性编码器(7)相对应;所述拖链(15)的一端固定连接着小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倒立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为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倒立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机构为一级摆杆机构,包括第一角度编码器(6)、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一摆杆(91),第一摆杆(91)的长度为0.14~0.2m;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由第一环形支座(10)和第一连接轴(11)组成,第一连接轴(11)呈水平状插装在第一环形支座(10)的支座孔内,第一连接轴(11)的一端固定连接着第一角度编码器(6)的输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着第一摆杆(91)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电机倒立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机构为二级摆杆机构;包括第一角度编码器(6)、第二角度编码器(12)、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一摆杆(91)和第二摆杆(92),第一摆杆(91)的长度为0.14~0.2m,第一摆杆(91)和第二摆杆(92)的长度比为1.7;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由第一环形支座(10)和第一连接轴(11)组成,第一连接轴(11)呈水平状插装在第一环形支座(10)的支座孔内,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韩,于蓉蓉,甄圣超,黄康,孙国强,陈现敏,邵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