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自热饮料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389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自热饮料瓶,饮料瓶体上端为普通瓶体,下端为内胆;固定套环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上覆盖一层防水透气膜,固定套环的内壁面的下端设有内螺纹,固定套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旋转外杯的外周面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旋转外杯的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割刀,旋转外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水包的纵向尺寸小于固定套环的纵向尺寸;固定套环的上端与普通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固定套环、旋转外杯和内胆形成加热反应腔,水包粘贴在内胆的外周面的上端,自发热包放置在旋转外杯内,整个一次性自热饮料瓶的外周面包裹一层塑料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可靠、不会产生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盛装饮料的瓶子,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自热饮料瓶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消费水平日趋提高,促使大家更加崇尚“快速、便捷”的饮食消费方式,同时也会更注重健康、养生等生活品质的要求。比如与凉白开比起来,温水接近体温,营养容易被吸收,更重要的是不会刺激肠胃;生理期的女性不能饮用凉水;病患在吞服药物的时候需要温水;在寒冬的户外,人们都希望能喝到一口热的,手心中捧着一杯暖手的饮品。目前市场上的饮料加热一般是将其放入热水中、倒入容器中用炉火加热或是通过加热设备对饮料进行加热,但这些加热方法均是具备热水或是通过火源、电源加热设备实现,在无火、电源加热条件下,很难实现对饮料进行加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专利号为201020133811.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热式饮料瓶”,其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发热材料反应后所产生的气体会迅速充斥内胆腔体,极有可能爆炸对消费者带来危害。专利号为201420295871.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自加热饮料瓶”,其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缺陷:1、瓶底4为柔性结构,在饮料瓶的搬运和存储过程中,一般都是堆叠上去,瓶底4极易往上顶驱动操作杆34戳破易碎隔层32,导致误操作,导致产品在真正购买后已失去加热功效。2、虽然第一腔室31上方设有两个排气阀,但是排气阀上方的空间是非常小的,仍然存在爆炸的风险。3、第二腔室33与瓶身2几乎没有接触面积,加热面积小,加热效率低。专利号为200920260071.X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液体速食 自热方便杯”,其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缺陷:需要另外注入水来作为发热反应试剂,液体注入口211非常小,自然反应触发剂包70难以倒入,但是液体注入口211位于杯沿位置,无法加大尺寸。而且,自然反应触发剂包70非常容易倒入杯内,饮料无法饮用。申请号为201510070760.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加热水瓶”,其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缺陷:1、加热腔室5空间太小,加热材料包6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反应热量;2、通过拉线9来拉开安全阀密封盖14和密封盖8,拉线9拉扯的是安全阀密封盖14的径向方向,同时,拉线9拉扯的是密封盖8的径向方向,从力学原理分析,是难以实现的,难以揭开安全阀密封盖14和密封盖8。⑴假如,为了便于揭开安全阀密封盖14,则减小安全阀密封盖14与排气安全阀12的连接力,那么会导致安全阀密封盖14的密封性能变差,在产品尚未卖出,透气阻水网15已经失去效用。⑵同理,为了便于揭开密封盖8,则减小密封盖8与开口7的连接力,那么会导致密封盖8的密封性能变差,在产品尚未卖出,水已进入加热腔室5,与加热材料包6发生反应,导致产品在真正购买后已失去加热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可靠、不会产生误操作的一次性自热饮料瓶,以便满足人们便捷的生活型态,从此无需再考虑周围有无水源,也无需借助外部任何火、电等热源设备,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一边捧着暖手、一边饮用温热可口的饮料。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次性自热饮料瓶,包括饮料瓶体、固定套环、旋转外杯、水包和自发热包,所述饮料瓶体的截面呈现倒“凸”字形,饮料瓶体上端为普通瓶体,下端为内胆;所述固定套环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上覆盖一层防水透气膜,固定套环的 内壁面的下端设有内螺纹,固定套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所述旋转外杯的外周面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旋转外杯的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割刀,旋转外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所述水包的纵向尺寸小于固定套环的纵向尺寸;所述固定套环的上端与普通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固定套环、旋转外杯和内胆形成加热反应腔,水包粘贴在内胆的外周面的上端,自发热包放置在旋转外杯内,整个一次性自热饮料瓶的外周面包裹一层塑料膜;在非加热状态下,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的1/3~1/2行程,割刀与水包不接触;在加热状态下,旋转外杯的外螺纹完全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割刀割破水包。所述水包为环状。所述自发热包内装生石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1、⑴、在未使用状态,整个一次性自热饮料瓶的外周面包裹一层塑料膜,防止转动旋转外杯,导致误操作;⑵、并且,塑料膜也为防水透气膜提供屏障,确保产品长时间的储存;⑶、再者是可以在塑料膜上面印刷图文,提升产品外观视觉美感,并且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正确开启饮用方式及注意事项。2、当消费者需要引用热水时,撕开一次性自热饮料瓶外周面的塑料膜,往上转动旋转外杯,割刀割破水包,水流下来与自发热包产生化学反应发热,产生气体及水蒸气,气体通过防水透气膜排出外部空间,待几分钟后,饮料被加热,即可饮用。3、固定套环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上覆盖一层防水透气膜,有两个方面的优点:⑴发应后所产生的气体向外部空间排出,不会存在爆炸的不安全因素⑵防止饮用时反应腔体内的石灰水倒流溢出,弄脏衣物接触发肤。4、固定套环、旋转外杯和内胆形成加热反应腔,加热反应腔足够大,能根据需要放置自加热包,而且,加热面积大,加热效率高,自发热包中的化学物质会(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水接触后几秒内即可迅速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可接近100摄氏度,可将瓶中的饮料在几分钟内加热到40摄氏度左右,在摄氏零下30度至常温下的任何环境反应发热,并可持续发热30分钟左右。5、为了确保本产品在极端气候环境中的使用,可在水包中添加防冻材料,以防水结冰而无法产生发热反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次性自热饮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的一次性自热饮料瓶,包括饮料瓶体1、固定套环2、旋转外杯3、水包4和自发热包5,饮料瓶体1的截面呈现倒“凸”字形,饮料瓶体1上端为普通瓶体6,下端为内胆7;固定套环2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上覆盖一层防水透气膜8,固定套环2的内壁面的下端设有内螺纹9,固定套环2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旋转外杯3的外周面的上端设有外螺纹10,旋转外杯3的顶面设有一个割刀11,旋转外杯3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水包4的纵向尺寸小于固定套环2的纵向尺寸;固定套环2的上端与普通瓶体6的下端固定连接,旋转外杯3的外螺纹10拧入固定套环2的内螺纹9,固定套环2、旋转外杯3和内胆7形成加热反应腔12,水包4粘贴在内胆7的外周面的上端,自发热包5放置在旋转外杯3内,整个一次性自热饮料瓶的外周面包裹一层塑料膜;在非加热状态下,旋转外杯3的外螺纹10拧入固定套环2的内螺纹9的1/3~1/2行程,割刀11与水包4不接触;在加热状态下,旋转外杯3的外螺纹10完全拧入固定套环2的内螺纹9,割刀11割破水包4。水包4为环状。 自发热包5内装生石灰。上述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自热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饮料瓶体、固定套环、旋转外杯、水包和自发热包,所述饮料瓶体的截面呈现倒“凸”字形,饮料瓶体上端为普通瓶体,下端为内胆;所述固定套环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上覆盖一层防水透气膜,固定套环的内壁面的下端设有内螺纹,固定套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所述旋转外杯的外周面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旋转外杯的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割刀,旋转外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所述水包的纵向尺寸小于固定套环的纵向尺寸;所述固定套环的上端与普通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固定套环、旋转外杯和内胆形成加热反应腔,水包粘贴在内胆的外周面的上端,自发热包放置在旋转外杯内,整个一次性自热饮料瓶的外周面包裹一层塑料膜;在非加热状态下,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的1/3~1/2行程,割刀与水包不接触;在加热状态下,旋转外杯的外螺纹完全拧入固定套环的内螺纹,割刀割破水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自热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饮料瓶体、固定套环、旋转外杯、水包和自发热包,所述饮料瓶体的截面呈现倒“凸”字形,饮料瓶体上端为普通瓶体,下端为内胆;所述固定套环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上覆盖一层防水透气膜,固定套环的内壁面的下端设有内螺纹,固定套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所述旋转外杯的外周面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旋转外杯的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割刀,旋转外杯的材料为隔热材料;所述水包的纵向尺寸小于固定套环的纵向尺寸;所述固定套环的上端与普通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旋转外杯的外螺纹拧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狗骑兔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