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超声手术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418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超声手术刀,组成包括外壳、变幅杆、刀头、装于外壳中的超声波换能器、与蠕动泵连接且通向刀头的注水管、与负压装置连接且通向刀头的吸引管,变幅杆上具有与吸引管连通的负压调控孔,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该孔进行堵住、部分开放或全部开放等操作,增加了手术操作的灵活性,使手术刀可与蝇心负压系统连用,避免手术中不必要的损伤。(*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超声手术刀本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波医疗仪器,特别是一种作为超声手术装置中手持治疗头的超声手术刀。超声手术刀利用超声振动辐射,使组织分离,达到切割的目的,具有不损伤周围组织、出血量小等特点。目前,有一种能同时提供冲洗/吸引功能的超声手术刀,其组成包括兼作手柄的外壳、变幅杆、刀头、超声波换能器、注水管、注水套、吸引管,注水管与蠕动泵连接,吸引管与负压装置连接。该刀最主要的缺点是手持治疗头上没有调压装置,通常不能与中心吸引系统连用,必须自带负压装置,使结构复杂,体积增大,而且仪器工作时同时产生超声波、冲洗液和吸引负压,缺乏操作的灵活性,有时手术部位的组织还未被超声波破碎就受到负压抽吸,易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神经等,对手术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另外,上述超声刀注水管与套在刀头外的注水套构成冲洗管路,刀头中心孔作为吸引管路,结构分散,增加成本,且操作麻烦,每次使用都需要重新安装注水套。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负压调控装置的多功能超声手术刀。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多功能超声手术刀。本技术多功能超声手术刀的组成包括外壳、变幅杆、刀头、装于外壳中的超声波换能器、与蠕动泵连接且通向刀头的注水管、与负压装置连接且通向刀头的吸引管,其特征是变幅杆上具有与吸引管连通的负压调控孔,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该孔进行堵住、部分开放或全部开放等操作,由此对吸引负压进行调控,需要负压时,用手指堵住负压调控孔,需要较小负压时,手指堵住部分孔,不需要负压时,松开手指,打开该孔,调控操作简捷易掌握,不影响手术操作,使超声刀能与中心吸引系统连用,不必自带负压系统,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避免了手术中不必要的损伤。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多功能超声手术刀的组成包括兼作手柄的外壳1、变幅杆4、刀头7、装于外壳中的超声波换能器3、-->与蠕动泵(图中未画出)连接且通向刀头的注水管9、与负压装置(图中未画出)连接且通向刀头的吸引管8,变幅杆4上具有与吸引管8连通的负压调控孔6。图中2为超声波换能器匹配块。由于负压调控孔直径较小(2mm),为使医生在手术中能准确地控制该孔,实施例中在变幅杆的负压调控孔孔口处螺旋连接一空心螺钉5,钉头高出变幅杆外侧面,使孔口位置突出醒目,手术中易于操作。为了使本技术结构更紧凑,进一步的特征是将注水管9与吸引管8在刀体内部设计成同轴套管,在刀体后部设计了与吸引管8连通的旁通管10,吸引管通过旁通管与负压装置连接,使管路都隐蔽在刀体内,省去了原有的注水套,简化了安装注水套的操作。图1中11为吸引管旁通管接头,12为注水管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超声手术刀,组成包括外壳、变幅杆、刀头、装于外壳中的超声波换能器、与蠕动泵连接且通向刀头的注水管、与负压装置连接且通向刀头的吸引管,其特征是变幅杆上具有与吸引管连通的负压调控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超声手术刀,组成包括外壳、变幅杆、刀头、装于外壳中的超声波换能器、与蠕动泵连接且通向刀头的注水管、与负压装置连接且通向刀头的吸引管,其特征是变幅杆上具有与吸引管连通的负压调控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超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铁道医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