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3916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3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观影系统的载人平台领域,尤其涉及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观影平台,所述观影平台包括两组弧形导轨、与弧形导轨相适应的转动架、第一驱动装置和座椅平台;弧形导轨从两侧支撑转动架,支撑稳定牢固,通过弧形导轨来限制转动架的转动轨迹,使转动架运行更加平稳;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与所述内驱动环驱动连接,通过所述内驱动环驱动所述转动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所述座椅平台固定于所述转动架,转动架的弧形部分为导向和支称作用,驱动环为驱动作用,使弧形部分和驱动环功能分离,便于各个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安装,减少弧形部分的受力,避免所有的力都施加在转动架的弧形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观影系统的载人平台领域,尤其涉及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2D电影和3D电影为传统的电影技术,尤其是3D电影,观众有更强的亲临感,特别是更能体验到其中一些特技效果镜头。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观影感官效果,电影突破3D,发展为5D甚至7D电影,不仅仅具有3D的视觉感受,还增加了动感的环境和特效,动感座椅及座椅平台具有上下升降、左右摇晃和前后倾仰的功能,观众随着影片内容的情节变化,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和车辆颠簸、摇晃撞击以及高空飞翔、急剧加速上升、翻滚、高速俯冲和左右转弯等的感觉,因此有极强的亲临现场的感觉。为了方便观众入座,观影平台初始状态通常是处于水平位置,等观众入座完毕后,观影平台慢慢从水平位置旋转至垂直位置进行观看,观影完毕后,观影平台慢慢从垂直位置旋转至水平位置,观众退场。现有的观影平台通常包括座椅、座椅架、旋转平台以及旋转机构,座椅成排地安装在座椅架上,座椅架固定在旋转平台上,通过旋转机构驱动旋转平台旋转。观影平台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平台,现有的观影平台存在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观影平台易晃动,使观影平台无法表现预定的运动轨迹,影响观影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能力不足、观影平台易晃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支撑导向功能的导向件,通过导向支撑观影平台,引导观影平台的转动。一种观影系统的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包括底座、观影平台,所述观影平台包括两组弧形导轨、与弧形导轨相适应的转动架、第一驱动装置和座椅平台;所述两组弧形导轨平行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架设置内驱动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与所述内驱动环驱动连接,通过所述内驱动环驱动所述转动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所述座椅平台固定于所述转动架。所述弧形导轨和所述内驱动环均为圆弧形,所述座椅平台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座椅平台绕交接轴心旋转。所述转动架包括两组导向组件,所述两组导向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架本体,且分别沿所述两组弧形导轨移动。所述转动架设置外固定环, 所述外固定环于所述弧形导轨相适应,所述导向组件固定于所述外固定环。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架、减震弹簧和导向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导向件通过所述减震弹簧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设置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固定于所述导向件的一部分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杆,另一部分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所述减震弹簧套设于所述滑动杆,其一端抵接所述所述固定架,其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动件的一部分。所述导向件包括两个抱紧轮和两根轮轴,所述轮轴一端连接所述抱紧轮,另一端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且沿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所述两个抱紧轮从上下两个方向抱紧所述弧形导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固定于所述内驱动环,所述电机与所述弧形齿条驱动连接,通过弧形齿条驱动所述转动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所述底座包括上部、下部和驱动所述上部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弧形导轨固定于所述上部。设置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包括动力元件、锁定件和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固定于所述转动架,所述动力元件驱动所述锁定件执行锁定动作,所述锁定件锁定所述定位环。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包括底座、观影平台,所述观影平台包括两组弧形导轨、与弧形导轨相适应的转动架、第一驱动装置和座椅平台,转动架与弧形导轨相适应部分为弧形;弧形导轨从两侧支撑转动架,支撑稳定牢固,通过弧形导轨来限制转动架的转动轨迹,使转动架运行更加平稳;导向组件与弧形导轨配合,且导向组件沿轨道移动,引导转动架转动,导向组件为直接支撑结构,且限定转动架的旋转轨迹,使转动架旋转更加平稳,导向组件与弧形导轨的移动配合关系能够有效的防止转动架侧向移动或者侧向倾斜。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与所述内驱动环驱动连接,通过所述内驱动环驱动所述转动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所述座椅平台固定于所述转动架,转动架的弧形部分为导向和支称作用,驱动环为驱动作用,使弧形部分和驱动环功能分离,便于各个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安装,减少弧形部分的受力,避免所有的力都施加在转动架的弧形部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侧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轨道和导向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轨道和导向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1、底座;2、观影平台;11、下部;12、上部;13、第二驱动装置;14、铰接组件;21、弧形导轨;22、转动架;23、第一驱动装置;24、座椅平台;25、铰接组件;;141、铰接支架;142、铰接轴;221、内驱动环;222、外固定环;223、辐条;224、导向组件;225、滑动环;2242、导向轮;2243、固定架;2244、减震弹簧;231、电机;232、减速齿轮组件;233、传动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观影系统的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包括底座1、观影平台2。所述观影平台包括两组弧形导轨21、转动架22、第一驱动装置23和座椅平台24,所述两组弧形导轨21平行设置,固定于所述底座1,所述转动架22设置于所述两组弧形导轨21,且与所述弧形导轨21相适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所述转动架22沿所述弧形导轨21移动,所述座椅平台24固定于所述转动架22。通过两组弧形导轨21和所述转动架22形成观影平台2的支撑旋转结构,弧形导轨21从两侧支撑转动架22,支撑稳定牢固,通过弧形导轨21来限制转动架22的转动轨迹,使转动架22运行更加平稳。所述转动架22包括本体和两组导向组件224,所述转动架22本体包括内驱动环221和外固定环222,所述两组导向组件224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架22本体的外固定环222,且分别沿所述两组弧形导轨21移动。导向组件224与弧形导轨21配合,且导向组件224沿弧形导轨21移动,引导转动架22的本体转动,导向组件224为直接支撑结构,且限定转动22的旋转轨迹,使转动架22旋转更加平稳,导向组件224与弧形导轨21的移动配合关系能够有效的防止转动架22侧向移动或者侧向倾斜。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包括电机231、减速齿轮组件232和弧形齿条,电机231通过减速齿轮组件232与弧形齿条驱动连接,弧形齿条固定于内驱动环221,驱动通过弧形齿条驱动转动架22沿弧形导轨21移动,进而实现所述座椅平台24垂直旋转。 所述底座1包括上部12、下部11和第二驱动装置13,上部12与下部11旋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于下部11,驱动所述上部12做水平旋转。上述弧形导轨21固定于底座1的上部12。所述导向组件224包括4至10个导向结构,所述多个导向件呈弧形固定于所述转动架22,且沿所述弧形导轨21滚动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导向组件224多个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架2243、导向件和减震弹簧,固定架2243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外固定环222,所述导向件通过所述减震弹簧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包括底座、观影平台,所述观影平台包括两组弧形导轨、与弧形导轨相适应的转动架、第一驱动装置和座椅平台;所述两组弧形导轨平行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架设置内驱动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与所述内驱动环驱动连接,通过所述内驱动环驱动所述转动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所述座椅平台固定于所述转动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包括底座、观影平台,所述观影平台包括两组弧形导轨、与弧形导轨相适应的转动架、第一驱动装置和座椅平台;所述两组弧形导轨平行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架设置内驱动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与所述内驱动环驱动连接,通过所述内驱动环驱动所述转动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所述座椅平台固定于所述转动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轨和所述内驱动环均为圆弧形,所述座椅平台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座椅平台绕交接轴心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包括两组导向组件,所述两组导向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架本体,且分别沿所述两组弧形导轨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设置外固定环, 所述外固定环于所述弧形导轨相适应,所述导向组件固定于所述外固定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观影系统载人平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架、减震弹簧和导向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导向件通过所述减震弹簧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弧形导轨移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滨海航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