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式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354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射式雾化装置。该喷射式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具有一雾化室;储液罐,用于存储待雾化的烟液;喷射装置,用于将所述烟液喷射至所述雾化室内并形成具有一定粒径的烟液颗粒;发热元件,位于所述雾化室内,该发热元件具有一发热面,所述发热面用于承载所述烟液颗粒并将其加热蒸发以形成烟雾状;以及一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给所述发热元件供电。相比现有技术,该喷射式雾化装置采用喷射方式和加热方式双重雾化,提高了雾化效率,改善了用户的吸烟口感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具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喷射雾化和加热雾化共同作用的喷射式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烟中的雾化装置大多是采用加热的方式使烟液雾化,以模拟传统香烟的烟雾,例如一种典型的雾化装置包括玻纤绳和缠绕在该玻纤绳上的发热丝,玻纤绳用来吸取烟液并供发热丝加热雾化。随着电子烟技术的发展,大功率雾化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该类型的电子烟可产生较大烟雾量,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但是在电源输出大功率的条件下,单纯的加热雾化方式效率并不高,发热丝直接与玻纤绳上的烟液接触,烟液瞬间沸腾时容易产生较大粒径的烟液颗粒,如被吸入口中则会影响消费者的口感和使用体验。并且烟液瞬间沸腾时会产生炸液现象,发出异常的响声,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效率高,使用体验好的喷射式雾化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喷射式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具有一雾化室;储液罐,用于存储待雾化的烟液;喷射装置,用于将所述烟液喷射至所述雾化室内并形成具有一定粒径的烟液颗粒;发热元件,位于所述雾化室内,该发热元件具有一发热面,所述发热面用于承载所述烟液颗粒并将其加热蒸发以形成烟雾状;以及一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给所述发热元件供电。进一步,所述发热面朝向该喷射装置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斜度。优选的,在所述发热元件的下方设置有一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的容纳槽,所述发热面上未完全蒸发的烟液颗粒可流入该容纳槽内。具体来说,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喷嘴、按压头、泵体以及连接在该泵体一端上的吸管,该泵体通过吸管与所述储液罐内的烟液连通,可通过该按压头改变该泵体内部的压强,以使所述烟液从喷嘴喷出并雾化。进一步,所述泵体包括一主体和设置在该主体内的活塞,该活塞具有中空结构并与所述喷嘴连通,该活塞和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有一压缩腔,在该压缩腔内设置有一用于控制烟液进入所述压缩腔的阀体。进一步,在所述活塞内部具有一圆环形台阶并形成一个喷射孔,所述阀体的上端抵接在该圆环形台阶上并与所述喷射孔之间具有间隙,该阀体的下端抵接有一弹簧。进一步,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部分嵌套在该上阀体内部的下阀体以及位于所述上阀体和下阀体相抵接处的阀珠,所述下阀体内部中空以连通所述吸管,并且该上阀体和下阀体之间具有间隙。优选的,所述发热元件为微孔陶瓷发热体或金属微孔发热体。进一步,在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一供人抽吸烟雾的吸嘴,所述吸嘴和喷射装置分别位于发热元件的两侧。进一步,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电源输出功率的按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喷射式雾化装置采用喷射和加热复合雾化方式,相比现有技术来说,提高了雾化效率。该雾化装置采用喷射装置将烟液喷射形成较粗的烟液颗粒,该烟液颗粒经喷射后附着在发热元件上。烟液颗粒接触到上述发热元件上经加热以实现二次雾化,最终形成的烟雾颗粒较小,吸食体验感好,无漏液炸液现象。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优选方案,发热元件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未经加热雾化或者为未完全雾化的烟液颗粒将顺势流入下部的容纳槽内,容纳槽与储液罐为一循环体系,回收的烟液可再次进行雾化,不存在有漏液现象。吸烟者只需将形成的烟雾吸出便可,即便有冷凝的烟液也将流入该循环体系内,而且烟液可循环利用,减少浪费,进一步提高雾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提供的喷射式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发热元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喷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述图3中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射式雾化装置,可应用在电子烟、喷雾吸入器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该喷射式雾化装置采用喷射雾化和加热雾化两种雾化方式的双重作用,可使烟液、含有芳香成分的喷雾剂或者可被病人吸入肺部的药物成分等液体充分雾化。下面将以雾化烟液为例子,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的喷射式雾化装置的结构及其使用原理作进一步阐述。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射式雾化装置10,可以将烟液充分雾化以形成供人抽吸的烟雾。该喷射式雾化装置10包括壳体101、储液罐103以及设置在壳体101内部的喷射装置20、发热元件104和电源105。在上述壳体101内的上部具有一雾化室102,发热元件104位于所述雾化室102内,上述喷射装置20将烟液喷射成颗粒雾状并进入雾化室102,烟液颗粒在发热元件104的作用下蒸发形成分子形态的烟雾。喷射装置20和储液罐103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喷射装置20和储液罐103可以位于壳体101内部,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1外部,并且喷射装置20上的喷嘴对准上述雾化室102内部。在所述壳体101上还安装有一供人抽吸烟雾的吸嘴107,吸嘴107与上述雾化室102连通。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所述吸嘴107和喷射装置20分别位于发热元件104的两侧,喷射装置20从雾化室102的右侧喷入烟液颗粒,烟液颗粒在雾化室102内经过二次雾化,生成的烟雾从左侧的吸嘴107排出。上述储液罐103上部具有一开口端,该储液罐103用于存储待雾化的烟液,喷射装置20从储液罐103内吸取烟液。储液罐103通过上述开口端与喷射装置20连接,使内部的烟液密封,例如螺纹连接。当储液罐103被拆下时,可通过开口端加注烟液。上述电源105设置在所述壳体101内,用于给所述发热元件104供电。电源105优选采用可重复充放电的锂电池,在壳体101上具有充放电接口。电源105通过一电路板108与发热元件104电性连接,在壳体101上靠近电路板108的位置上设置有启动开关109,当按下该启动开关109时,发热元件104正常通电工作。优选的,在所述壳体101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电源105输出功率的按键110和按键111,分别用于增加和减小输出功率,用户可根据烟雾量需求来调节。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04具有一发热面1041,所述发热面1041用于承载喷射出来的烟液颗粒并将其加热蒸发以形成烟雾,发热面1041朝向该喷射装置20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斜度,例如图1所示,发热面1041与水平方向呈30度角度设置。这样发热元件104可提供尽可能大的雾化面积,提高雾化效率。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在所述发热元件104的下方设置有一与所述储液罐103相连通的容纳槽106,容纳槽106通过一管道连通储液罐103的上部,由于上述发热面1041具有一斜度,该发热面1041上未完全蒸发的烟液颗粒或者冷凝形成烟液可流入该容纳槽106内,并最终流入储液罐103中,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提高了雾化效率,可减少烟液浪费,同时还可以避免雾化室102内的烟液积累过多而产生泄漏。参见图2所示,为了提高烟液的二次雾化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发热元件104优选采用微孔陶瓷发热体或金属微孔发热体等具有微孔结构的材料,其可吸附发热面1041表面上积存的烟液。优选的,本实施例采用微孔陶瓷发热体,该微孔陶瓷发热体包括烧结成一体的微孔陶瓷体1042和嵌设在微孔陶瓷体1042内部的金属发热部1043,金属发热部1043的两端对应连接电极1044和电极1045。发热面1041上承载的烟液可逐渐渗入微孔陶瓷体1042内部,微孔陶瓷体1042可利用内部的微孔毛细作用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具有一雾化室;储液罐,用于存储待雾化的烟液;喷射装置,用于将所述烟液喷射至所述雾化室内并形成具有一定粒径的烟液颗粒;发热元件,位于所述雾化室内,该发热元件具有一发热面,所述发热面用于承载所述烟液颗粒并将其加热蒸发以形成烟雾状;以及一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给所述发热元件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射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具有一雾化室;储液罐,用于存储待雾化的烟液;喷射装置,用于将所述烟液喷射至所述雾化室内并形成具有一定粒径的烟液颗粒;发热元件,位于所述雾化室内,该发热元件具有一发热面,所述发热面用于承载所述烟液颗粒并将其加热蒸发以形成烟雾状;以及一电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给所述发热元件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面朝向该喷射装置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斜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热元件的下方设置有一与所述储液罐相连通的容纳槽,所述发热面上未完全蒸发的烟液颗粒可流入该容纳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包括喷嘴、按压头、泵体以及连接在该泵体一端上的吸管,该泵体通过吸管与所述储液罐内的烟液连通,可通过该按压头改变该泵体内部的压强,以使所述烟液从喷嘴喷出并雾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射式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一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海徐中立胡书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