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子皓专利>正文

穴位电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42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气囊、负压杯、针体组成的穴位电疗针,气囊套接在负压杯上,针体的一端装在负压杯的内顶端上,针体通过导电体与设在负压杯上的插座相连接,针体内设有空腔,针体的另一端设有至少1个以上与空腔相通的小孔,其端点平齐或略伸出负压杯的端面,使用时,就可以在针体的空腔内注入药物,由插座上输入电脉冲信号,通过气囊把负压杯固定在人体穴位上,使人体的穴位上具有电针和药针的治疗效果。(*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穴位电疗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穴位电疗针。
技术介绍
现今医保家用电疗仪市场上,电疗仪与患者皮肤穴位处的接触(各种波形的电脉冲导入)均通过导线采用形状各异(多为方或圆形)的导电橡胶粘贴患者皮肤表面来实施。该粘贴型导电橡胶经过一定次数使用后需要更换,寿命有限,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该方法由于不能准确地通过穴位点将电能(各种电脉冲)导入——刺激至穴位深处而起不到针灸中“针感”的作用,从而限制了电疗仪的治疗范围和功效。穴位的药物导入方面,现各家用电疗仪则多采用在形状各异的金属片上用棉花蘸上药液后再将金属片状物体捆绑在患者皮肤上进行电疗。这种形式的治疗使患者感到极不方便和落后,达不到刺激穴位点深处的目的,同时也限制了电疗仪的治疗范围,影响了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具有电针和药针治疗功能的穴位电疗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穴位电疗针由气囊、负压杯、针体组成;气囊套接在负压杯上面,针体的一端装在负压杯的内顶端上,针体通过导电体与设在负压杯上的插座相连接;针体内设有空腔,针体的另一端设至少1个以上与空腔相通的小孔,其端点平齐或略伸出负压杯的端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针体由针身和针头组成,针身与针头之间为螺纹连接,针身内的空腔与针头上的小孔相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就可在针体内的空腔上注入药物,由插座上输入脉冲电信号,并通过气囊使负压杯固定在穴位-->上,电脉冲一方面直接通过针体对人体穴位刺激,另一方面通过药物作离子导入人体穴位,使穴位电疗针具有电针和药针的治疗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方案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穴位电疗针由气囊1、负压杯2、针体3组成,针体3又由针身11、针头6组成,针身11与针头6通过螺纹连接,气囊1套接在负压杯2上面,针体3的一端通过螺母13固定在负压杯2的内顶端上,针体3的针身11通过导电体10与设在负压杯2上的插座9相连接;针身11内设有空腔5,针头6上设有四个与空腔5相通的小孔7,其端点平齐或略伸出负压杯2的端面。使用时,在针身11的空腔5上注入药物,装上针头6,由插座9接上脉冲电信号,通过气囊1使负压杯2固定在人体穴位上,电脉冲一方面直接通过针体对人体穴位刺激,另一方面通过药物作离子导入穴位,这方式刺激穴位点深处使电疗针充分发挥针炙中“针感”的治疗和药疗的功效,从而达到使用方便,具有电针和药针的治疗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穴位电疗针由气囊(1)、负压杯(2)、针体(3)组成,气囊(1)套接在负压杯(2)上面,其特征在于:针体(3)的一端装在负压杯(2)的内顶端上,针体(3)通过导电体(10)与设在负压杯(2)上的插座(9)相连接;针体(3)内设有空腔(5);针体(3)的另一端设有至少1个以上与空腔(5)相通的小孔(7),其端点平齐或略伸出负压杯(2)的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位电疗针由气囊(1)、负压杯(2)、针体(3)组成,气囊(1)套接在负压杯(2)上面,其特征在于:针体(3)的一端装在负压杯(2)的内顶端上,针体(3)通过导电体(10)与设在负压杯(2)上的插座(9)相连接;针体(3)内设有空腔(5);针体(3)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子皓
申请(专利权)人:郭子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