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334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U型微粒分离模块、回油筒、外桶依次置于底板上;U型微粒分离模块上设有一液压油进口,其包括一U型管,U型管上依次安装有起电模块、分离模块、第一吸附模块、机械离心模块、第二吸附模块和消磁模块;U型微粒分离模块和回油筒的上方通过一回油筒进油管连接;内筒置于外桶内,其通过一顶板以及若干螺栓安装于端盖上;螺旋流道收容于内筒内,其和U型微粒分离模块之间通过一内筒进油管连接;内筒进油管位于回油筒进油管内,并延伸入U型微粒分离模块的中央;滤芯设置在内筒的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过滤性能好,适应性和集成性高,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过滤器,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属于液压设备

技术介绍
国内外的资料统计表明,液压系统的故障大约有70%~85%是由于油液污染引起的。固体颗粒则是油液污染中最普遍、危害作用最大的污染物。由固体颗粒污染物引起的液压系统故障占总污染故障的70%。在液压系统油液中的颗粒污染物中,金属磨屑占比在20%~70%之间。采取有效措施滤除油液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是液压系统污染控制的关键,也是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保证。过滤器是液压系统滤除固体颗粒污染物的关键元件。液压油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除油箱可沉淀一部分较大颗粒外,主要靠滤油装置来滤除。尤其是高压过滤装置,主要用来过滤流向控制阀和液压缸的液压油,以保护这类抗污染能力差的液压元件,因此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更高。然而,现有的液压系统使用的高压过滤器存在以下不足:(1)各类液压元件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各不相同,油液中的固体微粒的粒径大小亦各不相同,为此需要在液压系统的不同位置安装多
个不同类型滤波器,由此带来了成本和安装复杂度的问题;(2)液压系统中的过滤器主要采用滤饼过滤方式,过滤时滤液垂直于过滤元件表面流动,被截流的固体微粒形成滤饼并逐渐增厚,过滤速度也随之逐渐下降直至滤液停止流出,降低了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性能好,适应性和集成性高,使用寿命长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包括底板、U型微粒分离模块、回油筒、内筒、螺旋流道、滤芯、外桶以及端盖;其中,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回油筒、外桶依次置于底板上;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上设有一液压油进口,其包括一U型管,U型管上依次安装有起电模块、分离模块、第一吸附模块、机械离心模块、第二吸附模块和消磁模块;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和回油筒的上方通过一回油筒进油管连接;所述内筒置于外桶内,其通过一顶板以及若干螺栓安装于端盖上;所述螺旋流道收容于内筒内,其和U型微粒分离模块之间通过一内筒进油管连接;所述
内筒进油管位于回油筒进油管内,并延伸入U型微粒分离模块的中央,其直径小于回油筒进油管直径,且和回油筒进油管同轴设置;所述滤芯设置在内筒的内壁上,其精度为1-5微米;所述外桶的底部设有一液压油出油口。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起电模块包括若干电极以及一电极控制器;所述若干电极安装于第一回油管上,其分别连接至电极控制器。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模块采用均匀磁场分离模块,该均匀磁场分离模块包括铝质管道、两个磁极以及磁极控制器;其中,所述两个磁极分别设置在铝质管道上,该两个磁极的极性相反,并呈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磁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磁极控制器上。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模块采用旋转磁场分离模块,该旋转磁场分离模块包括铝质管道、铁质外壳、三相对称绕组以及三相对称电流模块;所述三相对称绕组绕在铝质管道外;所述铁质外壳包覆于铝质管道上;所述三相对称电流模块连接所述三相对称绕组。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离模块采用螺旋管道磁场分离模块,该螺旋管道磁场分离模块包括铝质螺旋管道、螺线管以及螺线管控制电路;其中,所述铝质螺旋管道设置在螺线管内;所述螺线管和螺线管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附模块和第二吸吸附模块采用同极相邻型吸附环,该同极相邻型吸附环包括铝质环形管道、正向螺线管、反向螺线管以及铁质导磁帽;所述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分别布置于铝质环形管道内,两者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使得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相邻处产生同性磁极;所述铁质导磁帽布置于铝质环形管道的内壁上,其位于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相邻处、以及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轴线的中间点。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附模块和第二吸吸附模块采用带电击锤的同极相邻型吸附环,该带电击锤的同极相邻型吸附环包括铝质环形管道、正向螺线管、反向螺线管、铁质导磁帽、隔板、电击锤以及电磁铁;所述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分别布置于铝质环形管道内,两者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使得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相邻处产生同性磁极;所述铁质导磁帽布置于铝质环形管道的内壁上,其位于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相邻处、以及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轴线的中间点;所述隔板位于正向螺线管和反向螺线管之间;所述电击锤和电磁铁位于隔板之间;所述电磁铁连接并能推动电击锤,使电击锤敲击铝质环形管道内壁。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械离心模块采用旋流离心模块;所述旋流离心模块包括旋流管壁、第一导流片、第二导流片、步进电机以及流量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片设有3片,该3片第一导
流片沿管壁内圆周隔120°均匀分布,其安放角设为18°;所述第二导流片和第一导流片结构相同,其设置在第一导流片后,并和第一导流片错开60°连接在管壁内,其安放角设为36℃;所述第一导流片的长边与管壁相连,短边沿管壁的轴线延伸;其前缘挫成钝形,后缘加工成翼形,其高度为管壁直径的0.4倍,长度为管壁直径的1.8倍;所述步进电机连接并驱动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以调节安放角;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管壁内的中央。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筒的底部设有一溢流阀,该溢流阀底部设有一电控调节螺丝;所述溢流阀上设有一排油口,该排油口通过管道连接至一油箱。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还设置为:所述内筒的底部呈倒圆台状,其通过一内筒排油管和回油筒连接,内筒排油管上设有一电控止回阀;所述内筒的中央竖直设有一空心圆柱,空心圆柱的上方设有压差指示器,该压差指示器安装于端盖上;所述内筒进油管和螺旋流道相切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液压油在U型微粒分离模块中实现固体微粒的分离,使油液中的固体微粒向管壁运动,在U型微粒分离模块出口处,富含固体微粒的管壁附近的油液通过回油筒进油管进入回油筒后回流到油箱,而仅含微量小粒径微粒的管道中心的油液则通过内筒进油管进入内筒进行高精度过滤,提高了滤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滤波成本和复杂度;进入内筒进油管的油液以切向进流的方式
流入内筒的螺旋流道,内筒壁为滤芯,则滤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贴滤芯流动,滤液平行于滤芯的表面快速流动,过滤后的液压油则垂直于滤芯表面方向流出到外筒,这种十字流过滤方式对滤芯表面的微粒实施扫流作用,抑制了滤饼厚度的增加,沉积在内筒底部的污染颗粒可定时通过电控止回阀排出到回油筒,从而提高滤芯使用寿命。2.通过控制液压油的温度和向电极施加电压使油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U型微粒分离模块、回油筒、内筒、螺旋流道、滤芯、外桶以及端盖;其中,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回油筒、外桶依次置于底板上;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上设有一液压油进口,其包括一U型管,U型管上依次安装有起电模块、分离模块、第一吸附模块、机械离心模块、第二吸附模块和消磁模块;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和回油筒的上方通过一回油筒进油管连接;所述内筒置于外桶内,其通过一顶板以及若干螺栓安装于端盖上;所述螺旋流道收容于内筒内,其和U型微粒分离模块之间通过一内筒进油管连接;所述内筒进油管位于回油筒进油管内,并延伸入U型微粒分离模块的中央,其直径小于回油筒进油管直径,且和回油筒进油管同轴设置;所述滤芯设置在内筒的内壁上,其精度为1‑5微米;所述外桶的底部设有一液压油出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U型微粒分离模块、回油筒、内筒、螺旋流道、滤芯、外桶以及端盖;其中,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回油筒、外桶依次置于底板上;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上设有一液压油进口,其包括一U型管,U型管上依次安装有起电模块、分离模块、第一吸附模块、机械离心模块、第二吸附模块和消磁模块;所述U型微粒分离模块和回油筒的上方通过一回油筒进油管连接;所述内筒置于外桶内,其通过一顶板以及若干螺栓安装于端盖上;所述螺旋流道收容于内筒内,其和U型微粒分离模块之间通过一内筒进油管连接;所述内筒进油管位于回油筒进油管内,并延伸入U型微粒分离模块的中央,其直径小于回油筒进油管直径,且和回油筒进油管同轴设置;所述滤芯设置在内筒的内壁上,其精度为1-5微米;所述外桶的底部设有一液压油出油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电模块包括若干电极以及一电极控制器;所述若干电极安装于第一回油管上,其分别连接至电极控制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模块采用均匀磁场分离模块,该均匀磁场分离模块包括铝质管道、两个磁极以及磁极控制器;其中,所述两个磁极分别设置在铝质管道上,该两个磁极的极性相反,并呈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磁极分别电性连接至磁极控制器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模块采用旋转磁场分离模块,该旋转磁场分离模块包括铝质管道、铁质外壳、三相对称绕组以及三相对称电流模块;所述三相对称绕组绕在铝质管道外;所述铁质外壳包覆于铝质管道上;所述三相对称电流模块连接所述三相对称绕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模块采用螺旋管道磁场分离模块,该螺旋管道磁场分离模块包括铝质螺旋管道、螺线管以及螺线管控制电路;其中,所述铝质螺旋管道设置在螺线管内;所述螺线管和螺线管控制电路电性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起电、分离、吸附和离心的液压系统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模块和第二吸吸附模块采用同极相邻型吸附环,该同极相邻型吸附环包括铝质环形管道、正向螺线管、反向螺线管以及铁质导磁帽;所述正向螺线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