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友专利>正文

个人静电消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036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个人静电消除器,其技术方案是,静电消除器包括一个传递静电的金属管接触头,氖管内有由金属制成的相互保持一定间隙的两极,接触头一端与氖管的其中一极相接,而另一极同防静电塑胶头相接,防静电塑胶头再同另一个金属管相接。去除静电时,会灯光显示,很漂亮。无需电池,永久使用。所以您就不会再有电击的感觉,也不会产生其它静电的不良后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电消除用具,特别是一种人体的便携式静电消除用具。
技术介绍
医学研究证实,人体蓄积静电危害健康,有皮肤过敏、心律失调、头痛、失眠和烦躁不安等症状,静电还会引起毛发竖立、灰尘吸附、电子产品击穿和易燃物点燃等危害。静电最易在干燥的环境下、由如化纤织物、汽车轮胎、座椅等摩擦而产生,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随着人们对静电危害认识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静电消除问题的研究和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更方便携带的个人静电消除器。上述目的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就可以实现:本技术的静电消除器包括一个传递静电的金属管接触头,氖管内有由金属制成的相互保持一定间隙的两极,接触头一端与氖管的其中一极相接,而另一极同防静电塑胶头相接,防静电塑胶头再同另一个金属管相接。使用时,把上述静电消除器的一端拿在手里,用另一端去接触门、汽车或者其它曾经使您感觉到静电电击的物体,由于产生的静电由传递静电的金属和注塑在白色透明的塑料内,其内部一端的充氖的-->密封玻璃管,通过氖管内的两极转为光能而释放掉。去除静电时,会灯光显示,很漂亮。无需电池,永久使用。所以您就不会再有电击的感觉,也不会产生其它静电的不良后果。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玲珑,携带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一个氖管2和防静电塑胶头4组成,静电消除器的接触头1由金属管制成,与一端同注塑在白色透明的塑料5内的氖管2的一电极7连接,而氖管2的另一电极7同防静电塑胶头4连接,而防静电塑胶头4放在同另一端金属管3内接触,而另一端金属管3的一端制出一个可穿系的钥匙环上用的小通孔6。氖管2内充氖气,其左右电极7均用金属制成。本技术使用时,把上述静电消除器的一端拿在手里,用另一端去接触门、汽车或者其它曾经使您感觉到静电电击的物体,由于产生的静电由传递静电的金属和注塑在白色透明的塑料内,其内部一端的充氖的密封玻璃管,通过氖管内的两极转为光能而释放掉。去除静电时,会灯光显示,很漂亮。无需电池,永久使用。所以您就不会再有电击的感觉,也不会产生其它静电的不良后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个人静电消除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传递静电的金属管接触头,氖管内有由金属制成的相互保持一定间隙的两极,接触头一端与氖管的其中一极相接,而另一极同防静电塑胶头相接,防静电塑胶头再同另一个金属管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个人静电消除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传递静电的金属管接触头,氖管内有由金属制成的相互保持一定间隙的两极,接触头一端与氖管的其中一极相接,而另一极同防静电塑胶头相接,防静电塑胶头再同另一个金属管相接。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个人静电消除器,其特征是防静电塑胶头放在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友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