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2415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1 15:47
一种磨木机,属于造纸机械设备领域;针对现有磨木机加压装置结构复杂、耗能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磨木机:包括圆柱状的木库、磨石、浆坑、喷水管和刻石机;所诉木库高度高,其高径比不小于2,所述磨木机还包括用于加料的传送带和基于木库内原木量而自动进料的自动加料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加料控制系统控制传送带;基于以上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压为原木自动加压,同时方便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木机
技术介绍
磨木机磨木原理是在木材纹理与磨石轴向平行的情况下,外加压力(机械或水力)将磨木机料箱的木料压向转动的磨石表面,由于磨石与木料间的摩擦作用将纤维分离成单根纤维,再用水冲下成浆。现有的磨木机,外加压力为机械或水力,其中水力和部分机械力加压磨木机不能连续作业,即使能连续作业,其结构复杂,消耗大量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磨木机结构复杂、能源消耗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磨木机,其不需要外加压力。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木机,包括圆柱状的木库、磨石、浆坑、喷水管和刻石机;所诉木库高度高,其高径比不小于2,所述磨木机还包括用于加料的传送带和基于木库内原木量而自动进料的自动加料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加料控制系统控制传送带。进一步的,所述浆坑出口内设置溢流堰,溢流堰底部与机架为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木库下端与磨石缝隙处设置条形栅。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加料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置在规定高度,并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根据光电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电机开关,电机带动传送带进行加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原木加压方式采用自身重力加压,所述一种磨木机,其高径比大,适用于大型磨木机;当磨木机型号大,直径与高度值都很大时,磨石底部受到的原木自身重力也很大,可以代替外力加压;同时为了避免原木磨浆过程中消耗而导致的重力的降低,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自动加料装置,可以在原木在木库内降低至一定高度时,自动加料,保持一定重力。同时,本专利技术便于连续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一种磨木机的示意图;图中,1-木库,2-磨石,3-浆坑,4-喷水管,5-条形栅,6-刻石机,7-传送带,8-自动加料控制系统,31-溢流堰,81-电机,82-控制器,83-光电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磨木机,包括圆柱状的木库1、磨石2、浆坑3、喷水管4和刻石机6;所诉木库1高度高,其高径比不小于2,所述磨木机还包括用于加料的传送带7和基于木库1内原木量而自动进料的自动加料控制系统8,所述自动加料控制系统8控制传送带7。所述浆坑3出口内设置溢流堰31,溢流堰31底部与机架为活动连接。所述木库1下端与磨石2缝隙处设置条形栅5。所述自动加料控制系统8包括电机81、控制器82、光电传感器83,光电传感器83设置在规定高度,并与控制器82相连接,控制器82根据光电传感器83的信号控制电机81开关,电机81带动传送带7进行加料。工作时,原木在木库1内堆放到一定高度,原木与磨石2之间受到的压力来自一定高度原木自身的重力;在该压力下,原木与磨石发生摩擦,原木纤维被剥离,在喷水管4喷出的水流冲击下,被带入浆坑3,从而完成制浆。当原木不断消耗而减少,底部原木与磨石2之间压力亦降低,达到设定高度,光电传感器83监测不到原木,则发出信号给控制器82。控制器82控制电机81启动,控制传送带7进行加料,保证磨石2与原木之间的压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木机,包括圆柱状的木库(1)、磨石(2)、浆坑(3)、喷水管(4)和刻石机(6);其特征是:所诉木库(1)高度高,其高径比不小于2,所述磨木机还包括用于加料的传送带(7)和基于木库(1)内原木量而自动进料的自动加料控制系统(8),所述自动加料控制系统(8)控制传送带(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木机,包括圆柱状的木库(1)、磨石(2)、浆坑(3)、喷水管(4)和刻石机(6);其特征是:所诉木库(1)高度高,其高径比不小于2,所述磨木机还包括用于加料的传送带(7)和基于木库(1)内原木量而自动进料的自动加料控制系统(8),所述自动加料控制系统(8)控制传送带(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木机,其特征是:所述浆坑(3)出口内设置溢流堰(31),溢流堰(31)底部与机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浙源再生纸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