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性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62192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性比的方法,包括1)将羽化的雌蜂按照8~10雌:1雄的个数比例共同饲养24~48小时,使得雌蜂充分交配;2)将交配后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与柞蚕卵按照蜂卵比1:150~200接蜂后繁殖8~12天;条件控制在温度25~27℃、湿度65~70%、光照比为6L:18D;3)将接蜂后的柞蚕卵在室内30~32℃条件下发育16~18天,被寄生后的柞蚕卵,卵面光滑,近于乳白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性比的方法,通过控制接蜂日龄,光照比例,温度等因子,在大规模繁殖寄生蜂时提高后代雌性比例,从而为林间应用提供优质寄生蜂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敌昆虫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性比的方法
技术介绍
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disparis属膜翅目,小蜂总科,旋小蜂科,平腹小蜂属。是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卵期的重要寄生天敌,广泛分布于北美,俄罗斯,罗马尼亚,朝鲜和中国等地。舞毒蛾是林业上重要的食叶害虫,具有寄主广泛、繁殖力强、取食量大等为害特点。舞毒蛾卵平腹小蜂作为舞毒蛾卵期的重要天敌昆虫,已被大规模繁殖并应用于舞毒蛾和其它鳞翅目害虫的生物防治。在人工繁殖天敌昆虫过程中,雌成虫作为主要的生殖主体,对寄主害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掌握天敌昆虫繁殖技术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雌性个体是评判繁殖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寄生蜂都有孤雌生殖的能力,未经交配的雌蜂也能产生后代,但是后代均为雄虫。因此,在大规模繁殖寄生蜂的过程中,除了种群密度、寄主大小、母蜂营养状况、交配与否等生物因素影响寄生蜂后代的性别分配,培养条件温度、湿度和光周期等培养条件也能影响寄生蜂后代的性别分配。已有研究表明,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雌蜂产生大量雄性后代,全光照条件下雌性比最低。因此,优化培养条件,创造适宜的发育条件是成功规模化繁育寄生蜂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繁殖过程中存在雌雄性比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雌雄性比的方法,实现大规模繁殖舞毒蛾卵平腹小蜂时提高后代雌雄性比。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雌雄性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羽化的雌蜂按照8~10雌:1雄的个数比例共同饲养24~48小时,使得雌蜂充分交配;2)将交配后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与柞蚕卵按照蜂卵比1:160~200接蜂,繁殖8~12天;接蜂条件为:温度22~32℃,湿度65~70%,光照比为0~24L:24~0D;3)将接蜂后的柞蚕卵在室内22~32℃条件下繁殖16~18天。步骤1)中,选取利用柞蚕卵初级扩繁后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作为大规模繁殖的种蜂。步骤1)中,使得雌蜂充分交配,交配率达95%以上。步骤2)中,接蜂雌蜂日龄为3~15天。步骤2)中,接蜂温度25~27℃、湿度65~70%、光照比为6L:18D。步骤3)中,将接蜂后的寄主卵在室内30~32℃条件下发育16天。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雌雄性比的方法,通过控制接蜂日龄,温度,湿度,光照比等因子,在大规模繁殖寄生蜂时提高后代雌性比例,从而为林间应用提供优质寄生蜂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舞毒蛾卵平腹小蜂日产子代数量及子代雌雄性比结果图;图2是不同接蜂温度对后代雌雄性比影响结果图;雌雄性比=雌性比例/雄性比例;图3是接蜂时光周期对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图;图4是不同繁殖温度对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羽化率的影响结果图;羽化率(%)=羽化成蜂数/成蜂数×100;寄主卵均为300粒;图中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0.05),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雌雄性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柞蚕卵初级扩繁后的雌蜂作为大规模繁殖的种蜂,具有蜂体大,产卵量多,寿命长等特性;将刚刚羽化的雌蜂按照8~10雌:1雄(优选8雌:1雄)共同饲养24小时以上(优选48小时),使得雌蜂充分交配,交配率达95%以上,为繁殖高比例雌性后代提供基本保障。2)取交配后的8头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引入装有1200粒柞蚕卵的饲养盒中接蜂10天(蜂卵比为1:150,所接蜂日龄保持在15天以内),这一期间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产卵量高,保证所产子代满足提供的寄主卵的数量,而且后代雌蜂比例处于高水平阶段(图1);接蜂条件控制在温度25~27℃、湿度70%、光照比为6L:18D条件下,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比均能进一步提高后代雌性比例(图2,图3);图2是不同接蜂温度对后代雌雄性比影响结果图,26℃效果最佳;雌雄性比=雌性比例/雄性比例;图3 是接蜂时光周期对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图,6L:18D条件下效果最佳;3)将寄生后的柞蚕卵在室内30~32℃条件下繁殖16~18天,此条件下小蜂羽化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能够获得更多数量的子代(图4),图4是不同繁殖温度对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羽化率的影响结果图;羽化率(%)=羽化成蜂数/成蜂数×100;寄主卵均为300粒;图中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0.05),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32℃条件下最佳。作为对比参照,本实施例设定8雌蜂:1雄蜂共同饲养时间小于12小时,繁殖雌蜂日龄大于20天,接蜂温度22℃,光照比18L:6D,羽化温度26℃,其他条件和方法同上,结果获得雌蜂697头,雄峰170头,出蜂率为72.25%,雌蜂比例为80.39%;而上述方法的最佳条件下一次共获得雌蜂927头,雄峰93头,出蜂率为85%,雌蜂比例为90.88%,出蜂率和雌蜂比例都提高了10%以上,效果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性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羽化的雌蜂按照8~10雌:1雄的个数比例共同饲养24~48小时,使得雌蜂充分交配;2)将交配后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与柞蚕卵按照蜂卵比1:160~200接蜂,繁殖8~12天;接蜂条件为:温度25~27℃,湿度65~70%,光照比为0~24L:24~0D;3)将接蜂后的柞蚕卵在室内22~32℃条件下繁殖16~18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性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羽化的雌蜂按照8~10雌:1雄的个数比例共同饲养24~48小时,使得雌蜂充分交配;2)将交配后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与柞蚕卵按照蜂卵比1:160~200接蜂,繁殖8~12天;接蜂条件为:温度25~27℃,湿度65~70%,光照比为0~24L:24~0D;3)将接蜂后的柞蚕卵在室内22~32℃条件下繁殖16~18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后代性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选取利用柞蚕卵为繁殖寄主,经过初级扩繁后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雌蜂作为大规模繁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德君刘鹏程陈梦义陈昌宇顾天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