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磁场理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81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交变磁场理疗仪,包括磁辐射器和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单片机U1、双运放U2、双比较器U3和U4、三极管V1-V2、功率场效应管V3-V8、二极管D1-D3、保护二极管D4-D17、电阻R1-R37、电容C1、电感线圈L1和键盘开关,磁场强度可在10MT-90MT和频率在5-100HZ之间范围内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具有电路设计简单合理,调频调幅范围宽,调整使用方便和体积小、成本低、便函于携带等特点,适合大、中、小医院及护理康复医院和家庭对软组织挫伤、痛风和骨折等进行理疗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磁场特别是交变磁场对软组织挫伤、痛风和骨折进行理疗的仪器,属于磁场理疗领域。
技术介绍
利用磁场对软组织进行理疗,特别是磁辐射器发出的交变磁场可以很快的消除疲劳,也是治疗软组织挫伤、痛风、骨折愈合等的一种公认有效的辅助方法。现有的电磁理疗仪中的电源电路有的过于简单,调频调幅的范围很窄,不能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理疗,有的电源电路过于复杂,为了获得合适的频率和幅度,在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的过程中,需要用三角波发生电路和正负半周的选择电路与之配合,致使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电源电路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电路结构简单、调整使用方便、调频调幅范围宽、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适合各级医院和家庭使用的交变磁场理疗仪。本技术的交变磁场理疗仪,包括磁辐射器和电源电路,其电源电路主要包括单片机U1、双运放U2、双比较器U3和U4、三极管V1-V2、功率场效应管V3-V8、二极管D1-D3、保护二极管D4-D17、电阻R1-R37、电容C1、电感线圈L1、键盘开关K1-K8、直流电源+5V、+15V、-15V、-9V及310V,具体连接关系是U1的40脚接+5V、20脚接地,U1的P1.0-P1.7端分别经键盘开关K1-K8接地,U1的P3.1端经R1与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U2a的同相输入端经R2和R3分别与+15V和地连接,U2a的输出端经D1和R4接U2a的反相输入端,U2a的输出端经R5接U2b的反相输入端,U2b的同相输入端经R6和R7分别接+15V和地,U2b的输出端经R8接U3a的反相输入端和U3b的反相输入端,U3a的同相输入端经R9和R10分别接+15V和地,U3b的同相输入端经R23和R24分别接+15V和地,U3a的输出端接V1基极和经R11接+15V,U3b的输出端接V2基极和经R25接+15V,U3的8脚和4脚分别接+15V和-15V,V1和V2的发射极接地,V1集电极接R12和R13,V2集电极接R26和R27,R12另一端接U1的P3.2端,R26另一端接U1的P3.0端,R13的另一端接U4a的同相输入端,U4a的反相输入端经R14和R15分别接+15V和地,U4b的反相输入端经R28和R29分别接+15V和地,U4的8脚和4脚分别接+15V和-15V,U4a的输出端经R16接+15V并经R17接R18和R19,R18的另一端接V3栅极,R19的另一端接V5栅极,V3源极接-9V,V3漏极经R20和D2接+15V并经R21接V4栅极,V4漏极接+310V,V4源极接V5漏极并经电感线圈L1和R22与接线柱A连接,V5源极接地,D4接在V3源极和漏极之间,D5和D6接在V4源极和栅极之间,D7接在V4源极和漏极之间,D8和D9接在V5源极和栅极之间,D10接在V5源极和漏极之间,U4b的输出端经R30接+15V并经R31接R32和R33,R32的另一端接V6栅极,R33的另一端接V8栅极,V6源极接-9V,V6漏极经R33和D3接+15V并经R35接V7栅极,V7漏极接+310V,V7源极接V8漏极并与接线柱B连接,R36接在L1和接线柱B之间,R37和C1接在接线柱A和B之间,V8源极接地,D11接在V6源极和漏极之间,D12和D13接在V7源极和栅极之间,D14接在V7源极和漏极之间,D15和D16接在V8源极和栅极之间,D17接在V8源极和漏极之间,接线柱A和B为输出端,用导线与磁辐射器的两端连接。工作时,用键盘开关的K1-K4通过U1的P1.1-P1.3调整电压的幅度,键盘开关的K5-K8通过U1的P1.4-P1.7调整电压的频率,通过单片机U1从P3.1端发出的占空比可随正弦函数幅值调制的5000HZ脉冲,经U2a和U2b放大整形处理后送到U3a和U3b的反相输入端,U3a和U3b的输出端分别将脉冲信号送到开关三极管V1和V2基极,V1和V2集电极的工作电压分别由单片机U1的P3.2端和P3.0端控制,P3.2端和P3.0端的输出电平的相位相反,P3.2端为高电平时,P3.0端为低电平,反之,P3.2端为低电平时,P3.0端为高电平,每当正弦函数过零点时,单片机P3.2端与P3.0端输出电平的高电平与低电平相互转换,当P3.2端为高电平时,V1因集电极有电压而输出随正弦函数幅值调制的5000HZ脉冲,经U4a放大后控制V5并经V3反相后控制V4,当V4导通时V5截止,当V4截止时V5导通;在V4导通时,310V电压经V4后再经电感线圈L1和接线柱A输出给磁辐射器线圈的一端,磁辐射器另一端经接线柱B和V8与地接通,使磁辐射器产生磁场;当P3.0端为高电平时,V2因集电极有电压而输出随正弦函数幅值调制的5000HZ脉冲,经U4b放大后控制V8并经V6反相后控制V7,当V7导通时V8截止,当V7截止时V8导通;在V7导通时,310V电压经V7后再经接线柱B输出给磁辐射器线圈的另一端,再经接线柱A和电感线圈L1及V5与地接通,使磁辐高压器产生极性相反的磁场,实现交变磁场的目的。由于L1和C1组成的滤波电路的滤波作用,使随正弦函数幅值调制的5000HZ脉冲转换成正弦波电压。调整开关K1-K4,即可调整单片机P3.1端输出脉冲的占空比,当脉冲的占空比大时,则输出到磁辐射器线圈的电压高,产生磁场强度也高;当脉冲的占空比小时,则输出到磁辐射器线圈的电压低,产生的磁场强度也低。磁辐射器的磁场强度可在10MT-90MT范围内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开关K5-K8,即可调整单片机U1内存的正弦函数的频率,使输出到电磁铁线圈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使之可在5-100HZ之间调整。对于多个磁辐射器可用多个上述电源电路与之配套。本技术的交变磁场理疗仪,具有电路结构简单、调整使用方便、调频调幅范围宽、体积小、成本低、便于携带等优点,适合各级医院和家庭使用。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电源电路连接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图中的电源电路主要包括单片机U1、双运放U2、双比较器U3和U4、三极管V1-V2、功率场效应管V3-V8、二极管D1-D3、保护二极管D4-D17、电阻R1-R37、电容C1、电感线圈L1、键盘开关K1-K8、直流电源+5V、+15V、-15V、-9V及310V,具体连接关系如前所述。电路中所述的单片机U1选用AT89C51或8751或8051型51系列单元片机,U2选用LM358型双运放,U3和U4选用LM293或LM393型双比较器,V1和V2选用S8050型三极管,V3和V4选用FQP6N60型功率场效应管,V5-V8选用FQP6N90型功率场效应管。利用单片机发出的占空比可随正弦函数幅值调制的5000HZ脉冲进行放大,当正弦函数过零点时,用单片机控制两路功率放大器轮流工作,其输出电压分别与磁辐射器线圈两端连接,并经滤波器滤波,即可将占空比随正弦函数幅值调制的5000HZ脉冲恢复成正弦波电压,使磁辐射器产生交变磁场。使用时,如选用80HZ的交变磁场可具有抗渗出和促进吸收双重作用,对局部组织或肢体肿胀有缓解消减的效果,可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的物理治疗。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变磁场理疗仪,包括磁辐射器和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包括单片机U1、双运放U2、双比较器U3和U4、三极管V1-V2、功率场效应管V3-V8、二极管D1-D3、保护二极管D4-D17、电阻R1-R37、电容C1、电感线圈L1、键盘开关K1-K8、直流电源+5V、+15V、-15V、-9V及310V,具体连接关系是:U1的40脚接+5V、20脚接地,U1的P1.0-P1.7端分别经键盘开关K1-K8接地,U1的P3.1端经R1与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U2a的同相输入端经R2和R3分别与+15V和地连接,U2a的输出端经D1和R4接U2a的反相输入端,U2a的输出端经R5接U2b的反相输入端,U2b的同相输入端经R6和R7分别接+15V和地,U2b的输出端经R8接U3a的反相输入端和U3b的反相输入端,U3a的同相输入端经R9和R10分别接+15V和地,U3b的同相输入端经R23和R24分别接+15V和地,U3a的输出端接V1基极和经R11接+15V,U3b的输出端接V2基极和经R25接+15V,U3的8脚和4脚分别接+15V和-15V,V1和V2的发射极接地,V1集电极接R12和R13,V2集电极接R26和R27,R12另一端接U1的P3.2端,R26另一端接U1的P3.0端,R13的另一端接U4a的同相输入端,U4a的反相输入端经R14和R15分别接+15V和地,U4b的反相输入端经R28和R29分别接+15V和地,U4的8脚和4脚分别接+15V和-15V,U4a的输出端经R16接+15V并经R17接R18和R19,R18的另一端接V3栅极,R19的另一端接V5栅极,V3源极接-9V,V3漏极经R20和D2接+15V并经R21接V4栅极,V4漏极接+310V,V4源极接V5漏极并经电感线圈L1和R22与接线柱A连接,V5源极接地,D4接在V3源极和漏极之间,D5和D6接在V4源极和栅极之间,D7接在V4源极和漏极之间,D8和D9接在V5源极和栅极之间,D10接在V5源极和漏极之间,U4b的输出端经R30接+15V并经R31接R32和R33,R32的另一端接V6栅极,R33的另一端接V8栅极,V6源极接-9V,V6漏极经R33和D3接+15V并经R35接V7栅极,V7漏极接+310V,V7源极接V8漏极并与接线柱B连接,R36接在L1和接线柱B之间,R37和C1接在接线柱A和B之间,V8源极接地,D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