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076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是将磁场发生器包含在一个合成树脂壳内而构成的,其一个平面作为磁场作用面来向外施加磁场。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为了加强向外施加磁场而变薄壳的磁场作用面的板的厚度,同时保持壳的机械强度的矛盾需要。变薄的壳板从里边得到加强,即使构成磁场发生器的绕线管的线轴面对磁场作和面的内表面,并且在那里安置和固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该装置通过磁场发生器,将一个交变磁场施加到人体中有僵硬、疼痛等此类症状的部位。传统的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是这样构造的,即用铰链机构可转动地串联许多合成树脂壳在其中设置磁场发生器,并通过在壳的两端提供一个诸如一个带子之类的固定装置,这种治疗器被固定在人体中有僵硬、疼痛之类的部位,将从每个壳内载有的磁场发生器产生的交变磁场集中施加到病患部位。磁场发生器是通过在铁芯上排列的绕线管而构成的,并且在相邻壳里的磁场发生器之间是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的。当绕线管的线圈被通电后,磁场发生器产生交变磁场,该磁场从壳的一个板的表面被施加到外部,作为一个磁场作用表面。当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被构成以后,为了充分实现磁疗效果,交变磁场必须集中地向外施加,因此,壳的磁场作用表面板的厚度必须设置得尽量地薄。然而,当壳被作得很薄时,壳的机械强度不能被维持,结果只能有很弱的抗震能力。本专利技术就是被设计来完全地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利用磁场发生器的绕线管来从里边加强壳子。本专利技术是一个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其中一个或多个磁场发生器被包含在一个合成树脂壳中,该壳的一个平板表面作为磁场作用面来向外施加磁场,该磁疗装置的特征在于,每个磁场发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绕线管,每个绕线管是在两端具凸缘的线轴上绕有线圈,并且该线轴被安置并固定在壳内,使一个凸缘面对该磁场作用面的内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磁场作用面通过从里边接触线轴的一个凸缘而被加强,从而壳的机械强度被保持,并且即使为了加强向外的磁场强度而让壳的磁场作用面做得很薄,壳也能获得较强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的平面视图。图2是沿图1的Ⅱ-Ⅱ线的截面视图。图3是从里面看半壳后边的平面视图。图4是被叠片硅钢板轮廓的透视图。图5是叠片铁心构造的透视图。图6是磁场发生器构造的前视图。图7是磁场发生器的平面视图。图8是图7中沿Ⅷ-Ⅷ线的截面视图。图9是磁场发生器被放置在半壳中状态的截面视图。图10是半壳表面情况的平面视图。图11是图10中半壳的部分放大截面视图。图12是粗糙表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13是半壳的平面视图,显示磁场发生器与其内表面接触情况下的状态。图14是图13中沿ⅩⅢ-ⅩⅢ线的截面视图。图1和图2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其中磁场发生器2被分别安置在许多由合成树脂作成的壳1里面。壳1被可转动地连接成一排,并且能相互连接的带子12A、12B被分别提供在壳1A、壳1B的对端。每个壳1是这样形成的,即通过使两个半壳10、11的开口面对,用螺丝可在一些地方固定它们。在每个壳1的一个侧端表面上,如图2和图3所示,有竖直地突出轴13、13,并且在另一侧端表面上相应在该处有接受孔14、14,从而每个突出轴13在相邻壳1、1之间啮合相应的接受孔14,壳1、1便被连接起来,可转动地连接壳的铰链机构15便形成了。在铰链机构15中,导孔16、16通过转心到壳1的内部,穿过每个导孔16,用引线34电连接与壳1、1相邻的磁场发生器2、2。因为通过使两个半壳10、11的开口面对而形成壳1,它们的突出轴13和接受孔14也沿中轴线处于分离状态。当两具半壳10、11被接在一起时,在半壳10、11的接触面的适当位置,凹凸部分17、18便相互啮合。图6至图8所示为该磁场发生器2的结构。该磁场发生器被设计用来通过给线圈33提供交流电而产生一个交变磁场,线圈33在叠片铁芯20上面。如图4和图5所示,叠片铁芯20是这样构造的,即适当地叠层许多硅钢片21A、21B,并缠上耐热的绝缘胶带26。图中所示的铁芯20具有突起24a、24b以集中磁通量,该铁芯是通过把一对叠片25A、25B叠在一起而形成的。与那些通过填隙硅钢片而构成的铁芯相比,装配好的铁芯提供更强的振荡作用。在装好的铁芯20的底部22的两端,有两个支柱23a、23b,绕线管30a、30b分别与两个支柱啮合。绕线管30a、30b中的每个是通过沿在两端具有突缘31的线轴32缠线线圈33而形成的。在叠片铁芯20的支柱23a、23b的端面位置,在绕线管30a、30b的里面再加工成一个空腔S0,如图6至图8所示。空腔S0用来在磁场发生器2中加强生热作用和改进热效果。具有前述结构的磁场发生器2,如图3至图9所示,被支撑在突起42上面,该突起在半壳后边的内表面。从而,在半壳11与磁场发生器2之间形成空气层S1,以适当地限制由磁场发生器2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壳1。又,在半壳11的内表面,放置突出表面的块41,以安置磁场发生器2。叠片铁芯20的底座22在两个突出块41和41之间被定位。在与人体接触的外表面,即在半壳10前边的磁场作用面46上面,有由凹凸面43、44组成的粗糙面45。这些凸面43作为加强肋来加强半壳10,而且当磁场作用面被贴在人体表面时,在磁场作用面46与身体之间形成空气层S2,遍及整个表面。空气层S2缓和从磁场发生器2到半壳10的热传导。又,如图12所示,该粗糙面45可以由曲线的凹凸面构成。如图13和图14所示,上述磁场发生器通过把凸缘31、31嵌入中凹部分49、49,以及凸缘接触中凹部分49、49的内表面而被安置和固定,该凸缘在两个绕线管30a、30b产生磁场的一边上,该中凹部分则是在半壳前边的里面形成的。当使用具有前述结构的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的磁场作用面46缠绕或固定在身体僵硬或疼痛的部位。接着,当插头88被插入电源插座并且电源接通时,每个磁场发生器2的线圈33、33被供电,从每个叠片铁芯20的支柱23a、23b的端面产生叠加磁通量,通过每个壳1的磁场作用面46作用在人体上面。在这种壳中,因为每个磁场作用面46的板厚度通过中凹部分49、49而变薄,每个壳1向外施加的交变磁场加强,因而增加对人体的磁疗效果。然而,每个磁场作和面的薄板厚度通过装在中凹部分49里面的线轴32的凸缘31的厚度来予以补偿,而且每个磁场作用面46除了通过凸缘31来从里边支撑和加强之外,还有磁场用面46上的凸面43作为加强肋来加强,因此,每个壳1的机械强度可以保持,并且可以获得较强的抗震能力。权利要求1.一种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其中,一个或个磁场发生器被包含在一个合成树脂壳里面,其一个平面作为磁场作用需来向外施加磁场其特征在于,该每个磁场发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绕线管,每个绕线管是在两端具有凸缘的线轴上绕有线圈,使每个该线轴被安置和固定在壳内并且使一个凸缘面对该磁场作用面的内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壳的磁场作用面上,有一个由许多凹凸面组成的粗糙平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是将磁场发生器包含在一个合成树脂壳内而构成的,其一个平面作为磁场作用面来向外施加磁场。本专利技术满足为了加强向外施加磁场而变薄壳的磁场作用面的板的厚度,同时保持壳的机械强度的矛盾需要。变薄的壳板从里边得到加强,即使构成磁场发生器的绕线管的线轴面对磁场作和面的内表面,并且在那里安置和固定。文档编号A61N2/04GK1088462SQ93112979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枡田勇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本健康增进研究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场发生器治疗装置,其中,一个或个磁场发生器被包含在一个合成树脂壳里面,其一个平面作为磁场作用需来向外施加磁场:其特征在于,该每个磁场发生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绕线管,每个绕线管是在两端具有凸缘的线轴上绕有线圈,使每个该线轴被安置和固 定在壳内并且使一个凸缘面对该磁场作用面的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健康增进研究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