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167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包括钢主体及设置于钢主体侧壁上相互垂直分布的钢横梁和钢纵梁,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之间均设置一汇交钢梁,汇交钢梁固定于钢主体上。所述钢横梁、钢纵梁及汇交钢梁的顶部分别设置一相对钢主体向下向外倾斜的斜坡,方便排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钢主体包括圆形下封板、圆形下封板加劲肋、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钢套管及圆形上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布置合理,避免应力集中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造型优美,而且结构更安全,应用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八向汇交钢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因具有轻质、高强、工厂化制作、造型容易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异型结构中,如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交通枢纽等,尤其是在一些机场塔台结构的设计中,既要满足结构受力需要,又要满足外观造型审美要求,圆形屋盖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造型美观大方,且结构安全可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包括钢主体及设置于钢主体侧壁上相互垂直分布的钢横梁和钢纵梁,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之间均设置一汇交钢梁,汇交钢梁固定于钢主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钢横梁、钢纵梁及汇交钢梁分别设置为一端与钢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向外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钢横梁、钢纵梁及汇交钢梁的顶部分别设置一相对钢主体向下向外倾斜的斜坡。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钢主体为圆柱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钢主体包括圆形下封板、圆形下封板加劲肋、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钢套管及圆形上封板,所述圆形下封板加劲肋固定于圆形下封板上,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垂直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设置,且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固定于圆形下封板上,钢套管套装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和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的外侧,圆形上封板盖合于钢套管上。作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所述钢主体还包括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固定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的两端,且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固定于圆形下封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八向汇交钢构件造型为圆形,外观设计均匀流畅,整体效果好;汇交节点处加劲板布置合理,使得汇交节点受力均匀、对称、分散,避免应力集中;钢梁八向汇交,几何对称布置,使得所有汇交构件均受拉应力,充分发挥钢材受力特性;由于汇交中心处加劲板焊接位置分散、均匀,避免了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变形的影响;汇交处可根据钢梁、套管、加劲肋尺寸大小,合理调整施焊空间,利于加工制作;此构件关键受力部位完全封闭,耐久性更好;此八向汇交钢构件可连续铺展,形成跨度更大的各种形式的屋盖结构,应用广泛。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钢主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钢主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钢主体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的钢主体结构组装步骤图;图6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组装步骤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结构布置合理,避免应力集中和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造型优美,而且结构更安全,应用更广泛。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包括钢主体1及设置于钢主体1侧壁上相互垂直分布的钢横梁2和钢纵梁3,所述钢横梁2与钢纵梁3之间均设置一汇交钢梁4,汇交钢梁4固定于钢主体1上。八向汇交钢构件造型为圆形,外观设计均匀流畅,整体效果好;汇交节点处加劲板布置合理,使得汇交节点受力均匀、对称、分散,避免应力集中。为了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本技术所述钢横梁2、钢纵梁3及汇交钢梁4分别设置为一端与钢主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向外延伸。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达到较好的排水效果,本技术所述钢横梁2、钢纵梁3及汇交钢梁4的顶部分别设置一相对钢主体1向下向外倾斜的斜坡。所述的八向纵横汇交钢梁带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作用利于屋盖结构自然排水。本技术的钢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本技术所述钢主体1为圆柱型结构。本技术所述钢主体1包括圆形下封板11、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13、钢套管15及圆形上封板16,所述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固定于圆形下封板11上,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13垂直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设置,且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13固定于圆形下封板11上,钢套管15套装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和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13的外侧,圆形上封板16盖合于钢套管15上。为了进一步加固效果,本技术所述钢主体1还包括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14,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14固定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的两端,且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14固定于圆形下封板11上。本技术的组装结构图如图5-6所示,首先组装钢主体1,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焊接于圆形下封板11,两条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13垂直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分布,且焊接于圆形下封板11,四条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14固定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的两端,且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14固定于圆形下封板11上。钢套管15套装于圆形下封板加劲肋12、圆形下封板侧向加劲肋13和四条圆形下封板四周加劲肋14的外侧,圆形上封板16盖合于钢套管15上,完成钢主体1的组装。两条钢横梁2分别对应焊接于钢主体1的两端,另外两条钢纵梁3垂直于两条钢横梁2分别,且分别对应焊接于钢主体1的两端,四条汇交钢梁设置于钢纵梁3与钢横梁2之间,且分布于45度位置焊接固定,完成整个钢构件结构的组装。钢梁八向(两条钢横梁2和两条钢纵梁3及四条汇交钢梁(45度处交汇))汇交,几何对称布置,使得所有汇交构件均受拉应力,充分发挥钢材受力特性;由于汇交中心处加劲板焊接位置分散、均匀,避免了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变形的影响;汇交处可根据钢梁、套管、加劲肋尺寸大小,合理调整施焊空间,利于加工制作;此构件关键受力部位完全封闭,耐久性更好;此八向汇交钢构件可连续铺展,形成跨度更大的各种形式的屋盖结构,应用广泛。通过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主体(1)及设置于钢主体(1)侧壁上相互垂直分布的钢横梁(2)和钢纵梁(3),所述钢横梁(2)与钢纵梁(3)之间均设置一汇交钢梁(4),汇交钢梁(4)固定于钢主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主体(1)及设置于钢主体(1)侧壁上相互垂直分布的钢横梁(2)和钢纵梁(3),所述钢横梁(2)与钢纵梁(3)之间均设置一汇交钢梁(4),汇交钢梁(4)固定于钢主体(1)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横梁(2)、钢纵梁(3)及汇交钢梁(4)分别设置为一端与钢主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向外延伸。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横梁(2)、钢纵梁(3)及汇交钢梁(4)的顶部分别设置一相对钢主体(1)向下向外倾斜的斜坡。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圆形屋盖的八向汇交钢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主体(1)为圆柱型结构。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建坤严圣国李建康杨华平郑永胜周恒瑞曹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五羊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