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斌专利>正文

多功能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143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治疗仪,是由电源、振荡电路、频率扫描电路、输出电路及振荡控制电路组成。其输出电极可分多路,能多穴位同时治疗,其能够输出高频(300—700Hz,波形幅值3.5—6V)和低频(0.5—30Hz,波形幅值不大于10V)、或高、低频交替的三角波形的脉冲电流,用于治疗。由于本仪器系根据人体经络穴位循经取穴,多电极多点同时治疗,所产生脉冲的频率和波形同人体的相适应,故医疗效果好,适用于各种常见病,多发症及用中医针灸所能治疗的病症,均有显效。(*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电子医疗仪器。当前市面上出售的电子医疗仪器品种繁多,这些产品在技术方面的共同特点是振荡频率普遍采用间歇式低频输出或音频输出,其波型为方波、矩波或尖波。这一类频率和波型虽有一定的医疗效果,但与人体不相适应,特别与体内肌体的固有频率不相配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尤其对于心脏部位要慎用。而且如果电流控制不好,还会灼伤患者,产生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电子治疗仪器,能应用于人体经络和针灸穴位,对不同的病症循经取穴,在其表面安放电极,加上一定能量与人体频率相适应的高频与低频及波型的电流,迫使人体产生共振,调和气血,调节阴阳,抑制或兴奋偏盛偏衰现象,使肌体新陈代谢得到调整,血液循环相对加强、微循环得到改善,肌体吸收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强,使病人恢复正常。本专利技术治病的机理是得到下述理念的指导和启发。根据“我科学家提出经络理论模型”(《气功与科学》1987年第六期)和“利用共振治疗疾病初探”(《电子报》1991年第18期)的报导,人体确有物质和信息沿经典的经络线路传播,并有确定的方向和速度,气血沿经络的运行有一定的周期、振幅、波长。而在人体穴位表面加入一定能量的与人体频率相适应的电流,就可迫使肌体产生共振,导通经络运行的渠道,调和气血,调节阴阳、兴奋或抑制偏盛偏衰现象,疏通经络,调整肌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循环,增加免疫功能,使病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了800Hz以下的三角波形的电流脉冲能与人体的经络运行相适应,而由于人体各肌体组织之间的有所差异,及同一肌体组织在不同病态和正常情况下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人体各部位和时间上固有频率的不同,所以经实验后把相适应的脉冲电流确定在高频率(300-700Hz)和低频(0.5-30Hz)的范围之内,专利技术人按这个构思制做出一台多功能疾病治疗仪,经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当频率处在高频输出时,产生低幅值电流,具有消炎、镇痛、消肿、去风散寒等功效;当处在低频时,产生高幅值电流,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促进骨质愈合,利于细胞再生;在高、低频率交替输出时,有利于人体气血运行,产生补气养血、调节阴阳平衡。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设计的治疗仪具有输出高频(300-700Hz)和低频(0.5-30Hz)或高、低频交替的三角波形的脉冲电流的功能,其波形幅值低频时不大于10V,高频时在3.5-6V之间,仪器的整体结构由产生高频与低频信号的振荡电路、控制振荡电路频率的频率扫描电路、输出电路和控制高、低频率交替输出时间的振荡控制电路,以及电源组成,其输出电极可分多路,能多穴位同时治疗。在频率扫描电路控制下,振荡电路中分别发生变化的高频振荡信号和低频振荡信号,单独或交替由输出电路送出用于治疗。虽然这些电路都是已有技术,而且能有许多种电路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功能,附附图说明图1和附图2就是本专利技术(治疗仪)的二种电路原理图,属本申请给出的两个非限定性的实施例,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叙述治疗仪的结构。由于电源电路众所周知,所以在附图中没有给出,其所要得到的是经过变压、整流、稳压及滤波后的直流电,实施例中所用的为12V直流电。附图1中的上端部分为振荡控制电路,用于直接控制高、低频率振荡电路中的信号交替输出及输出电路中的高、低频幅值。其是由集成与非门IC-1、微调电阻WR1、电容C1连接组成,所输出信号分别经电阻R1、R2、R3的三个输出端A、B、C,A、B分别与振荡电路中IC-2上的A、B二点对应连接,以控制高、低频信号的交替输出,C端与输出电路中的晶体管BG1连接,以控制高、低频幅值。附图1中的下半部分为振荡电路、频率扫描电路和输出电路及其连接关系。振荡电路分为高频振荡部分和低频振荡部分。高频振荡电路由集成块IC-4与电阻R6、R7、R8及电容C5、C6连接组成,低频振荡电路由集成块IC-5与电阻R9、R10、R11及电容C7、C8连接组成,这两部分产生的高频和低频信号进入集成与非门IC-2进行高、低频率交替输出至积分电路,将方形波改变成三角波,而后进入输出电路。频率扫描电路由集成块IC-3与电阻R4、R5,电容C2、C3连接组成,其产生的低频振荡信号经微调电阻WR2、二极管D1和电容C4输出至高、低频振荡电路,以控制高频振荡电路和低频振荡电路的第5脚的振荡频率,使高频振荡和低频振荡在一定频率范围内进行变化。输出电路分为两路,一路信号由集成与非门IC-2、电阻R12、电容C9组成的积分电路,将输出波型改变为三角波后送至晶体管BG1,受到振荡控制电路中从C点送入信号的控制,连接电阻R14,控制高、低频幅值,再经保护器微调电阻WR3,送至晶体管BG2进行信号放大,经输出变压器B1输出脉冲电流,变压器B1上有电阻R16作为限流保护,电位器W作为输出电流控制,电阻R15和发光二极管D3作为显示。另一路信号由低频振荡电路集成块IC-5的第3脚输出,经微调电阻WR4控制,至晶体管BG3,其基极控制BG3产生一脉冲电流,经电阻R13和发光二极管D2输出。附图2为另一种结构的电路图。图中上端为振荡控制电路,由集成与非门IC-1与微调电阻WR1、电阻R1、电容C1连接组成,其输出端A与振荡电路中的可控硅管KG的A端连接,振荡控制电路仍是一个超低频振荡电路,用于触发可控硅管KG导通或截止。图中下半部分的左边为频率扫描控制电路,与附图1中的结构相同,用于控制振荡电路中的高频和低频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右边为高、低频振荡电路,由IC-6与电阻R17、R18、电容C10、C11连接组成,而与电阻R19、R20连接的可控硅管KG的导通或截止使振荡电路中IC-6的6脚发生变化,改变振荡频率工作在高频或低频。由振荡电路产生的高频或低频信号输出(OUT)至输出电路,因其与附图1中的输出电路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在附图2中省略。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治疗仪高、低频交替时间约0.5秒,电流1毫安左右,每次的治疗时间为40至60分钟,使用电极分路多,可以多穴位同时治疗,最多可有30多路,电极分正负,循经取穴,不产生任何副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治疗仪,实际上是一种电针灸,一般的手工针灸只是一种简单的穴位刺激,而本专利技术接通电流后除有这种刺激外,还有与人体相适应的波形、频率及变频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引起的共振),故治疗效果好。专利技术人已将其用于临床几百例证明,对于神经性病症、关节肢体部位受损、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瘫痪、风湿病痛、骨质增生、糖尿病、不育症及妇科疾病等均有显著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治疗仪,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其主要由电源、高、低频振荡电路、频率扫描电路、振荡控制电路及输出电路组成,其输出电极可分多路,能多穴位同时治疗,其能够输出高频(300-700Hz,波形幅值3.5V-6V)和低频(0.5-30Hz,波形幅值不大小10V)、或高、低频交替的三角波形的脉冲电流,用于治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a.高、低频率振荡电路分为高频和低频振荡两部分,高频部分由集成块IC-4与电阻R6、R7、R8及电容C5、C6连接组成,低频部分由集成块IC-5与电阻R9、R10、R11及电容C7、C8连接组成,所产生的高、低频信号均进入集成与非门IC-2进行高、低频交替输出,并由振荡控制电路中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治疗仪,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其主要由电源、高、低频振荡电路、频率扫描电路、振荡控制电路及输出电路组成,其输出电极可分多路,能多穴位同时治疗,其能够输出高频(300-700Hz,波形幅值3.5V-6V)和低频(0.5-30Hz,波形幅值不大小10V)、或高、低频交替的三角波形的脉冲电流,用于治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斌
申请(专利权)人:孔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