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和耐热软管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058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0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和耐热软管及其制法,提供高电阻、高强度、且软管制造时的气泡痕迹的发生抑制优异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和使用其的耐热软管、以及耐热软管的制法。使用含有下述的(A)成分~(C)成分、该(A)成分与(B)成分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45/55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形成耐热软管的最内层。(A)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B)除了(A)成分的丙烯酸酯橡胶(ACM)。(C)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500~7200的炭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和使用其的耐热软管、以及耐热软管的制法,详细而言,涉及可用作汽车等输送机中的自动变速机用油冷却器软管等油系软管、涡轮式空气软管等空气系软管的材料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和使用其的耐热软管、以及耐热软管的制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汽车用自动变速机(AT(自动变速机)、CVT(无级变速机))用油冷却器软管、汽车用涡轮式空气软管等这样的耐热软管的形成材料主要使用了耐热性优异的丙烯酸类橡胶(参照专利文献1~3)。对于上述那样的软管安装至发动机箱内的各装置,通常是通过将上述各装置中具备的大致筒状的软管管头插入至上述软管的端部开口来进行的。此处已知的是,若上述软管的最内层的导电性高,则由汽车的行驶而产生的静电、由在软管内部流动的流体而产生的静电、或来自蓄电池的漏电等所导致的通电成为原因,会导致软管的破坏、软管最内层和软管管头界面处的金属腐蚀的发生等。因此,上述那样的用途的耐热软管中,为了防止软管破坏、金属腐蚀的发生,已知有效的是对于该软管最内层材料以防止通电的目的而赋予高电阻性。因此,上述软管的最内层材料中可以使用作为填充材料(加强材料)的高电阻的炭黑。另外,作为上述软管的最内层材料的聚合物,从强度高的方面出发,期望使用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872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5277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077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高电阻的炭黑、即表面积大的炭黑对于橡胶组合物的加强性较弱、也有降低橡胶组合物的粘度的作用。此外,上述AEM的粘度较低。由此情况,由在AEM聚合物中配混高电阻的炭黑而成的高电阻配混的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形成软管最内层时,有在软管内周面产生凹凸状的气泡痕迹(坑洼)的问题。即,软管制造时使用的芯棒与软管最内层之间积存的水分和脱模剂蒸发,该蒸发力强于橡胶的弹性力,从而产生上述那样的气泡痕迹。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为高电阻、高强度、且软管制造时的气泡痕迹的发生抑制优异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和使用其的耐热软管、以及耐热软管的制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旨在于,一种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其含有下述的(A)成分~(C)成分,该(A)成分与(B)成分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45/55。(A)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B)除了(A)成分的丙烯酸酯橡胶(ACM)。(C)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500~7200的炭黑。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主旨在于,一种耐热软管,其具备至少1层构成层,所述耐热软管的最内层由上述第一主旨的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形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主旨在于,一种耐热软管的制法,其为上述第二主
旨的耐热软管的制法,其具备如下工序:在芯棒上将上述第一主旨的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挤出成型为软管状的工序;使经过上述挤出成型的未硫化橡胶软管通过加压蒸汽硫化的工序;和将经过硫化成型的橡胶软管从芯棒抽出的工序。即,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而反复深入研究。在该研究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作为软管的最内层形成用的橡胶组合物,使用在将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强度、耐热性等优异的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以特定的比例配混而成的聚合物中配混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500~7200的炭黑而得到的组合物。其结果,可以消除上述炭黑、AEM所导致的粘度降低的问题,进而,通过以上述特定的比例进行配混从而可以良好地体现ACM所带来的吸水性,因此,芯棒和软管最内层之间积存的水分的蒸发力变弱,可以抑制气泡痕迹的发生,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那样,本专利技术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中,以特定的比例含有AEM和ACM,并且作为其填充材料含有特定的炭黑。因此,为高电阻、高强度、且由芯棒使用导致的软管制造时的气泡痕迹的发生抑制优异。根据这些特性,可以作为汽车等输送机中的自动变速机(AT、CVT)用油冷却器软管等油系软管、涡轮式空气软管等空气系软管的最内层材料发挥优异的性能。具体实施方式接着,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含有下述的(A)成分~(C)成分,该(A)成分与(B)成分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45/5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耐热软管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层叠有2层以上的层的
多层结构,没有特别限定,至少其最内层(单层结构的情况下即为该层)由上述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形成。(A)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B)除了(A)成分的丙烯酸酯橡胶(ACM)。(C)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500~7200的炭黑。《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成分)和丙烯酸酯橡胶(B成分)》上述A成分的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是以(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主要成分,向其中导入了乙烯单体而成的。另外,上述B成分的丙烯酸酯橡胶(ACM)是除了上述A成分以外的丙烯酸酯橡胶,因此,以不导入乙烯单体、或以对特性不造成影响的程度导入(即,以小于5重量%导入)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主要成分。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是指,丙烯酸类单体或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作为上述丙烯酸类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辛酯,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甲氧基丙烯酸乙酯,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酯。另外,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举出与上述丙烯酸类单体对应的甲基丙烯酸酯。另外,上述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成分)和丙烯酸酯橡胶(B成分)具有上述单体组成,是与交联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本体聚合等公知的方法共聚而得到的。对上述交联单体的种类和摩尔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2-氯乙基乙烯基醚、氯乙酸乙烯酯等活性氯系、丁烯二酸单烷基酯,详细地可以举出:马来酸单烷基酯、富马酸单烷基酯、衣康酸单烷基酯等羧基系、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甲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环氧系的单体,可以以0.5~2重量%的比率进行共聚。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中,乙烯丙烯酸酯橡胶
(A成分)和丙烯酸酯橡胶(B成分)的含有比例〔A/B〕以重量比计为A/B=95/5~45/55的范围,优选为A/B=93/7~70/30的范围。即,这是由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的比例过少(丙烯酸酯橡胶的比例过多)时,由于吸水过多而在软管层内产生发泡,这是由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的比例过多(丙烯酸酯橡胶的比例过少)时,在通过使用芯棒制造软管时,在软管内周面产生凹凸状的气泡痕迹(坑洼)。《炭黑(C成分)》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中使用的炭黑,可以使用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500~7200的炭黑。优选使用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的(A)成分~(C)成分,该(A)成分与(B)成分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45/55,(A)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B)除了(A)成分的丙烯酸酯橡胶ACM、(C)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500~7200的炭黑。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18 JP 2015-0295281.一种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的(A)成分~(C)成分,该(A)成分与(B)成分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45/55,(A)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B)除了(A)成分的丙烯酸酯橡胶ACM、(C)碘吸附量(mg/g)×DBP吸收量(cm3/100g)的值为1500~7200的炭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其中,所述(C)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含量的总和100重量份为40~90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其中,(A)成分和(B)成分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3/7~70/3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热软管用丙烯酸类橡胶组合物,其中,炭黑(C)是碘吸附量(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上弘晃平户元基野田将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