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静国专利>正文

多功能磁水浴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1026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肛门、直肠、外阴、阴道炎性病变、痔、湿疹、搔痒症、肛裂、前列腺炎等疾病的电子治疗仪器。其特征是采用强磁将液体磁化,经过恒温、超高频振荡装置形成液柱,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利用产生的机械、温热、化学等剌激物达到治疗目的。为了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采用了隔离措施,电路中采用了电子技术,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无任何痛苦及副作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多功能磁水浴治疗仪。多功能磁水浴治疗仪主要用于治疗肛门、直肠、外阴、阴道的炎性病变、痔、湿疹、搔痒症、肛裂、前列腺炎等疾病的仪器。当前治疗以上疾病多采用药物、人工洗浴方法或中药薰洗坐浴的方法,这几种方式都存在使用不便、温度控制差、病员不舒适、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磁化恒温,超声液柱的方法,舒适的治疗椅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治疗椅(1)、隔离药盒膜(17)、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16)组成。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16)的容器是由白色陶瓷制成的容器,加热元件(14)与陶瓷容器的底部烧结在一起,并在中央开有一个孔洞。超声液柱发生器(15)是用有机材料将底部固化在陶瓷容器里边底部中央的孔洞上,在超声液柱发生器的四周装有磁化水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超声液柱发生器的底部安装着能量转换器(11),底座安装有升温指示灯(12)及信号输入插座(13)。在治疗椅(1)座位的中部开有一孔洞,孔洞底侧装有固定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的凹槽条(2),隔离药盒膜(17)放在治疗椅座位开设的孔洞中,并且套在超声液柱发生器(15)上,控制仪(10)装于治疗椅(1)侧部,并通过导线(4)与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底座信号输入插座(13)接通。为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隔离药盒膜采用低压聚乙烯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钕铁硼将液体磁化,经过恒温、超高频振荡装置形成液柱,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利用所产生的机械、温热、化学等刺激作用于肌体,通过神经与体液的调节机制,使局部组织细胞受到微细按摩、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循环得到改善,新陈代谢加强,蛋白分子及各种酶的功能受到影响,PH发生变化,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进而达到镇痛、消炎、消肿、止痒、收敛的治疗目的。如在容器内加入有选择性的药物,效果更佳。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一是磁化恒温超声液器工作电路图。图二是多功能磁水浴治疗仪整体结构图。图三是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结构图。图四是隔离药盒膜结构图。参照图一 本专利技术是由输入保护、整流桥、超声振荡换能器、恒温控制、磁化加热容器一体化组成。由保险(1)、开关(2)、变压器(3)组成电网供电电路,变压器(3)生成二路工作电压,一路供控温部分,一路供振荡换能部分。第一路经过指示灯(4)整流桥(5)电解电容(6)集成电路(7)进行稳压输出一个稳定范围较宽的直流电压,满足控温电路精度较高的要求,电位器(9)电阻(10)电阻(11)热敏电阻(12)组成一个桥路,在桥的一个桥臂上,电位器(9)电阻(10)输出一个预值的电平,送到集成电路(13)的一个输入端(13-2)上,另一个桥臂电阻(11)热敏电阻(12)同样输出一个电平到集成电路(13)的一个输入端(13-1)上,两个电平在集成电路(13)中进行比较,当(13-1)的值小于(13-2)的值时,集成电路(13)输出一个低电平值,晶体管(16)截止,继电器(17)不吸合,可控硅(20)导通,加热元件(22)加电升温,随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12)的阻值变化使集成电路(13)的一个输入(13-1)变化,当(13-1)大于且等于(13-2)时,集成电路(途3)的输出变为高电平,这个高电平作用于晶体管(16),使晶体管饱和导通,驱动继电器(17)吸合,可控硅(20)的控制极断电,可控硅(20)关闭,加热元件断电,温度不再上升,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惯量,使的温度变化较平稳,可达到使用要求,调整电位器(9)可以改变温度预定值,电阻(14)(15)是为晶体管(16)达到截止和饱和而设计的工作点,加热信号灯(21),快速保险(19)为保护可控硅而设制,电阻(23)电容(24)为吸收保护元件。变压器(3)的另一个回路将电能送到整流桥(25),加电开始的瞬间对电容(26)电容(29)充电,使得晶体管(33)(37)的基极受到一个冲击电平,产生一个Ib,Ib引起Ic、Ie生成,使电感(35)产生一个电势,晶体管(33)(37)由导通变截止,对电容(29)充电,电容(29)与电感(35)组成了一个振荡电路,使晶体管(33)(37)振荡,并驱动换能器(30)。换能器(30)既能吸收晶体管给与的能量,又同时反馈了一个信号到晶体管基极,这个信号与充电信号产生的Ib同步达到振幅稳定的作用,电容(32)电感(36)组成的振荡回路,在电路中起振频稳定的作用,电位器(27)电阻(28)决定Ib值的大小,Ib大,液柱高,Ib小,液柱低,电阻(34)(38)为两个晶体管共同工作起均流作用。振荡器起振后产生了一个超高频液柱,液柱穿过一个由强磁材料组成的磁场,切割磁力线,使液柱的液体磁化后,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本液柱还有一个特点是可以引起隔离药盒膜中的液体产生同样的水柱,这样对于隔离病源,防止交叉感染有了充分的满足条件。参照图二 治疗椅(1)为铁木制结构制作而成,面料为仿羊皮,座位中部开有一个孔洞为治疗时液柱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而设制,治疗椅(1)下部有凹槽条导轨(2),可将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16)置入,在治疗椅侧部装有控制仪(10)的支架(3),控制仪(10)装在支架(3)上,在控制仪(10)的面板上装有电源控制开关(6)、指示灯(5)、液柱量调节旋扭(7)、温度调节旋扭(8),控制仪(10)的侧面装有输入电源插头(9);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16)的容器是由白色陶瓷制成的容器,加热元件(14)与陶瓷容器的底部烧结在一起,并在中央开一孔洞,超声液柱发生器(15)是用有机材料将底部固化在陶瓷容器里边底部中央的孔洞上,在超声液柱发生器的四周装有磁化水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超声液柱发生器的底部安装着能量转换器(11),底座安装有升温指示灯(12)及信号输入插座(13)。为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隔离药盒膜采用低压聚乙稀材料制成。操作时首先将隔离药盒膜(17)装入水或药液,置于安放在治疗椅(1)中的陶瓷磁化容器(16)中,将液柱量旋扭(7)、温度量旋扭(8)调到最低点,打开电源开关(6),指示灯(5)亮,治疗仪开始工作,根据患者情况调好液柱及温度,等升温指示灯灭时,约4-5分钟升温结束,开始治疗,治疗一个患者后,更换一个新的隔离药盒膜,继续下一个治疗,治疗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多功能磁水浴治疗仪根据病变部位的特殊性,采用舒适的坐姿治疗。为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采用了隔离措施,电路中采用了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器件材料,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无任何痛苦及副作用。权利要求1.多功能磁水浴治疗仪是由治疗椅(1)隔离药盒膜(17)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16)控制仪(10)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的加热元件(14)与陶瓷容器的底部烧结在一起,并在中央开设一孔洞,超声液柱发生器(15)的底部固化在陶瓷容器里边底部中央的孔洞上,在超声液柱发生器的四周装有磁化水的磁性材料,超声液柱发生器(15)的底端安装着能量转换器(11),陶瓷容器的下部与底座联接,在底座里装有升温指示灯(12)和信号输入插座(13);在治疗椅(1)座位的中部开有一孔洞,孔洞底侧装有固定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的凹槽条(2),隔离药盒膜(17)放在治疗椅座位开设的孔洞中,并且套在超声液柱发生器(15)上,控制仪(10)装于治疗椅(1)侧部,并通过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磁水浴治疗仪是由治疗椅(1)隔离药盒膜(17)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16)控制仪(10)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的加热元件(14)与陶瓷容器的底部烧结在一起,并在中央开设一孔洞,超声液柱发生器(15)的底部固化在陶瓷器里边底部中央的孔洞上,在超声波柱发生器的四周装有磁化水的磁性材料,超声液柱发生器(15)的底端安装着能量转换器(11),陶瓷容器的下部与底座联接,在底座里装有升温指示灯(12)和信号输入插座(13);在治疗椅(1)座位的中部开有一孔洞,孔洞底侧装有固定陶瓷磁化恒温治疗器的凹槽条(2),隔离药盒膜(17)放在治疗椅座位开设的孔洞中,并且套在超声液柱发生器(15)上,控制仪(10)装于治疗椅(1)侧部,并通过导线与陶瓷磁化恒温器(16)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国解俊正
申请(专利权)人:周静国解俊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