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医用针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053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罐,由罐体、气囊、多谐振荡电路和电磁铁组成。可在使用时通过衔铁和电磁铁的动作配合实现针灸自动弹针;由多谐振荡电路实现脉冲电穴位治疗;由罐口永久强力磁环进行磁疗,通过罐体上的气囊实现拔罐治疗;同时利用镶嵌在罐口的永久磁铁进行磁性理疗。经临床使用,其治疗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针法与罐法,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医疗器械。(*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针灸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弹针、拔罐和穴位脉冲电治疗和磁疗四种功能的医用针罐。在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中,弹针是靠医师的手指进行,费时费力,并且针的振荡频率很低,疗效不理想。经临床研究发现,在针灸时若提高弹针的频率,则可以提高止痛的效果,若弹针与拔罐、穴位脉冲电治疗和磁疗同步实施,则疗效更好。但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无法实现上述四项治疗同步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同步进行针灸弹针、拔罐、穴位脉冲电治疗和磁疗四项治疗的针灸器械,以提高我国传统针灸治疗方法的疗效,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医疗器械。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针罐由壳体、气囊、电磁铁、多谐振荡电路和永久磁环组成。壳体的上端装有气囊,壳内有电磁铁和多谐振荡电路板,下沿装有人体电极。当医师把针扎在病人穴位上时,用针罐把针罩住,并使衔铁贴着针柄,捏偏气囊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在人体上。此时若接通电源,多谐振荡器即产生振荡信号并驱动电磁铁,在电磁铁磁路中产生相应的振荡磁场,使衔铁起振推动针起振,即起到了弹针的作用,电磁铁线圈在多谐振荡信号作用下产生振荡升压脉冲,此脉冲经针柄、人体穴位、人体电极放电,即可达到穴位脉冲电治疗的功能。转动调压旋钮可改变加于人体穴位上的电压大小。改变多谐振荡电路和振荡频率,振荡频率和脉冲电刺激穴位的频率亦随之改变,可寻求最佳疗效。该针罐不仅可将针灸、拔罐、脉冲电穴位治疗三项功能同步完成,并且罐口永久磁环对患者也有一定的磁疗作用。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1、由于可同时实施针灸、拔罐、脉冲电穴位治疗三种功能,所以可显著提高传统针灸疗法的疗效。2、可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医护人员的守护时间。3、永久磁环对患者有一定的磁疗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多功能医用针罐主剖示意图。图2为多功能医用针罐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多功能医用针罐多谐振荡电路电原理图。参照图1。多功能医用针罐是由罐体(1)、气囊(2)、多谐振荡电路板(3)电磁铁(4)、永久磁环(12)组成。罐体(1)采用4毫米厚的透明有机玻璃制成内径为33毫米左右的圆筒,圆筒的下口处呈喇叭口形状以便于吸附人体。气囊(2)套装在罐体(1)的上端并密封固定。多谐振荡电路板(3)、电磁铁(4)均用环氧树脂粘合固定在罐体(1)的内侧,罐体(1)的下端边沿处固定有一人体电极(6),罐口处的永久磁环与罐体(1)固为一体。参照图2。罐体(1)的中部钻有四个孔,分别固定发光二极管(8)、频率调谐旋钮(9)、直流电源插孔(10)和脉冲电疗调压旋钮(11),并用环氧树脂浇注密封。参照图3。多谐振荡电路板(3)由集成电路块IC1、同轴联动电位器W1、W2、二极管D1、D2、D4、发光二极管D3、电容C1、C2、电磁铁线圈L、脉冲电疗调压电位器W3组成。它分为两大部分IC1、W1、W2、D1、D2、C1组成多谐振荡电路,D3、L1、L2、W3组成输出电路。集成电路块IC1的4、8脚和同轴联动电位器的W1的调谐端接电源的正极,同轴联动电位器的W1的另一端和同轴联动电位器的W2的调谐端、二极管D1和正极联接在一起后接集成电路块IC1的7脚。同轴联动电位器W2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1的一端联接后接集成电路块IC1的2、6脚。电容C1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块IC1的1脚接电源的负极。调节同轴联动电位器W1、W2即可改变振荡频率。D3为发光二极管LED用来指示振荡信号,它的正极接集成电路块IC1的3脚,负极和电磁铁线圈L1的一端联接在一起。电磁铁线圈L1的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联接在一起接输出端b,升压线圈L2输出与调压电位器W3相并联,W3调整端接a。电容C2起抗干扰作用,其一端接集成电路块IC1的5脚,另一端接输出端b。输出端a接至罐体(1)上的人体电极(6)。输出端b接针。多功能医用针罐的工作原理为接通直流6V电源后,多谐振荡电路起振,集成电路块IC1的3脚输出振荡方波信号,经发光二极管D3驱动电磁铁线圈L1产生脉动磁场使衔铁(7)振动,推动针起振。当集成电路块IC1的3脚为高电瓶时,发光二极管D3亮,电磁铁线圈L有电流通过产生磁场,衔铁(7)被吸合,L2感应电压,L2输出20-40V,电流小于0.7mA,此电流通过衔铁、针柄刺激人体穴位。当集成电路块IC1的3脚为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D3灭,电磁铁线圈L1通过续流二极管D4续流,电磁铁线圈L1失磁衔铁(7)被弹簧(5)拉回推动针摆动。如此循环反复,针即可连续振动。每振动一次,电磁线圈L2即对人体穴位放电一次。调节同轴联动电位器W1、W2,W1、W2减小时衔铁(7)振针频率增加,W1、W2增大时衔铁(7)振针频率减小。调W3可调节加在人体穴位的脉冲电压大小。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用针罐把扎在病人穴位上的针罩住,并使衔铁(7)贴着针柄,捏偏气囊(2)产生负压使针罐吸附在人身上,人体电极(6)紧压皮肤表面,接通电源即可。控制脉冲电疗调压旋钮(11),即可进行脉冲电穴位治疗。调节频率调节旋钮(9),即可改变振针频率及对穴位放电频率,以寻求最佳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疗效是非常显著的,经对30例腰椎间突出症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循序给予多功能针罐、针刺、弹针、针刺加拔罐和电针五种治疗方法,每日取一种方法,同取患侧的关元俞穴,治疗时间为10分钟,观察结果(1)即刻止痛明显者,多功能针罐为26/30,其它疗法按顺序为15/30,9/30,10/30;(2)止痛效果维持时间,多功能针罐平均为18.5小时,其它疗法结果相似,平均为6.7小时。结果表明,多功能针罐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法和罐法。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罐是由罐体(1)、气囊(2)、多谐振荡电路板(3)、电磁铁(4)永久磁环(12)、永久磁铁(12)组成,其特征在于a.罐体(1)为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的圆筒,气囊(2)套在罐体(1)的上端并密封固定,在罐体(1)罐口处固装一个永久磁环(12),b.多谐振荡电路板(3)、电磁铁(4)均用环氧树脂粘合固定在罐体(1)的内侧,罐体(1)的下端边沿处固定有一人体电极(6),c.罐体(1)的中部钻有四个小孔,分别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8)频率调谐旋钮(9)、直流电源插孔(10)和脉冲电疗稠压旋钮(11)并用环氧树脂浇注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医用针罐,其特征在于多谐振荡电路板(3)是由集成电路块IC1、同轴联动电位器W1、W2、二极管D1、D2、D4、发光二极管D3、电容C1、C2、电磁铁线圈L1、L2脉冲电疗调压电位器W3组成,a.集成电路块IC1的4、8脚和同轴联动电位器的W1的调谐端接电源的正极,同轴联动电位器的W1的另一端和同轴联动电位器的W2的调谐端,二极管D1的正极联接在一起后接集成电路块IC1的7脚,b.同轴联动电位器W2的非调谐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容C1的一端联接后接集成电路块IC1的2、6脚。电容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块IC1的1脚接电源负极,c.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接集成电路块IC1的3脚,其负极和电磁铁线圈L1的一端联接在一起,d.电磁铁线圈L的另一端与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联接在一起接输出端b,W3调节端接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医用针罐是由罐体(1)、气囊(2)、多谐振荡电路板(3)、电磁铁(4)永久磁环(12)、永久磁铁(12)组成,其特征在于:a、罐体(1)为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的圆筒,气囊(2)套在罐体(1)的上端并密封固定,在罐体(1)罐口处固装 一个永久磁环(12),b、多谐振荡电路板(3)、电磁铁(4)均用环氧树脂粘合固定在罐体(1)的内侧,罐体(1)的下端边沿处固定有一人体电极(6),c、罐体(1)的中部钻有四个小孔,分别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8)频率调谐旋钮(9)、直 流电源插孔(10)和脉冲电疗稠压旋钮(11)并用环氧树脂浇注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然刘丁录娄新安胡鸣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