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宗文专利>正文

人体经络循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78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保健的人体经络循经仪,主脉冲电路产生电脉冲信号由控制电路将该电脉冲信号经与人体接触的外接电极输出。主脉冲电路的脉冲信号分别经脉冲分配器各工作单元次级工作端与各外接电极相联。脉冲分配器由若干并列设置的相同形式的工作单元构成,各单元均含有两个高压光电耦合元件,其初级均有一端与电源联接,另一端相并联后分别与由环形时间分配器经驱动电路后的不同输出端相联;各单元的两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的次级工作端分别与主脉冲电路脉冲信号的正负输出极,以及依次排列的各外接电极中每两相邻电极中之一相连而构成串联回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能在两个以上的多个电极间依次轮流输出特定电脉冲信号作用于人体而使人产生沿经络“循经”走动或传导的刺激感的人体经络循经仪。人体的经络系统是建立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和依据。千百年来运用这一理论的医疗保健实践不仅证实其行之有效,有时甚至可产生其它方法所无可替代的独特疗效和作用。在研究开发这一理论运用于医疗保健的工作中,如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低频治疗仪、中国西安四达公司生产的“魔针”、丹东海华速效治疗仪等气功仪、针灸仪、电疗仪等,多只有两个电极,均属于只能刺激某些孤立穴位的仪器。其虽有一定效果,但是都未能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和把握中医传统经络理论的核心——“循经”理论,而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现代医学实践都发现和证实了,系统地刺激经络上的某个或某些穴位会产生“循经”走动或传导的现象。为此,中国专利公告号2060675U和中国专利公开号1099304A等文献都提供了具有若干电极可产生循经传感和疏通经络的经穴治疗或气功治疗的仪器。但其工作原理采用的均是以其中一个电极为基准电极,其余的电极则为可移动变换脉冲刺激点的电极,工作方式是每次的电脉冲信号均以该基准电极为起始基点,依次向由近至远各位置处的其它电极延伸,即脉冲刺激的距离长度依次增加。结果随脉冲刺激距离长度的增加,人体感受到的刺激强度不可避免地随之减弱,或用人工随之逐位调节,以维持足够的刺激强度。同时,这种每次均起自某一起始基点而逐次延伸加长的刺激感也形不成真正的沿经络逐点运行移动的“循经”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情况提供一种能输出具有“时间差”而能使刺激感沿人体经络逐点依次移动而真正实现“循经”运行的电脉冲信号的人体经络循经仪。本专利技术所说的人体经络循经仪,由主脉冲电路产生作用于人体所需的电脉冲信号,再由控制电路将该电脉冲信号经与人体接触的外接电极输出。其控制电路中有受辅助脉冲源控制的环形时间分配器,其各输出端分别经驱动电路与脉冲分配器的各工作单元的初级控制端联接。主脉冲电路产生的脉冲信号的输出端分别经脉冲分配器的各工作单元的次级工作端与各外接电极相联。其中所说的脉冲分配器由若干并列设置的相同构成形式的工作单元构成,各工作单元内均含有两个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各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初级均有一端与电源联接;各工作单元内的两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初级的另一端相并联后分别与由环形时间分配器经驱动电路后的不同输出端相联。各工作单元内两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的次级工作端在分别与主脉冲电路电脉冲信号的正、负输出极联接的同时,还分别与依次排列的各外接电极中每两相邻电极中之一个电极相连,使所说的电脉冲信号输出的正、负极分别在各工作单元内的两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导通后,再经其各自所联接的外接电极而构成一串联电回路。上述电路结构中所说的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可以采用高电压达林顿光电耦合器,也可以采用高电压硅光电晶体管或具有类似功能的其它适当元器件。所说的辅助脉冲源可由并列设置的连续脉冲电路和单脉冲电路构成,经转换开关输入环形时间分配器,以便在作连续循经使用或作单步定穴位点使用中能根据需要进行方便的选择。所说的辅助脉冲源中的连续脉冲电路可由常用的“555”电路及其外围电路构成的可调频率的窄脉冲产生器构成。其脉冲频率一般可在0.1~4Hz间可调,例如可在0.156~3.2Hz间进行调整。所说的辅助脉冲源中的单脉冲电路由能消除机械开关抖动的单脉冲电路构成,如,可采用由四锁定R-S(三态)触发器的CC4045,或CD4043、MC14043等集成电路及其相应的外围电路所构成的消除机械触点开关产生抖动的单脉冲电路,也可采用其它常用电路设计的单脉冲电路。如使用上述所列的集成电路,其有效使用部分实际只占其电路的1/4,其余3/4的输入端可全部接地,输出端悬空。上述结构中所说的环形时间分配器,按照所希望分配的时间段的数目,可由至少一只2-10进制计数器/译码器及必要时与之相配合由门电路构成的时序控制外围电路组成。根据人体不同经络的穴位数目情况,一般采用1~2只所说的计数器/译码器即可,如可采用一只或二只常用的CC4017,或CD4017、MC14017等计数器/译码器集成电路。例如,当采用一只上述的计数器/译码器且要求其输出为10位,则可直接用于控制脉冲分配器及其后的11个电极。此时则无需所说的时序控制外围电路;如果要求其输出少于10位,则可设置由适当门电路构成的R-S触发器及相应的外围电路与之配合。若采用二只CC4017(或其它型号)的计数器/译码器,并由相应的门电路构成的R-S触发器及其外围门电路所构成的时序控制电路配合进行级连,以实现首尾衔接的连续循环工作,则可供在有12~21个外接电极时的任意选择使用。与之配合的驱动电路,可以是常用的达林顿晶体管阵列ULN2003,或MCT143等,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电路设计,使其对应输出用于控制脉冲分配器的各工作单元。若输出多于20位(即外接电极多于21个),则可用2只以上的计数器/译码器,并对时序控制电路作适当调整。为便于使用者更为直观清楚地了解在“循经”过程中某一时刻正处于工作状态的外接电极及其所在的经络穴位位置,在环形时间分配器经驱动电路的各输出端可分别联有用于显示其对应外接电极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发光元件。上述结构中所说的用于产生作用于人体所需的电脉冲信号的主脉冲电路,对本专利技术的人体经络循经仪而言并无其它特殊的要求和限定,可使用与上述有关文献已采用的相同或类似的电路结构,或采用目前在其它同类产品中已使用的类似电路结构。例如可由常用的555电路产生所需的特定频率、特定宽度的电脉冲信号,经放大由变压器隔离升压达到所需指标要求后,由脉冲分配器输出给各外接电极而作用于人体。根据人体各部位不同经络的分布和走行特点,将上述的多个外接电极安装在不同的着装上即可使用。例如,为了循行任脉及督脉(即小周天),可将各电极安装在连通人体背部、胸腹部的带状面料或背心上;如为了循行手(足)三阳、手(足)三阴经脉,可将有关的外接电极安装在特制的长筒手套或长筒袜上等等。由此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上述结构中在控制电路中设置了可根据循行速度需要而调节脉冲频率的辅助脉冲源,并由受其控制的环形时间分配器产生的依次排列且循环轮回的输出信号使脉冲分配器中的各两两相邻的工作单元的工作端及其所联接的外接电极导通,从而使作用于人体的电脉冲信号沿经络走向,依次在每两相邻的穴位间产生具有“时间差”的传递式走行刺激,且不断循环往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经”感觉和现象。因而无论是在用于治疗,还是用于保健、气功等方面,都更加符合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的要求,能产生更好的治疗或保健效果。以下用附图所示具有14位输出的时间分配器及相应的具有15个外接电极的人体经络循经仪为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的实例。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人体经络循经仪的电原理框214位循环时间分配器及其驱动电路的电路3图2所示电路的环形时间分配器有关各点的波形4脉冲分配器电路5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一种主脉冲发生电路及相关的定时和电源电路如图1框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人体经络循经仪由主脉冲发生电路和能按预定的时间间隔将该电脉冲信号依次分配输出至与人体接触的各外接电极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输出特定电脉冲信号的人体经络循经仪,主脉冲电路产生的作用于人体所需的电脉冲信号,由控制电路将该电脉冲信号经与人体接触的外接电极输出,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中有受辅助脉冲源控制的环形时间分配器,其各输出端分别经驱动电路与脉冲分配器的各工作单元的初级控制端联接,主脉冲电路产生的电脉冲信号输出端分别经脉冲分配器各工作单元的次级工作端与各外接电极相联,其中所说的脉冲分配器由若干并列设置的相同构成形式的工作单元构成,各工作单元内均含有两个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IC14~IC41),其初级均有一端与电源联接,各工作单元内的两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初级的另一端相并联后分别与由环形时间分配器经驱动电路后的不同输出端相联,各工作单元内两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的次级工作端在分别与主脉冲电路电脉冲信号的正、负输出极联接的同时,还分别与依次排列的各外接电极中每两相邻电极中之一个电极相连,使所说的电脉冲信号的正、负输出极分别在各工作单元内的两高电压光电耦合元件导通后,再经其所联接的外接电极而构成一串联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文杨唯
申请(专利权)人:张宗文杨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