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9603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数个按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模块、及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上方的扩散片,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四个按2X2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及设于导光板一侧的灯条,通过采用背光模块组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多分区亮度的独立控制,与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可用于局部背光调节和HDR效果的展现,另一方面,利用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化效果,与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节省了混光空间,从而可实现超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可同时实现超薄设计和局部背光调节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液晶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在平板显示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通常,液晶面板的结构是由一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以及一配置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两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现阶段的LCD所使用的背光模组,根据入光方式的不同可大致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含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LED阵列1、设于所述LED阵列1上方的扩散板(diffuser plate,DP)2、及设于所述扩散板2上方的光学膜片(Optical films)3。该背光模组工作时,LED阵列1作为光源从扩散板2下方入光,发出的光经扩散板2混合,再通过光学膜片3射出,从而使得整个背光模组表面均匀发光。如图2所示,为一种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光
板2’、设于所述导光板2’一侧的LED灯条1’、设于所述导光板2’上方的扩散片3’、及设于所述扩散片3’上方的光学膜片4’。该背光模组工作时,LED灯条1’作为光源从导光板2’侧方入光,发出的光经导光板2’打散后经扩散板3’混合,再通过光学膜片4’射出,从而使得整个背光模组表面均匀发光。随着LCD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LCD显示装置外观、及画质等多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相应的对于LCD背光模组的设计也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超薄设计、多分区的局部背光调节(Local Dimming)设计、及高动态对比(High Dynamic Range,HDR)技术等。而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与侧入式背光模组因构造不同而各有优劣,均无法同时兼顾超薄设计和局部背光调节设计。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于LED光源采用阵列型的排布方式,可以很容易实现多分区独立亮度控制,即可以实现局部背光调节和HDR效果的展现;但是为使得混光均匀,LED发光面和扩散板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混光空间,这就必然造成背光模组厚度较厚,无法实现超薄设计。而对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由于采用光源从侧边入光,使用导光板作为传播光的载体,可以实现超薄设计,但正是由于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侧边入光模式,无法实现二维的亮度控制,所以无法实现多分区的局部背光调节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同时实现超薄设计和局部背光调节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同时实现超薄设计和局部背光调节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数个按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模块、及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上方的扩散片每一背光模块包括四个按2X2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单元;每一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一侧的灯条;每一背光模块的四个背光单元的灯条独立控制,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多分区的局部背光调节效果。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及与上、下表面连接的四个侧面,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相对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所述导光板与入光面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反光膜。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遮光条,所述遮光条覆盖所述灯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以防止灯条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漏光。所述遮光条为吸光材料、或反射光材料。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及与上、下表面连接的四个侧面,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相对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所述每一背光模块的四个导光板中相邻导光板的入光面相互垂直。所述每一背光模块的四个导光板与四个灯条中,四个灯条分别设于相邻导光板之间,呈十字形。所述每一背光模块的四个灯条分别设于背光模块外侧。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扩散片上方的光学膜片组、及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下方的反射片。所述扩散片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直接接触或存在间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面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数个按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模块、及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上方的扩散片,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四个按2X2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及设于导光板一侧的灯条,通过采用背光模块组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多分区亮度的独立控制,与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可用于局部背光调节和HDR效果的展现,另一方面,利用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化效果,与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节省了混光空间,从而可实现超薄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可同时实现超薄设计和局部背光调节设计。附图说明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图1为一种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5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一背光单元中的灯条与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7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一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一背光模块中的灯条与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11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一背光模块中四个背光单元入光方向的三种组合方式;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多个背光模块按阵列排布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数个按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模块11、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11上方的扩散片20、设于所述扩散片20上方的光学膜片组30、及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11下方的反射片40。具体地,如图8所示,每一背光模块11包括四个按2X2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单元12。具体地,如图4-5所示,每一背光单元12包括导光板121、设于导光板121一侧的灯条122,所述灯条122包含多颗LED125。具体地,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背光模块11组合的方式来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块11中,四个背光单元12的灯条122独立控制,从而可实现背光模组的多分区的局部背光调节效果。具体地,如图6-7所示,所述背光单元12,还包括遮光条123,所述遮光条123覆盖所述灯条122与所述导光板121之间的间隙,以防止灯条122与所述导光板121之间漏光;所述导光板12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及与上、下表面连接的四个侧面;所述导光板121的四个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按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模块(11)、及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11)上方的扩散片(20);每一背光模块(11)包括四个按2X2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单元(12);每一背光单元(12)包括导光板(121)、设于导光板(121)一侧的灯条(122);每一背光模块(11)的四个背光单元(12)的灯条(122)独立控制,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多分区的局部背光调节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按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模块(11)、及设于所述数个背光模块(11)上方的扩散片(20);每一背光模块(11)包括四个按2X2矩阵方式排布的背光单元(12);每一背光单元(12)包括导光板(121)、设于导光板(121)一侧的灯条(122);每一背光模块(11)的四个背光单元(12)的灯条(122)独立控制,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多分区的局部背光调节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2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及与上、下表面连接的四个侧面,所述导光板(121)与所述灯条(122)相对的侧面定义为入光面,所述导光板(121)与入光面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反光膜(12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单元(12)还包括遮光条(123),所述遮光条(123)覆盖所述灯条(122)与所述导光板(121)之间的间隙,以防止灯条(122)与所述导光板(121)之间漏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条(123)为吸光材料、或反射光材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