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宿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265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包括框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黑板本体、第二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驱动机构;框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依次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相对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均竖直布置;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相对布置,第二边框置于第四边框的上方,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水平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调节第一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具,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位置的学生进行观察,适应性更好,避免反光造成的影响,教学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
技术介绍
黑板是我们教学中必须使用的工具,但是目前技术下的黑板存在以下缺陷,例如,由于教室中学生较多,坐在边缘的学生观察黑板时,因为反光的原因造成观察不清楚,造成教学不变,也影响学习,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便于教学。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包括框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黑板本体、第二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驱动机构;框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依次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相对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均竖直布置;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相对布置,第二边框置于第四边框的上方,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水平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沿第二边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均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边框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边框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边框连接;第一黑板本体、第二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黑板本体和/或第三黑板本体转动。优选的,第二黑板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一轮齿,第一轮齿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二黑板本体与第二支撑杆可移动连接;还包括丝杆,丝杆置于置于第二黑板本体靠近其背面的一侧,丝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布置,丝杆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丝杆与上述第一轮齿啮合。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安装在丝杆上,第二齿轮转动安装在第四边框上,第二齿轮置于第一齿轮的一侧,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的半径。优选的,还包括把手,把手安装在第二齿轮上。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移动块、第一转轴;第一转动件安装在第一黑板本体上,第一连杆置于第一转动件远离第一边框的一侧,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移动块转动连接,第一移动块置于第一转动件靠近第一边框的一侧,第一移动块与第四边框可移动连接,第一移动块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四边框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通孔的内周向表面设有第二轮齿;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与第四边框平行布置,第一转轴与第一边框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的一端置于第一通孔内,第一转轴的周向表面设有与第二轮齿相啮合的第三轮齿;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转动件、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二移动块、第二转
轴;第二转动件安装在第三黑板本体上,第三连杆置于第二转动件远离第三边框的一侧,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移动块转动连接,第二移动块置于第二转动件靠近第三边框的一侧,第二移动块与第四边框可移动连接,第二移动块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第四边框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通孔的内周向表面设有第四轮齿;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与第四边框平行布置,第二转轴与第三边框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一端置于第二通孔内,第二转轴的周向表面设有与第四轮齿相啮合的第五轮齿。优选的,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一转动手柄,第一转动手柄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二驱动部还包括第二转动手柄,第二转动手柄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优选的,第二黑板本体正面上设有导轨,导轨竖直布置;还包括支撑板、刷毛、动力单元,支撑板水平或倾斜布置,支撑板置于第二黑板本体靠近其正面的一侧,支撑板与导轨可移动连接;刷毛安装在支撑板靠近第二黑板本体的一侧;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支撑板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优选的,支撑板靠近第二黑板本体的一侧设有多个吸尘孔,支撑板内设有容腔,上述多个吸尘孔均与容腔连通;还包括吸风机、连接管,吸风机通过连接管与容腔连通。优选的,吸尘孔的孔径自第二黑板本体向远离第二黑板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的,框架的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2.5—2.6%、Cr:17.8—18.8%、
Mn:1—1.2%、Si:1.22—1.26%、B:0.2—0.3%、Ti:0.8—0.9%、Mo:0.2—0.3%、S:≤0.02%、P:≤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Cr:当C量不变增加Cr量,或Cr量不变降低C量,均能使淬透性提高。当共晶碳化物不变,且Cr/C为7—8时,断裂纹扩展能力、耐磨性能最强,综合分析,C:2.5—2.6%、Cr:17.8—18.8%。Si:一般控制在1.1—1.3%之间,能够强化基体组织;但是,硅量的含量过高的话,影响耐磨性,因此,Si:1.22—1.26%。Mn:能够细化组织,提高韧性。B:可细化晶粒。Ti:提高耐磨性。按照上述配比得到的框架韧性、耐磨性好,硬度高,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中,在使用时,黑板的两端容易反光,即第一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容易反光,当需要调整第一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与竖直平面之间的角度时,可以利用驱动机构带动它们转动。利用第一转动手柄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通过第三轮齿、第二轮齿带动第一移动块沿第四边框向第一转动件方向移动,配合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将第一转动件顶起,让第一黑板本体以第一支撑杆为中心转动,进而调节第一黑板本体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利用第二转动手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第五轮齿、第四轮齿带动第二移动块沿第四边框向第二转动件方向移动,配合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将第二转动件顶起,让第三黑板本体以第三支撑杆为中心转动,进而调节第三黑板本体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位置的学生进行观察,适应性更好,避免反光造成的影响,教学更加方便。利用把手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黑板本体沿竖直方向移动,调整第二黑板本体的高度,便于老师教学。利用动力单元带动支撑板移动,利用刷毛清除第二黑板本体上的字体。当刷毛与粉笔字体摩擦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利用吸风机、连接管对支撑板上的容腔吸风,粉尘经过吸尘孔进入容腔内,而后经过吸风机排出,从而防止了粉尘乱飞,减少空气中粉笔灰的含量,美化了教学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黑板本体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板放大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参照图1、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包括框架、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第一黑板本体4、第二黑板本体5、第三黑板本体6、驱动机构、丝杆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把手11、支撑板25、刷毛26、动力单元27、吸风机30、连接管。框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依次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相对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均竖直布置;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相对布置,第二边框置于第四边...
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黑板本体、第二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驱动机构;框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依次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相对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均竖直布置;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相对布置,第二边框置于第四边框的上方,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水平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沿第二边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均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边框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边框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边框连接;第一黑板本体、第二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黑板本体和/或第三黑板本体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反光的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一黑板本体、第二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驱动机构;框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第四边框依次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相对布置,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均竖直布置;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相对布置,第二边框置于第四边框的上方,第二边框与第四边框均水平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沿第二边框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均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边框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均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边框连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边框连接;第一黑板本体、第二黑板本体、第三黑板本体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黑板本体和/或第三黑板本体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免反光的黑板,其特征在于,第二黑板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一轮齿,第一轮齿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二黑板本体与第二支撑杆可移动连接;还包括丝杆,丝杆置于置于第二黑板本体靠近其背面的一侧,丝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布置,丝杆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丝杆与上述第一轮齿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避免反光的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安装在丝杆上,第二齿轮转动安装在第四边框上,第二齿轮置于第一齿轮的一侧,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避免反光的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把手安装在第二齿轮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免反光的黑板,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移动块、第一转轴;第一转动件安装在第一黑板本体上,第一连杆置于第一转动件远离第一边框的一侧,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四边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柳郑小为郑科研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