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18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由5片透镜构成、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广角,且高通光量的摄像镜头,其从物侧开始依次配置有:正折射率第1透镜、负折射率第2透镜、负折射率第3透镜、正折射率第4透镜、负折射率第5透镜,并具有满足所规定条件的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摄像镜头的专利技术。尤其涉及对于使用高像素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手机相机组件、WEB摄像镜头等来说非常适合。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包含5片透镜,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同时是,TTL(光学长度)/IH(像高)≦1.35、超薄、全画角(以下称为2ω)在78°以上、Fno2.2以下的广角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使用CCD和CMOS等摄像原件的各种摄像装置广泛普及起来。随着摄像元件小型化、高性能化发展,社会更需求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高通光量(Fno)的广角摄像镜头。与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高通光量(Fno)的5片广角摄像镜头相关的技术开发在逐步推进。提出方案为摄像镜头由5个透镜组成,从物侧开始依次是具有正折射率的第1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率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5透镜。专利文献1中实例1、3、4、5所公开的摄像镜头由上述5个透镜组成,但是第2透镜的形状不充分,所以Fno=2.25、2ω≦74.6°、TTL/IH≧1.517,广角化、超薄化不足,Fno通光量不足。专利文献2中实例1~4所公开的摄像镜头由上述5个透镜组成,但是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的形状不充分,所以Fno=2.25、2ω≦75.6°、广角、以及Fno通光量不足。【现有技术参考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5-07242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5-0601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由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高通光量的5个透镜组成的广角摄像镜头。为达成上述目的,在对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的形状进行认真研讨后,提出改善以往技术的摄像镜头方案,于是形成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所述摄像镜头从物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具有正折射率第1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率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5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公式(1)~(3),0.00<|R1/R2|≦0.05 (1);0.80≦|R3/R4|≦1.50 (2);1.20≦|R5/R6|≦1.55 (3);其中,R1:第1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1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2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2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3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3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公式(4),0.60≦f1/f≦0.80 (4);其中,f: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f1:第1透镜的焦点距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摄像镜头的第3透镜具有负折射率,并满足以下条件公式(5),-30.00≦f3/f≦-10.00 (5);其中,f: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f3:第3透镜的焦点距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由5片透镜组成,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TTL(光学总长)/IH(像高)≦1.35、超薄、广角2ω≧78°、Fno≦2.2高通光量,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附图说明】图1为与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相关的摄像镜头LA的构成展示图;图2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例1的构成展示图;图3为实例1中摄像镜头LA的轴向像差展示图;图4为实例1中摄像镜头LA的垂轴色差展示图;图5为实例1中摄像镜头LA中场曲和畸变展示图;图6为上述摄像镜头LA的具体实例2的构成展示图;图7为实例2中摄像镜头LA的轴向像差展示图;图8为实例2中摄像镜头LA的垂轴色差展示图;图9为实例2中摄像镜头LA中场曲和畸变展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设计图来说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摄像镜头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构成图。该摄像镜头LA是由5个透镜组成,从物侧到像侧依次配置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第5透镜L5。在第5透镜L5和成像面之间,配置有玻璃平板GF。该玻璃平板GF可以使用玻璃盖片或具有IR防止滤镜功能的。在第5镜头L5和成像面之间不设置玻璃平板也可以。第1透镜L1具有正折射率,第2透镜L2具有负折射率,第3透镜L3具有负折射率,第4透镜L4具有正折射率,第5透镜L5具有负折射率。为能较好补正像差问题,最好将这5个透镜表面设计为非球面形状。摄像镜头LA是满足以下条件公式(1)~(3)的摄像镜头,0.00<|R1/R2|≦0.05 (1);0.80≦|R3/R4|≦1.50 (2);1.20≦|R5/R6|≦1.55 (3);其中,R1:第1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1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2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2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3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3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条件公式(1)规定了第1透镜L1的形状。在条件公式(1)的范围外,随着镜头向超薄化和广角化发展,更不利于补正球面像差等的高次像差问题。在此,最好是将条件公式(1)的数值范围设定在以下条件公式(1-A)的数值范围内,0.00<|R1/R2|≦0.035 (1-A)。条件公式(2)规定了第2透镜L2的形状。在条件公式(2)的范围外,随着镜头向超薄化和广角化发展,更不利于补正轴向色像差问题。在此,最好是将条件公式(2)的数值范围设定在以下条件公式(2-A)的数值范围内,0.83≦|R3/R4|≦1.20 (2-A)。条件公式(3)规定了第3透镜L3的形状。在条件公式(3)的范围外,随着镜头向超薄化和广角化发展,难以补正轴外的色像差问题。在此,最好是将条件公式(3)的数值范围设定在以下条件公式(3-A)的数值范围内,1.30≦|R5/R6|≦1.55 (3-A)。第1透镜L1具有正折射率,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公式(4),0.60≦f1/f≦0.80 (4);其中,f: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f1:第1透镜L1的焦点距離。条件公式(4)规定了第1透镜L1的正折射率。当超过条件公式(4)的下限规定时,第1透镜L1的正折射率会过强,难以补正像差等问题,同时不利镜头向广角化发展,相反,当超过上限规定时,第1透镜L1的正折射率会过弱,难以向超薄化发展。第3透镜L3具有负折射率,所述摄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公式(5),-30.00≦f3/f≦-10.00 (5);其中,f:摄像镜头整体的焦点距离;f3:第3透镜L3的焦点距離。条件(5)规定了第3透镜L3的负折射率。在条件(5)的范围外,随着镜头向超薄化发展,难以补正轴上和轴外的色像差问题。由于构成摄像镜头LA的5个透镜都具有前面所述的构成且满足所有条件公式,所以制造出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TTL(光学长度)/IH(像高)≦1.35、超薄、广角2ω≧78°、Fno≦2.2高通光量的由5个透镜组成的摄像镜头成为可能。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镜头LA。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f:摄像镜头LA整体的焦点距离;f1:第1透镜L1的焦点距离;f2:第2透镜L2的焦点距离;f3:第3透镜L3的焦点距离;f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具有正折射率第1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率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5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公式(1)~(3),0.00<|R1/R2|≦0.05          (1);0.80≦|R3/R4|≦1.50         (2);1.20≦|R5/R6|≦1.55         (3);其中,R1:第1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1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2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2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3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3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09 JP 2015-201171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具有正折射率第1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率的第4透镜、具有负折射率的第5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公式(1)~(3),0.00<|R1/R2|≦0.05 (1);0.80≦|R3/R4|≦1.50 (2);1.20≦|R5/R6|≦1.55 (3);其中,R1:第1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第1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冈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