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水田开沟机。
技术介绍
水稻田开丰产沟是解决排水降渍、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生产措施。近年来,水稻生产受劳动力紧张及劳动成本较高的影响,水稻田丰产沟的开挖工作难以实施。 目前,有以下的丰产沟实施方式:(1)、采用插秧机底盘改装为水田开沟机:工作时,需将插秧机的插秧工作件换成开沟部件,但机具成本高、非专业人员难以操作,且对插秧机造成损害,考虑到使用成本因素,一般只适合大型农场使用;(2):人工开挖:农民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且开沟的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水稻田丰产沟施工所采用插秧机改装为开沟机的操作难、成本高以及人工挖掘的效率低、强度大等缺陷,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水田开沟机。一种便携式水田开沟机,包括动力组件、机身2、行走机构、转向机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1、变速机构,发动机1设在机身2的前端,变速机构设在发动机10下方的机身2内,发动机10的输出轴连接着变速机构的输入轴,变速机构的输出轴呈水平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只开沟轮53和两只整形轮54, 两只开沟轮53分别设于变速机构输出轴的两端,开沟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水田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组件、机身(2)、行走机构、转向机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1)、变速机构,发动机(1)设在机身(2)的前端,变速机构设在发动机(10)下方的机身(2)内,发动机(10)的输出轴连接着变速机构的输入轴,变速机构的输出轴呈水平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只开沟轮(53)和两只整形轮(54), 两只开沟轮(53)分别设于变速机构输出轴的两端,开沟轮(53)为行走驱动轮,其上径向分布有导叶板(55);两只整形轮(54)分别对应设在两只开沟轮(53)后方的机身(2)内;开沟轮(53)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实现同步转动、完成田间的开沟作业,整形轮(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水田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组件、机身(2)、行走机构、转向机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1)、变速机构,发动机(1)设在机身(2)的前端,变速机构设在发动机(10)下方的机身(2)内,发动机(10)的输出轴连接着变速机构的输入轴,变速机构的输出轴呈水平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只开沟轮(53)和两只整形轮(54),两只开沟轮(53)分别设于变速机构输出轴的两端,开沟轮(53)为行走驱动轮,其上径向分布有导叶板(55);两只整形轮(54)分别对应设在两只开沟轮(53)后方的机身(2)内;开沟轮(53)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实现同步转动、完成田间的开沟作业,整形轮(54)完成加固沟型作业;所述转向机构由左转向组件、右转向组件组成,左转向组件包括左转向板(55)、左操纵件,左转向板(38)纵向活动设在车身(2)后端的左侧,左操纵件设在发动机(1)左侧的机身(2)顶面上、并与左转向板(38)连接,左操纵件实现左转向板(38)的向外转动;右转向组件包括右转向板(68)、右操纵件,右转向板(68)纵向活动设在车身(2)后端的右侧,右操纵件设在发动机(1)右侧的机身(2)顶面上、并与右转向板(68)连接,右操纵件实现右转向板(68)的向外转动;工作时,动力组件驱动开沟轮(53)转动形成丰产沟,开沟轮(53)的导叶板将土壤压向两边形成沟墙;当需向右转向时,操作右操纵件,右转向板(68)向外转动、并紧压丰产沟的右侧沟墙,在沟墙的反作用力下实现开沟机的右转向;左转向的原理与右转向相同。2.根据权利用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田开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为蜗轮(51)和蜗杆(52)组件的变速机构,蜗杆(52)纵向设在箱体(5)内,蜗杆(52)的上端设有外花键、并与设在发动机(1)上的离合器(11)的内花键配合联接,蜗杆(52)的下端为螺旋齿;所述蜗轮(51)固定套设在输出轴上,蜗轮(51)与所述蜗杆(52)下端的螺旋齿啮合,实现输出轴的旋转。3.根据权利用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水田开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操纵件包括左支座(39)、左推杆(3)、左推拉轴(33)、左页板销(36)、左导杆(35); 所述左支座(39)设在发动机(1)左侧的机身(2)顶面上,左推杆(3)纵向设置、并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左支座(39)上;所述左推拉轴(33)水平插设在位于机身(2)左侧的左限位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