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52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电方便、结构紧凑的按摩器,它包括一个MCU控制模块,USB电源接口通过MCU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之相连,MCU控制模块的几个输出端与振荡电路、工作状态指示电路、升压电路、开关放大电路相连,开关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振动按摩头相连。开关放大电路输入两个工作波形,结合升压电路提供的高压,共同输出一组推拿波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结构紧凑,取电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理疗设备仪器,具体讲就是一种将不同频率、形状的电脉冲信号转换为一组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的按摩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按摩设备通常都是采用常规经典的电源插头作为电源的连接输入端,这对大型的按摩设备或仪器通常是需要的,而对于一些小型、低功率的按摩器来讲,采用双头或三头的插头来提供电源,是十分麻烦和不便的,一方面要对电源进行变压和/或稳压处理,此时需要独立设置变压和稳压电路,使产品的结构变得复杂且无用功耗显著增加,产品需要长长的电源线,收放携带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取电方便、结构紧凑的按摩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摩器包括一个MCU控制模块,USB电源接口通过MCU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之相连,为其提供供电电压;MCU控制模块的两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相连,共同产生一个高频的振荡信号;MCU控制模块的另一个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到工作状态指示电路;USB电源接口同时接到升压电路并提供电压;MCU控制模块输出一定频率、脉宽信号至开关放大电路,产生一定的高压;开关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振动按摩头相连。本专利技术中USB电源接口通过MCU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之相连,为其提供DC5V的供电电压,MCU的15、16两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相连,共同产生一个高频的振荡信号,MCU的13脚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工作状态指示电路工作,升压电路由电源端提供电压,并通过MCU控制模块输出一定频率、脉宽信号的控制,最终产生一定的高压,其高压的大小也是由强度按键“+”、“-”调节,开关放大电路输入两个波形相同、相位相差180度的工作波形,结合升压电路提供的高压,共同输出一组推拿波形。由于采用了USB电源供给方式,省略了相关的电源插头和电源导线,使得取电在计算机上就能方便地实现,结构合理而结构紧凑。附图概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仰视图;图6是加设盖帽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图1,按摩器包括一个MCU控制模块10,USB电源接口20通过MCU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之相连,为其提供供电电压;MCU控制模块10的两输出端与振荡电路30相连,共同产生一个高频的振荡信号;MCU控制模块10的另一个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到工作状态指示电路40;USB电源接口20同时接到升压电路50并提供电压;MCU控制模块10输出一定频率、脉宽信号至开关放大电路60,产生一定的高压;开关放大电路60的输出端61与振动按摩头相连。所述的MCU控制模块10为,USB电源接口20通过MCU的4脚与之相连,为其提供供电电压;MCU控制模块10的15、16两输出端与振荡电路30相连,共同产生一个高频的振荡信号;MCU控制模块10的13脚输出控制信号,驱动工作状态指示电路40工作;升压电路50通过MCU控制模块10的2脚输出一定频率、脉宽信号的控制;开关放大电路60的输入端与MCU控制模块10的17、18两输出端相连,分别输入两个波形相同、相位相差180度的工作波形。由MCU控制模块10的第2脚输出方波,通过电阻R7与开关管Q7基级相连,使开关管Q7不断导通截止,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电感L1和二极管D1正极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储能电解电容C1正极连接,由此构成一个升压电路50,强度控制开关S1、S2的一端分别接在MCU控制模块10的第6、7脚上,强度控制开关S1、S2的另一端接在电容C3的接地端上,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在MCU控制模块10的第2脚上。工作状态指示电路40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1连接在MCU控制模块10的第13脚和偏置电阻R8之间,偏置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由MCU15、16两脚与晶振Y1构成振荡电路30。以下结合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产品通过USB接口供电,由USB口取到DC+5V电压,给整机供电。本机最大功耗电流约50mA,小于单个USB口供电电流100mA。本专利技术的输出波形种类、强度及输出指示皆由微处理器MCU控制模块10,本专利技术可输出一组强度为20级的组合波形。本专利技术加电初始化后,默认输出强度为1级。使用者可通过MCU控制模块10第6、7脚控制的增强、减弱按键控制输出波强度。本专利技术面板的发光二极管LED1为工作状态指示电路40,由MCU控制模块10的第13脚控制,同时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输出的波形及输出强度由MCU控制模块10的第2脚控制升压电路50以及MCU控制模块10的第17、18脚控制的开关放大电路共同实现。在图2中,由MCU控制模块10的第2脚输出一定脉宽、频率的方波,通过电阻R7与开关管Q7基级相连,使开关管Q7不断导通截止。Q7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电感L1和二极管D1正极相连,二极管的负极与储能电解电容C1正极连接,这样共同构成一个升压电路50。当Q7导通,电感L1上有较强电流通过,而开关管Q7截止时,即可在电感的两端产生较强的反电动势,通过整流二极管D1给电容C1充电,可在电容C1两端产生比电源电压高出几倍的充电电压。当Q7重新导通时,电感两端的强反电动势消失,电感重新通过Q7对地导通,电容C1由于整流二极管D1的单向导电性不能对地放电,故两端继续保持高电动势。当开关管Q7再次截至时,电感产生的反电动势重新通过二极管D1给C1充电。如次周而复之,使得电容C1两端累积产生较高的充电电压,通过电容的放电,输出一个较高的放电电压。每一次按下强度控制开关S1、S2时,其引入的低电平即零电位作用于MCU的6、7两脚,这两脚信号电平由高变低,触发MCU控制模块10,使得MCU控制模块10的2脚的方波频率、脉宽都会改变,从而输出的放电电压值大小得以改变。强度为20级。由三极管Q1、Q2、Q3、Q4、Q5、Q6及若干偏置电阻和输出负载,即通过导电胶片连接的人体组成。当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升压电路工作,通过MCU控制模块10的第17、18脚分别输出一个波形相同、相位相差180度的工作波形,结合MCU控制模块10的第2脚控制的升压电路的脉宽、频率,共同输出一个不同的推拿波形。假定MCU的第18脚输出的波形为正半周,则第17脚输出的波形为负半周,这两脚的信号分别通过电阻R1、R2连接到三极管Q1、Q2基极。此时三极管Q1导通,则Q1的集电极电位变低,Q1、Q2发射极与Q3、Q6集电极都接地,Q1集电极与Q3基极相连,同时也通过电阻R6与Q5基极连接,使得Q5通过偏置电阻R6导通,此时如果作为负载的人体通过导电胶片即振动按摩导电胶片分别与输出接口K1两极相连,接通Q5的集电极与Q3发射极,则Q3导通,人体有电流通过,就产生了治疗效果。在此假定情况下,由于MCU的第17脚输出的是负半周波形,通过电阻R2连接到三极管Q2基极,此时Q2是不导通的,则Q2的集电极是高电位,其集电极与Q6、Q4基极相连,所以Q4、Q6截止。信号无法通过。在另一情况下,MCU的第17脚输出正半周波形,第18脚输出负半周波形,则情况相反。但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人体通过两片导电胶片接入了电路,就会有电流通过,所以在用户使用时,总是能感觉到波形的输出。同时,升压电路所产生的高压通过电阻R3、R4作用于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器包括一个MCU控制模块(10),USB电源接口(20)通过MCU控制模块(10)的电源输入端与之相连,为其提供供电电压;MCU控制模块(10)的两输出端与振荡电路(30)相连,共同产生一个高频的振荡信号;MCU控制模块(10)的另一个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到工作状态指示电路(40);USB电源接口(20)同时接到升压电路(50)并提供电压;MCU控制模块(10)输出一定频率、脉宽信号至开关放大电路(60),产生一定的高压;开关放大电路(60)的输出端(61)与振动按摩导电胶片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钱海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同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