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包括壳体、反射棱镜和传力杆,壳体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底板上设有卡槽,反射棱镜内嵌在凹槽内,反射棱镜的内表面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传力杆一端穿过壳体底部,且与壳体顶部内表面固定,传力杆另一端从壳体底部向外延伸,传力杆的外侧面与壳体顶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该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结构简单,反射棱镜采用内嵌式保护卡合固定,克服了反射棱镜易损坏,粘贴不牢易脱落的问题,同时通过传力杆和三角支撑的设计,增强了该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的整体承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通安全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
技术介绍
突起路标是一种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安装在道路的标线中间或双黄线中间,用于公路上分隔车道,当车辆偏离正常行车道时产生震颤,引起驾驶人员警惕,或者对夜间行车进行实现诱导,通过其逆反射性能提醒驾驶人员按车道行驶,起到警示作用。目前根据突起路标基体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铸铝突起路标、塑料突起路标、玻璃突起路标和陶瓷突起路标。而其中现有的铸铝突起路标存在如下缺陷:(1)铸铝突起路标的反射棱镜面与铝体成平面,反射棱镜会受到车轮的直接接触碾压,而反射棱镜承重性能差,反射棱镜易损坏,铸铝突起路标整体承重效果差。(2)铸铝突起路标的反射棱镜与铝体之间采用粘贴工艺进行固定连接,车轮碾压时,车轮会对反射棱镜产生水平剪切作用,,长时间会造成反射棱镜与铝体之间的粘贴发生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铸铝突起路标的反射棱镜易损坏,整体承重效果差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包括壳体、反射棱镜和传力杆,所述壳体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反射棱镜内嵌在凹槽内,反射棱镜的内表面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所述传力杆一端穿过壳体底部,且与壳体顶部内表面固定,传力杆另一端从壳体底部向外延伸,所述传力杆的外侧面与壳体顶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进一步地,上述卡槽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凹槽底板的四个角上;卡扣对应设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反射棱镜相对应的四个角上。进一步地,上述三角支撑有四个,沿传力杆周向等间距分布。进一步地,上述传力杆沿壳体底部向外延伸长度为5~10cm。进一步地,上述传力杆为一根,设置在壳体底部中心位置。进一步地,上述传力杆为两根,分别设置在壳体底部两端与行车垂直方向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的反射棱镜采用内嵌式保护,在碾压过程中,反射棱镜不与车轮直接接触,减弱了反射棱镜垂直方向受到的压力,降低了反射棱镜的损坏率,延长了反射棱镜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的反射棱镜与壳体之间采用内嵌卡合固定,克服了现有反射棱镜粘贴不牢靠易脱落的问题;同时,卡合固定可随时对反射棱镜进行拆卸清理维护,保证反射棱镜良好的反光性能。(3)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的传力杆与壳体之间设置三角支撑,增强了壳体顶部垂直方向的承重能力,提高了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整体的承重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中反射棱镜内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中轴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反射棱镜;3、传力杆;4、凹槽;5、卡槽;6、卡扣;7、三角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包括壳体1、反射棱镜2和传力杆3,所述壳体1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底板上设有卡槽5,所述反射棱镜2内嵌在凹槽4内,反射棱镜2的内表面设有与卡槽5相配合的卡扣6,所述传力杆3一端穿过壳体1底部,且与壳体1顶部内表面固定,传力杆3另一端从壳体1底部向外延伸,根据实际需要伸入地面的深度,一般所述传力杆3沿壳体1底部向外延伸长度为5~10cm,所述传力杆3的外侧面与壳体1顶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7。该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的反射棱镜2采用内嵌式保护,当车轮碾压该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时,车轮只与壳体1接触,直接作用力于壳体1上,而不与反射棱镜2接触,减小了车轮对反射棱镜2碾压与摩擦造成的损坏,延长了反射棱镜2的使用寿命;同时,反射棱镜2与壳体1之间采用内嵌卡合固定,不仅克服了现有反射棱镜2粘贴不牢靠易脱落的问题;而且可随时对反射棱镜2进行拆卸清理维护,保证反射棱镜2良好的反光性能。另外,三角支撑7的设计,提高了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垂直方向的承重能力。而为了使反射棱镜2与凹槽4之间固定更加牢靠,所述卡槽5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凹槽4底板的四个角上;卡扣6对应设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反射棱镜2相对应的四个角上,反射棱镜2通过四角上的卡扣6与凹槽4四角上的卡槽5一一对应卡合,安装方便,固定牢靠。另外,所述三角支撑7有四个,沿传力杆3周向等间距分布,增强了壳体1顶部的承重能力。而根据该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实际使用环境需求,所述传力杆3可以为一根或两根,当传力杆3只有一根时,将传力杆3设置在壳体1底部中心位置,如图3所示;当传力杆3为两根时,分别设置在壳体1底部两端与行车垂直方向上,两根传力杆3将行车垂直压应力向路面深层传递并扩散,减小因垂直压力作用而引起的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下陷,同时,传力杆3插入地层中,有效避免了行车时该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受到水平剪切作用产生移动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结构简单,反射棱镜采用内嵌式保护卡合固定,克服了反射棱镜易损坏,粘贴不牢易脱落的问题,同时通过传力杆和三角支撑的设计,增强了该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的整体承重效果。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包括壳体(1)、反射棱镜(2)和传力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底板上设有卡槽(5),所述反射棱镜(2)内嵌在凹槽(4)内,反射棱镜(2)的内表面设有与卡槽(5)相配合的卡扣(6),所述传力杆(3)一端穿过壳体(1)底部,且与壳体(1)顶部内表面固定,传力杆(3)另一端从壳体(1)底部向外延伸,所述传力杆(3)的外侧面与壳体(1)顶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包括壳体(1)、反射棱镜(2)和传力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对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底板上设有卡槽(5),所述反射棱镜(2)内嵌在凹槽(4)内,反射棱镜(2)的内表面设有与卡槽(5)相配合的卡扣(6),所述传力杆(3)一端穿过壳体(1)底部,且与壳体(1)顶部内表面固定,传力杆(3)另一端从壳体(1)底部向外延伸,所述传力杆(3)的外侧面与壳体(1)顶部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撑(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铝逆反射突起路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有四个,分别设置在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勇,刘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立德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