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地面砖及含其的地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40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铺路地面砖及含其的地面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砖本体,所述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连接部呈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连接部包括顶面和底面,连接部的底面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一个凹槽;砖本体的边角上均设有圆弧形缺口;两个连接部的底面连接处设有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一个砖本体上一体设置至少两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的连接部,且在连接部的底面上设置凹槽,能使砖本体可以容纳适量的粘合物,形成稳固的地面结构;排水槽的设置,可使地面结构铺好后,在落入地面结构的水分可以移动到凹槽处,防止地面湿滑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地面的损坏,延长了地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铺路地面砖及含其的地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宗固体废弃物堆积日益严重,2014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达到34亿吨,且利用率较低。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我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为55%左右,其中各类金属尾矿的利用率仅为10%。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和产生,不但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污染空气、水源、农作物等,还占用了大量土地,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新兴建筑材料领域,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大量生产各类空心砖、砌块等新型建材,以替代传统的红砖,达到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但目前的大量新型建材只能作为填充材料,不能直接用作建筑物的承重建材。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空心砖或砌块自身结构不够坚固,另一方面也因为现有的砖块之间连接不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铺路地面砖。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铺路地面砖,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砖本体,所述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连接部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连接部的底面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一个凹槽;所述砖本体的边角上均设 有圆弧形缺口;两个所述连接部的底面连接处设有排水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一个砖本体上一体设置至少两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的连接部,且在连接部的底面上设置凹槽,能使砖本体可以容纳适量的粘合物,形成稳固的地面结构;排水槽的设置,可使地面结构铺好后,在落入地面结构的水分可以移动到凹槽处,防止地面湿滑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地面的损坏,延长了地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砖本体包括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砖本体包括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结构简单可行,且方便墙体中各个砖本体的交错叠加。进一步,所述砖本体的边角上的圆弧形缺口的弧度为90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邻两个砖本体之间的缺口对齐后可形成半圆形结构,可更有利于卡合结构的稳固,同时形成的半圆形结构可以与排水槽配合使用,防止地面湿滑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地面的损坏,延长了地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排水槽与连接部的侧边平行设置,所述排水槽的纵截面为半圆形弧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排水槽的设置,可使地面结构铺好后,在落入地面结构的水分可以移动到凹槽处,防止地面湿滑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地面的损坏,延长了地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凹槽包括基底面、环面和连接环面,所述基底面为平面结构,所述连接环面设置在基底面和环面之间;所述基底面与顶面平行。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底面与环面之间通过连接环面相互连接,可使粘合物与砖本体之间的作用力均匀分散开,避免底部砖本 体承受重力过大而损坏。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深度与连接部的顶面到底面的距离比为3: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凹槽的深度与连接部的顶面到底面的距离比为3:8,避免凹槽过深或过浅而不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固和承重。进一步,所述凹槽的环面和连接环面均呈旋转对称。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凹槽的环面和连接环面设置成截面呈旋转对称形状,可方便砖本体与粘合剂之间紧密贴合,避免形成误差或卡合不稳固的情况。一种地面结构,采用所述铺路地面砖组合形成,包括多列水平且并列铺设的铺路地面砖组,每组所述铺路地面砖组包括多个依次并列设置的铺路地面砖,每列所述铺路地面砖组对齐设置或者错开一个连接部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多个依次并列设置的铺路地面砖组合形成地面结构,节能环保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地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地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连接部;1-1、顶面;1-2、底面;1-3、圆弧形缺口;1-4、排水槽;2、凹槽;2-1、基底面,2-2、外环面;2-3、连接弧面;3、第一列铺路地面砖组;4、第二列铺路地面砖组;5、第三列铺路地面砖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铺路地面砖,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砖本体,所述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1,所述连接部1呈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连接部1包括顶面1-1和底面1-2,所述连接部1的底面1-2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一个凹槽2;所述砖本体的边角上均设有圆弧形缺口1-5;两个所述连接部1的底面1-2连接处设有排水槽1-4。所述砖本体包括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1。所述砖本体的边角上的圆弧形缺口1-5的弧度为90度。所述排水槽与连接部1的侧边平行设置,所述排水槽1-4的纵截面为半圆形弧面。所述凹槽2包括基底面2-1、环面2-2和连接环面2-3,所述基底面2-1为平面结构,所述连接环面2-3设置在基底面2-1和环面2-2之间;所述基底面2-1与顶面1-1平行。所述凹槽1-3的深度与连接部1的顶面1-1到底面1-2的距离比为3:8。所述凹槽1-3的环面2-2和连接环面2-3均呈旋转对称。本实施例本技术通过在一个砖本体上一体设置至少两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的连接部,且在连接部的底面上设置凹槽,能使砖本体可以容纳适量的粘合物,形成稳固的地面结构;排水槽的设置,可使地面结构铺好后,在落入地面结构的水分可以移动到凹槽处,防止地面湿滑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地面的损坏,延长了地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砖本体的材料均大比例的采用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沙漠荒砾、固体废弃物等,将建筑废料循环利用,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采用上述铺路地面砖可根据需要形成多种组合方式的地面结构,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具有两个连接部的铺路地面砖组合形成的地面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地面结构,采用上述铺路地面砖组合形成的地面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多列水平且并列铺设的铺路地面砖组,以其中三列为例,第一列铺路地面砖组3,第二列铺路地面砖组4,第三列铺路地面砖组5均采用所述铺路地面砖组合形成,每组所述铺路地面砖组包括多个依次并列设置的铺路地面砖,第一列铺路地面砖组3,第二列铺路地面砖组4,第三列铺路地面砖组5相互间均错开一个连接部1设置。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相互卡合固定的组合墙砖组合形成墙体结构,节能环保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墙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一个第n组合墙砖至少与两个第n-1组合墙砖卡合固定,可使墙体结构的各组合墙砖交错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使整个墙体结构更加稳固。本技术通过多个依次并列设置的铺路地面砖组合形成地面结构,节能环保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地面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铺路地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的砖本体,所述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1),所述连接部(1)呈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连接部(1)包括顶面(1‑1)和底面(1‑2),所述连接部(1)的底面(1‑2)的中部向着顶面(1‑1)凹陷形成一个凹槽(2);所述长方体形的砖本体的每个棱边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圆弧形缺口(1‑3);两个所述连接部(1)的底面(1‑2)连接处设有排水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1.铺路地面砖,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的砖本体,所述砖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1),所述连接部(1)呈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连接部(1)包括顶面(1-1)和底面(1-2),所述连接部(1)的底面(1-2)的中部向着顶面(1-1)凹陷形成一个凹槽(2);所述长方体形的砖本体的每个棱边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圆弧形缺口(1-3);两个所述连接部(1)的底面(1-2)连接处设有排水槽(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铺路地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本体包括两个一体设置的连接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铺路地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本体的边角上的圆弧形缺口(1-3)的弧度为9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铺路地面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与连接部(1)的侧边平行设置,所述排水槽(1-4)的纵截面为半圆形弧形面。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国信建设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