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嘉农专利>正文

安全型注射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08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型注射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安全护套(10)及注射针(40);安全护套(10)是由基座(11)、护罩(12)及铰接机构(20)构成的一体件;安全护套(10)的基座(11)设有定位孔(111);安全护套(10)的铰接机构(20)设置在基座(11)与护罩(12)之间,且基座(11)通过铰接机构(20)与护罩(12)相连接;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的相对于铰接机构(20)一侧的部位为开放部位;铰接机构(20)具有翻转支撑部位(30),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可通过铰接机构(20)的翻转支撑部位(30)相对于注射针(40)的轴向中心线而翻转。(*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射针组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与注射器配套的普通注射针是由针管、连接部及针座构成的,针管通过连接部与针座的内壁粘接而固定,另外注射针还具有可套置固定在针座的外壁上的护套,护套的作用是在注射器使用前可以保护注射针的针管,且可防止针管意外伤人;在准备使用注射器时,注射针通过其针座的针座孔的内壁套置固定在注射器的锥头上;当使用人在使用注射器时,首先要把护套取下,然后基本上都会随手丢弃护套,在注射器使用完毕后,也很少会有人把护套重新再套回到针座的外壁上,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注射针的针管意外伤人,有些时候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注射针的针管上还携带着某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较好的安全型注射针组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安全型注射针组件具有安全护套及注射针;安全护套是由基座、护罩及铰接机构构成的一体件;安全护套的基座设有定位孔;安全护套的铰接机构设置在基座与护罩之间,且基座通过铰接机构与护罩相连接;安全护套的护罩的相对于铰接机构一侧的部位为开放部位;铰接机构具有翻转支撑部位,安全护套的护罩可通过铰接机构的翻转支撑部位相对于注射针的轴向中心线而翻转。上述铰接机构为蝴蝶结形的铰接机构,具有两个弯曲的弹性翅片及翻转支撑结,翻转支撑结设置在两个弹性翅片的相交接处,各弹性翅片的顶部与护罩相连接,各弹性翅片的根部与基座相连接,各弹性翅片的根部和翻转支撑结共同构成翻转支撑部位。上述铰接机构是由片簧及两个铰链构成,铰链设置在片簧的两侧,各铰链设有翻转部及固定部,各铰链的翻转部的上段及片簧的顶部与护罩相连接,各铰链的固定部及片簧的根部与基座相连接,片簧的根部和各铰链的翻转部的根部共同构成翻转支撑部位。上述铰接机构是由铰链及两个片簧构成,片簧设置在铰链的两侧,铰链设有翻转部及固定部,铰链的翻转部的上段及各片簧的顶部与护罩相连接,铰链的固定部及各片簧的根部与基座相连接,铰链的翻转部的根部和各片簧的根部共同构成翻转支撑部位。上述安全护套的护罩从闭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护罩相对于注射针的轴向中心线的翻转角度为60°至178°。上述注射针是由针管及连接部构成,针管通过连接部与设置在基座上的连接孔的内壁粘接而固定在基座上。上述安全护套的基座的定位孔的内壁是使用时可固定在注射器的锥头上的部位。本技术具有积极的使用效果安全型注射针组件在使用时,通过安全护套的基座的定位孔的内壁套置固定在注射器的锥头上;安全护套的护罩的相对于铰接机构一侧的部位为开放部位,在吸取药液前,铰接机构的弹力可使护罩保持在闭合位置,以保护注射针的针管,且可防止针管意外伤人;在准备吸取药液时,用外力作用在安全护套的护罩上,则使护罩通过其铰接机构的翻转支撑部位相对于注射针的轴向中心线向侧下方转动,当外力使护罩转动至其弹性翅片(或片簧)越过翻转临界位置后,则护罩在弹性翅片(或片簧)的弹力的作用下无需外力就自行转动至打开位置,而完成了护罩的翻转,且保持住所翻转的角度,暴露出针管以方便注射器吸取和注射药液;在注射完成后,用外力作用在安全护套的护罩上,则使护罩通过其铰接机构的翻转支撑部位相对于注射针的轴向中心线向侧上方转动,当外力使护罩转动至其弹性翅片(或片簧)越过翻转临界位置后,则护罩在弹性翅片(或片簧)的弹力的作用下无需外力就自行转动回归至闭合位置,且保持闭合,可防止针管意外伤人,达到安全型注射针组件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较好的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较好的安全型注射针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C向示图;图4为图1的D向示图;图5为图1的B向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图6为图1中的安全护套的结构示图;图7为实施例1的安全型注射针组件与注射器相配合的示图及使用效果图;图8为图7的E-E剖面图。图9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图10为图9的G向示图;图11为图9的H向示图;图12为图9的F向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图13为图9中的安全护套的结构示图。图1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图15为图14的J向示图;图16为图14的K向示图;图17为图14的L向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图18为图14中的安全护套的结构示图。图19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图20为图19的M-M剖面图。图21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图及翻转效果图; 图22为图21的N-N剖面图;图23为图21的P-P剖面图;图24为实施例5的安全型注射针组件与注射器相配合的示图。图25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图及翻转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至图8,本实施例的安全型注射针组件所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本实施例的安全型注射针组件具有安全护套10及注射针40;安全护套10是由基座11、护罩12及铰接机构20构成的一体件;安全护套10的基座11设有定位孔111;安全护套10的铰接机构20设置在基座11与护罩12之间,且基座11通过铰接机构20与护罩12相连接;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的相对于铰接机构20一侧的部位为开放部位;铰接机构20具有翻转支撑部位30,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可通过铰接机构20的翻转支撑部位30相对于注射针40的轴向中心线而翻转;见图1、图3、图4、图5及图6,铰接机构20为蝴蝶结形的铰接机构,具有两个弯曲的弹性翅片21及翻转支撑结22,翻转支撑结22设置在两个弹性翅片21的相交接处,各弹性翅片21的顶部与护罩12相连接,各弹性翅片21的根部与基座11相连接,各弹性翅片21的根部和翻转支撑结22共同构成翻转支撑部位30;见图1及图5,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从闭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护罩12相对于注射针40的轴向中心线的翻转角度为130°;见图1及图6,注射针40是由针管41及连接部42构成,针管41通过连接部42与设置在基座11上的连接孔112的内壁粘接而固定在基座11上;见图1及图6,安全护套10的基座11的定位孔111的内壁是使用时可固定在注射器50的锥头51上的部位。见图7及图8,本实施例的安全型注射针组件在使用时,通过安全护套10的基座11的定位孔111的内壁套置固定在注射器50的锥头51上;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的相对于铰接机构20一侧的部位为开放部位,在吸取药液前,铰接机构20的弹性翅片21的弹力可使护罩12保持在闭合位置,以保护注射针40的针管41,且可防止针管41意外伤人;在准备吸取药液时,用外力作用在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上,则使护罩12通过其铰接机构20的翻转支撑部位30相对于注射针40的轴向中心线向侧下方转动,当外力使护罩12转动至其弹性翅片21越过翻转临界位置后,则护罩12在弹性翅片21的弹力的作用下无需外力就自行转动至打开位置,而完成了护罩12的翻转,且保持住所翻转的角度为130°,暴露出针管41以方便注射器50通过锥头孔52吸取和注射药液;在注射完成后,用外力作用在安全护套10的护罩12上,则使护罩12通过其铰接机构20的翻转支撑部位30相对于注射针40的轴向中心线向侧上方转动,当外力使护罩12转动至其弹性翅片21越过翻转临界位置后,则护罩12在弹性翅片21的弹力的作用下无需外力就自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农邹志尚
申请(专利权)人:陈嘉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