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作钱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219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和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护套,一安装在针筒内的芯杆和安装在芯杆头部的胶塞,所述针筒头部设置一针座,底部设置一卡位圈;针座由上针座和连结套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针座前部内孔与钢针管用胶水牢固粘结;上针座外侧下部设立有多个弹性撑爪,其与针筒头部内孔设置的凹槽卡合;上针座内侧下端设置有一凸圆;所述连结套内部中空,前端伸入上针座内腔,其顶部成型有多条弹性撑爪与芯杆的头部球冠状凸台相卡合,其外侧设置有两凸台,两凸台形成的凹槽与上针座内侧下端的凸圆相卡合,且下凸台和上针座底部的弹性撑爪相顶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注射完毕后芯杆会毁于针筒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尤其是一种注射完毕针头能回退到针筒内的安全自毁注射器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的实践证明,为避免给人类或动物输入或取出介质时发生交叉感染,皮下注射器必须一次性使用,在使用过后即作为垃圾处理。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次性注射器是一由空腔针筒、针头以及配装在针筒内的定程活塞组成,这种注射器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注射完毕之后,其针头仍滞留在外面,相对于针头的尖锐程度来说,不仅为注射器垃圾的搬运、销毁处理带来不便,同时因不慎而扎伤医护工作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病菌的二次交叉感染,特别是对于那些用于患有严重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SARS等)患者使用的注射器,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医疗隐患,实践表明,不安全针具引起的针刺损伤明显多于其他意外造成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注射完毕芯杆毁于针筒内的医用注射器,并可实现芯杆的自毁,从根本上杜绝了注射器的重复使用,同时也便于注射器垃圾的搬运和销毁处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自毁医用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和一安装在针筒头部的护套,一安装在针筒内的芯杆和安装在芯杆头部的胶塞,所述针筒头部设置一针座,底部设置一卡位圈,其特征在于针座由上针座和连结套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针座前部内孔与钢针管用胶水牢固粘结,上针座外侧下部设立有多个弹性撑爪,其与针筒头部内孔设置的凹槽卡合;上针座内侧下端设置有一凸圆;所述连结套内部中空,前端伸入上针座内腔,其顶部成型有多条弹性撑爪与芯杆的头部球冠状凸台相卡合,其外侧设置有两凸台,两凸台形成的凹槽与上针座内侧下端的凸圆相卡合,且下凸台和上针座底部的弹性撑爪相顶持。上述上针座中间外侧成型有一凹槽与密封圈配合。上述连接套两凸台之间的凹槽宽度大于针座的凸圆宽度。上述芯杆的顶端设有球冠形凸台,其与连结套的弹性撑爪相卡合;芯杆上部设有两卡圈,其中卡圈下部设有易断点。上述针筒头部内孔凹槽呈圆周均匀等分分布,其数目与上针座的弹性撑爪数目相同。上述环形卡位圈(为一缺口环,其外侧成型有两凸台与针筒的底部对应内凹槽紧密卡合;卡位圈头部设立多个弹性凸卡爪,弹性凸卡爪内侧底端面的形状为直角面,其与芯杆卡圈的上端面卡合,环形凸卡爪的顶部的形状为平面与斜面过渡连接,其与芯杆的卡圈下端面叠合。上述芯杆下部开有一挡片孔,其上设置一挡片与之动配合。本技术中上针座与针筒之间弹性撑爪与凹槽卡合连接,使两者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防止在使用时两者间发生相对旋转,避免给患者带来痛苦。针座中间外侧成型有一凹槽与密封圈配合,在装入针筒后起密封作用。连结套的顶部的撑爪与芯杆头部的球冠形凸台卡合,且其上的下凸台与上针座的底部的弹性撑爪内侧相顶持,当推液完毕向后抽拉时,连结套被下拉,导致依靠连结套下凸台顶持的上针座弹性撑爪回缩,使其脱离与针筒的卡合,并连同连接套向针筒内回退,达到针头回缩的目的。卡位圈采用一缺口环,便于将其装入针筒底部与针筒卡为一体。芯杆上部的两卡圈在推液完毕向后抽拉直到与环形卡位圈的弹性凸卡爪的内侧底端面对应相卡合,使芯杆既不能抽出,也不能前推;随后把芯杆从卡圈下部设置的易断点处用力折断,实现芯杆的自毁。此外,芯杆下部开有一挡片孔,其上设置一挡片与之动配合,挡片的顶端面与针筒的底面相碰合,在运输过程和抽液前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提前止毁。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2、本技术图1的放大图;图3、本技术上针座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4、本技术连结套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5、本技术卡位圈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6、本技术卡位圈的平面结构俯视图;图7、本技术抽液完毕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8、本技术注射完毕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9、本技术芯杆后拉后的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图10、本技术自毁完毕的平面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1,和一安装在针筒1头部的护套7,一安装在针筒1内的芯杆2和安装在芯杆2头部的胶塞3,针筒1头部设置一针座,底部设置一卡位圈6,针筒1内孔头部设置有多个呈圆周均匀等分分布的凹槽11,内孔下部开有两个凹槽,凹槽上设置一过盈配合的卡位圈6。如图3和4所示,针座由上针座41和连结套42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针座41前部内孔与钢针管用胶水牢固粘结,上针座41外侧下部设立有多个弹性撑爪411,其与针筒1头部内孔设置的凹槽11卡合,这样的结构使两者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防止在使用时两者间发生相对旋转,避免给患者带来痛苦,此外,上针座41内侧下端设置有一凸圆412,上针座4)中间外侧成型有一凹槽413与密封圈5配合,后者在装入针筒后起密封作用。连结套42内部中空,前端伸入上针座41内腔,其顶部成型有多条弹性撑爪421与芯杆2的头部球冠状凸台21相卡合,其外侧设置有两凸台422、423,两凸台形成的凹槽424与上针座41内侧下端的凸圆412相卡合,且下凸台423和上针座底部的弹性撑爪411相顶持,因两凸台形成的凹槽424宽度大于上针座凸圆412的宽度,使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行程空间,当连接套42被下拉时,上针座41在开始时保持不动,直到连接套42的下凸台423与上针座弹性撑爪411的顶持状态解除,此时,弹性撑爪411回缩并脱离与针筒凹槽11的卡合,且上针座凸圆412上端面与连接套上凸台422的下端面碰合,在芯杆2继续下拉时,上针座41就连同连接套42一起向针筒1内回缩,达到自毁的目的。芯杆2的顶端设有球冠形凸台21,其与连结套42的弹性撑爪421相卡合;芯杆2上部设有两卡圈22、23,其中卡圈23下部设有易断点24。芯杆下部开有一挡片孔25,其上设置一挡片26与之动配合,挡片25的顶端面与针筒1的底面相碰合,在运输过程和抽液前起到限位作用,可防止提前止毁。如图5和6所示,为一缺口环,便于将其装入针筒1底部与针筒1卡为一体。环形卡位圈6外侧成型有两凸台61、62与针筒1的底部对应内凹槽紧密卡合;卡位圈6头部设立多个弹性凸卡爪63,弹性凸卡爪63内侧底端面631的形状为直角面,其与芯杆卡圈23的上端面卡合,环形凸卡爪的顶部632的形状为平面与斜面过渡连接,其与芯杆卡圈22下端面叠合。在推液完毕向后抽拉芯杆2直到与环形卡位圈6的弹性凸卡爪63的内侧底端面631对应相卡合,使芯杆2既不能抽出,也不能前推,随后把芯杆2从卡圈23下部设置的易断点24处用力折断,实现芯杆2的自毁。如图1、7、8、9和图10所示,为本技术整个使用全过程,其中图1为未使用状态的剖视图,此时挡片25的顶端面与针筒1的底端面接触,防止芯杆2继续向前使之提前自毁,然后开始抽液。图7为抽液完毕的剖视图,此时标识挡片25进入芯杆2的挡片孔24内。图8为推液完毕的动作图,芯杆2头部的球冠形凸台21推过连结套42的撑爪421与其卡死。图9为芯杆2后拉针座回缩的动作图,因芯杆2头部的球冠形凸台21与连接套的撑爪421卡死,当后拉芯杆2时同时带动连结套42,直到连接套下凸台423与上针座弹性撑爪411的顶持状态解除,此时,上针座弹性撑爪411回缩并脱离与针筒凹槽11的卡合,且上针座凸圆412上端面与连接套上凸台422的下端面碰合,随着芯杆2的继续后拉,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一空心针筒(1),和一安装在针筒(1)头部的护套(7),一安装在针筒(1)内的芯杆(2)和安装在芯杆(2)头部的胶塞(3),所述针筒(1)头部设置一针座,底部设置一卡位圈(6),其特征在于:针座由上针座(41)和连结套(42)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针座(41)前部内孔与钢针管用胶水牢固粘结,上针座(41)外侧下部设立有多个弹性撑爪(411),其与针筒(1)头部内孔设置的凹槽(11)卡合;上针座(41)内侧下端设置有一凸圆(412);所述连结套(42)内部中空,前端伸入上针座(41)内腔,其顶部成型有多条弹性撑爪(421)与芯杆(2)的头部球冠状凸台(21)相卡合,其外侧设置有两凸台(422)、(423),两凸台形成的凹槽(424)与上针座(41)内侧下端的凸圆(412)相卡合,且下凸台(423)和上针座底部的弹性撑爪(411)相顶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作钱
申请(专利权)人:林作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