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潮专利>正文

动脉腔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110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动脉腔内支架,属于可植入血管内的医用器件。该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环网单元及轴向连接体构成,环网单元轴向排列,各环网单元分别与连接体固定,形成管状体,管状体的外表覆有膜或布,膜或布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所述的环网单元为“N”字形、波浪形或锯齿形,而相邻的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d)为不等距的,其与该相邻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波形的高度(h)的比(d/h)在0.6~5.0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动脉血管的修复。(*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脉腔内支架(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腔内支架,属于可植入血管内的医用器件。(二)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动脉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对于血管瘤、夹层瘤等病症,常用动脉内支架导入法进行治疗,即将动脉腔内支架送入动脉病变部位,在动脉腔内重建动脉壁,恢复动脉正常血流。而现有的动脉腔内支架虽然也能够完成此项功能,但仍存在缺陷。如图1所示的动脉腔内支架能够适应人体内血管的弯曲变形,但由于其圆周上的丝的高度不同,而相邻的折点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在装入过程中比较费劲,因为要将动脉腔内支架压缩至送入器的端部,通过送入器送入血管中,但在压缩过程中,每个折点需不同的压力,而压缩时的压力相同,因此很难将动脉腔内支架压缩至送入器中,不利于动脉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该动脉腔内支架植入血管后对周围的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也是不均匀的,影响疗效。(三)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动脉腔内支架,有利于将动脉腔内支架压缩至送入器内,并且对周围的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均衡。本技术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环网单元及轴向连接体构成,环网单元轴向排列,各环网单元分别与连接体固定,形成管状体,管状体的外表覆有膜或布,膜或布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所述的环网单元为“N”字形、波浪形或锯齿形,而相邻的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d)为不等距的,其与该相邻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波形的高度(h)的比(d/h)在0.6~5.0范围内。在本技术中,环网单元中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d)与相邻的距离(d’)的差(△d)不小于前一距离(d)的10%。本技术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的管状体一端异形或两端异形。本技术在应用时,与现有的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相同,可通过送-->入器将动脉腔内支架送入病变处,可依该处动脉的形状的改变而改变,不仅减少应力扭曲变形,使支架与动脉壁紧密贴合,且可以较大程度的弯曲,顺应性强,并且在将动脉腔内支架压缩至送入器前端时,由于其环网单元中每个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d)与波形高度(h)的比是一定的,因此其对应的所需的压缩力相对均衡,所以极易被压缩至送入器的前端,而且放入动脉血管内的动脉腔内支架对周围管壁的压力是均匀的,方便动脉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提高手术的成功性与手术后的治愈率。(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2所示的一种动脉腔内动架,主要由环网单元1及连接体2构成,各环网单元1轴向排列与连接体2固定为一体,其外表覆有膜3,膜3与环网单元1连结在一起,环网单元1为“N”字形波折网,其相邻折点之间的距离d与该波形的高度h的比为2.5,而相邻距离d’与d之间的差△d为10%d。该动脉腔内支架一端异形。该动脉腔内支架不仅有利于随血管弯曲,顺应性强,使管壁受力均匀,而且有利于压缩,通过送入器准确送至病变部位。实施例2如图3所示的动脉腔内支架,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该动脉腔内支架为两端异形,其环网单元1为波浪形,两波谷之间的距离d与该波形的高度h的比为1.35,相邻的距离d与d’的差△d为15%d,其外表覆有布3。该动脉腔内支架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优点,同样能够便于压缩、送入血管内,对血管壁产生均匀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环网单元及轴向连接体构成,环网单元轴向排列,各环网单元分别与连接体固定,形成管状体,管状体的外表覆有膜或布,膜或布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的环网单元为“N”字形、波浪形或锯齿形,而相邻的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d)为不等距的,其与该相邻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波形的高度(h)的比(d/h)在0.6~5.0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环网单元及轴向连接体构成,环网单元轴向排列,各环网单元分别与连接体固定,形成管状体,管状体的外表覆有膜或布,膜或布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的环网单元为“N”字形、波浪形或锯齿形,而相邻的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d)为不等距的,其与该相邻折点、波峰或波谷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潮
申请(专利权)人:李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