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章武专利>正文

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0989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路,其前端具有可伸入人体内腔的插入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路的垂放管段上串接有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所述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的输入口部上设有穿入透明管内腔的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所述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由下端部具有弹性闭拢封口片的塑料管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一是确保引流液的正常输出,有效防止逆流现象的发生,避免引起细菌感染;二是主要以单向闭式引流技术为核心,能适用于临床上各种需要引流的疾病;三是使用该装置穿刺引流,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而且病人依从性强,便于观察及管理;四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对各种气胸、血胸、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疾病进行持续或间断的穿刺引流。目前大多医院应用的一些引流装置在引流的效果及操作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胸腔引流管的粗硬,不方便病人的活动及进一步的检查,胸、腹腔穿刺引流需要把钢针持续放置在病人体内而造成潜在的危险,对间断性的引流者,每次操作时,术者只能在病人旁边持续地扶着穿刺针进行引流,造成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该装置不仅有利于确保引流液的正常输出,而且可有效防止逆流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人体安全,避免引起细菌感染。本技术包括引流管路,其前端具有可伸入人体内腔的插入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路的垂放管段上串接有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所述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的输入口部上设有穿入透明管内腔的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所述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由下端部具有弹性闭拢封口片的塑料管构成。本技术的优点:一是确保引流液的正常输出,有效防止逆流现象的发生,避免引起细菌感染;二是主要以单向闭式引流技术为核心,能适用于临床上各种需要引流的疾病;三是使用该装置穿刺引流,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而且病人依从性强,便于观察及管理;四是本技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引流管路,其前端具有可伸入人体内腔的插入管段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路的垂放管段2上串接有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3,所述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的输入口部上设有穿入透明管内腔的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4,所述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由下端部具有弹性闭拢封口片5的塑料管构成。为了有利于穿刺作业,所述插入管段1由加长注射空心针头6和套于加长注射空心针头外围的其后侧部具有分叉支管7的柔软插管8构成,所述插管前部侧壁上设有2~3个引流开孔23,后端部的外螺纹与肝素帽21配合联接。上述加长注射空心针头6由空心针管10和前端的实心刺头9构成,所述实心刺头与空心针管10前部外管壁之间设有过渡锥状外壁部11,所述锥状外壁部前侧上方设有引流导向开口12,所述柔软插管的前部包复在锥状外壁部后侧外围,以利穿刺针头带动其穿入人体。-->为了有利于抽取观察引流液流出状况,所述加长注射空心针头6后侧设有与通用注射器13乳头配合联接的标准接头14。为了方便引流液的收集,上述引流管路的末端15联接有集液袋16,所述集液袋下部设有排液口17及塞子18,所述集液袋上部设有排气口19及塞子20。上述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上方的引流管路上设置有引流通断弹性夹2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对穿刺及引流上进行了简化及改进,首先它采用特制的18号空心钢针头作为内蕊支撑,外套一个由生物兼容性强的特殊材料制成较柔软且具有分叉支管的柔软插管(长约15cm),由A端穿刺入皮肤入口(如图2所示),B端接普通注射器(如图3所示)。成功后,回抽有气或有血(达到穿刺目的),即可拔出钢针,保留并固定其柔软插管,进行固定,B端口由肝素帽临时封闭(如图1所示),必要时可由此注入药物;并由C端接引流装置,即可进行引流,这样柔软插管不会对肺脏或是肠管等造成损伤,既方便病人活动,也有利于长期留置。该装置的核心在其单向引流的技术上,就是在引流管路D端和外收集袋F端之间增设一个单向阈装置E,C端与D端相连,F端与G端相连,保证引流的气体或液体只能朝由D向F一个方向流动,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引流气体或液体倒流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因操作引起的感染的机会。而且,这个单向阈是安设在一个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内,便于观察引流的情况。在收集装置上,也进行了小改造,引流管路一直伸到集液袋内底部I,这样如有气体排出,可以看到气泡形成并冒出,更便于观察引流情况及更换。H为气胸病人排气的最终出口,I为液体引流者的最终出口。这样就保证引流物的方向是:A→C→D→F→G→H(气体)或I(液体)。通过上述改造后,这种以单向闭式引流技术为核心的全套引流装置,能适用于临床上各种需要引流的疾病,不仅创伤小,操作简单,而且病人依从性强,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及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路,其前端具有可伸入人体内腔的插入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路的垂放管段上串接有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所述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的输入口部上设有穿入透明管内腔的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所述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由下端部具有弹性闭拢封口片的塑料管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路,其前端具有可伸入人体内腔的插入管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路的垂放管段上串接有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所述类似墨菲氏透明管样装置的输入口部上设有穿入透明管内腔的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所述具有单向阀的引入管端由下端部具有弹性闭拢封口片的塑料管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段由加长注射空心针头和套于加长注射空心针头外围的其后侧部具有分叉支管的柔软插管构成,所述插管前部侧壁上设有引流开孔,后端部的外螺纹与肝素帽配合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式单向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注射空心针头由空心针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章武
申请(专利权)人:肖章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