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永翠专利>正文

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86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包括下端连接有针头的内管,内管内装有用来吸入或推注液体的拉杆活塞,内管外套装有屏蔽罩,屏蔽罩内腔壁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段螺纹,其底部设有可供针头出入的孔,内管外表面下端设有一段与屏蔽罩内壁螺纹相应的螺纹,内管通过螺纹旋接在屏蔽罩上。上述结构的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由于在其内管的外面套装有屏蔽罩,因此使用完后可方便地把针头屏蔽在屏蔽罩内,能防止意外刺伤的发生。(*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意外针刺是医务界长期存在的问题。医务工作者在注射、采血和抽液等工作过程中以及事后处理过程中,被针头刺伤的事情时有发生。意外针刺经常发生在给污染的针头加盖时,或者发生在针头用完后对其作安全处理之前。如果用完的针头不加盖,那么夹在各种医疗垃圾中的此种针头可能给分检人员或安全处理人员带来更多的刺伤。这种意外针刺可能给医务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造成病毒感染,甚至造成致命的不能治愈的疾病。因此,消灭或尽可能减少意外针刺的问题已变得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带有针头的医疗器具容易发生意外针刺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更加安全的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包括下端连接有针头的内管,内管内装有用来吸入或推注液体的拉杆活塞,内管外套装有屏蔽罩,屏蔽罩内腔壁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段螺纹,其底部设有可供针头出入的孔,内管外表面下端设有一段螺纹,内管和屏蔽罩通过螺纹旋接在一起。采用上述结构的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由于在其内管的外面套装有屏蔽罩,因此使用完后可方便地把针头屏蔽在屏蔽罩内,能防止意外刺伤的发生。为了便于手指的夹持和用力,在屏蔽罩的外表面设有山谷状突起。为了防止屏蔽罩内腔进入杂物污染使用前的针头,在屏蔽罩的底部设有密封针头出入孔的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前或使用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由内管1和套装在其外面的屏蔽罩4构成,内管1下端连接有针头2,内管1内装有用来吸入或推注液体的拉杆活塞3,内管1外表面下端设有一段螺纹7。屏蔽罩4内腔壁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段螺纹5,其底部设有可供针头2出入的孔6。内管1和屏蔽罩4通过螺纹旋接在屏蔽罩的上端,使针头2位于屏蔽罩的内腔中。屏蔽罩4外表面设有一圈山谷状突起8,突起8最好设置于距屏蔽罩的上端近的位置,其底部设有密封所述孔6的盖9。使用该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时,先把盖9取下,然后把内管1从屏蔽罩内壁上端螺纹旋出,再旋入下端螺纹使针头2从孔6中伸出,如图2所示。此时就可以与其它针具一样进行注射、采血以及抽液等操作。使用完毕后,再使其回到如图1所示的原始状态即可。该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在使用时,不要求改变医务人员的使用方法和技术,仍和过去使用的皮下注射器等相同。当然,在装配时内管1也可以旋接在屏蔽罩的下端螺纹上,针头2直接露在屏蔽罩的外部,只需要把盖9加长让针头2能容纳在其中;使用完后把内管1旋在屏蔽罩的上端螺纹上,让针头2位于屏蔽罩的内腔中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包括下端连接有针头(2)的内管(1),内管(1)内装有用来吸入或推注液体的拉杆活塞(3),其特征是:内管(1)外套装有屏蔽罩(4),屏蔽罩(4)内腔壁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段螺纹(5),其底部设有可供针头(2)出入的孔(6),内管(1)外表面下端设有一段螺纹(7),内管(1)通过螺纹旋接在屏蔽罩(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头可屏蔽医疗器具,包括下端连接有针头(2)的内管(1),内管(1)内装有用来吸入或推注液体的拉杆活塞(3),其特征是:内管(1)外套装有屏蔽罩(4),屏蔽罩(4)内腔壁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段螺纹(5),其底部设有可供针头(2)出入的孔(6),内管(1)外表面下端设有一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翠付学凤
申请(专利权)人:唐永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