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435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04:11
涉及一种耳罩(7),包括垫圈(10),垫圈(10)包括一个具有两个相对侧边的安装面(12);包覆件(20),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安装部(26)及多个间隔部(28),该多个安装部(26)固定至任意侧边并且该多个间隔部(28)与该侧边可分离;软垫(30),包覆于该包覆件(20)内。软垫(30)在变形过程中,空气可通过包覆件(20)不与安装面固定的间隔部进出包覆件,以利于软垫的变形。如此,无需对包覆件进行穿孔,从而降低了其报废的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耳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罩,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内部通风的耳罩。
技术介绍
头戴式耳机由于可包覆整个耳朵,用户佩戴后可体验到较佳的音效,因此,广受用户喜爱。包覆耳朵的是头戴式耳机设置于喇叭外围耳罩。耳罩通常包括泡棉及包覆泡棉的人造皮革。由于泡棉头戴式耳机处于佩戴状态时会被压缩,取下后需要回复原始状态,因此,需要处于一个透气较好的环境。现有的耳罩通常是在人造皮革的内表面,即面向用户耳朵的表面上开设多个通孔,以使气流可进出人造皮革。此种方式需要对人造皮革进行穿孔,难免提高其报废的比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内部通风并且良率高的耳罩。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耳罩,包括垫圈,其包括一个具有两个相对侧边的安装面;包覆件,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安装部及多个间隔部,该多个安装部固定至任意侧边并且该多个间隔部与该侧边可分离;软垫,包覆于该包覆件内。软垫在变形过程中,空气可通过包覆件不与安装面固定的间隔部进出包覆件,以利于软垫的变形。如此,无需对包覆件进行穿孔,从而降低了其报废的比例。附图说明下列附图用于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应当理解,附图中示意出的各元件并不代表实际的大小及比例关系,仅是为了清楚说明而示意出来的示意图,不应理解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耳罩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耳罩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虚线框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类似图2的一个可替代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耳罩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虚线框VI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是类似图6的一个可替代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耳罩的部分侧面示意图,该侧面示意图的方向可参考图3中的剖视线X-X。图9是类似图8的一个可替代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剖视视图的方向可参考图6中的剖视线Y-Y。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多个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并且,其显示不代表本专利技术各元件的实际比例关系,仅做示意。结合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罩7包括垫圈10、包覆件20以及软垫30。垫圈10包括一个安装面12,安装面12具有两个相对的侧边14及16,即靠近垫圈10的中心的内侧边14以及远离垫圈10的中心的外侧边16。垫圈10还包括多个开设在外侧边16的凹入部18,即凹入部18延伸至垫圈10的外侧面。各凹入部18具有内表面18a。在本实施方式中,凹入部18为未贯穿垫圈10的下表面的凹槽。该下表面为与安装面12相对的面。包覆件20固定至开设有凹入部18的外侧边16并且不与凹入部18的内表面18a接触。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包覆件20由蛋白皮或人造皮革等材料制成,包括两个相对的末端22及24,两个末端22及24相互叠合并可通过如热压或缝制等方式固定至外侧边16。两个末端22及24不与凹入部18的内表面18a接触。从而,包覆件20固定至该侧边的部分形成安装部,对应凹入部18的部分形成间隔部。软垫30可由海绵制成,其包覆于包覆件20之内。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下,由于包覆件20在固定至垫圈10的外侧边16时并不与凹入部18的内表面18a接触,因此,包覆件20的末端22及24在对应该凹入部18所在位置上的部分并不会被固定至垫圈10,此时软垫30在变形过程中,空气可通过末端22及24该不被相互固定的部分进出包覆件20,以利于软垫30的变形。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结构无需对包覆件20进行穿孔,从而降低了其报废的比例。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凹入部18也可以是开设在外侧边16的贯穿垫圈10的下表面的缺口,如图4所示,此时同样可实现上述利于软垫10变形的目的。另外,应当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凹入部18也可以开设在内侧边14,此时包覆件20固定至内侧边14并且同样不与凹入部18的内表面18a接触。请结合图5至图6,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耳罩8的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罩7的不同之处在于:垫圈10的安装面的内侧边14以及外侧边16上均开设有凹入部18,包覆件20的末端22及24分别固定至内侧边14以及外侧边16,同理地,末端22及24也不与凹入部18的内表面18a接触。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耳罩8可开设更多的凹入部18,更有利于软垫30的变形。另外,末端22及24在对应凹入部18的位置上并不与另一个末端叠合,而是直接与凹入部18相邻,也更进一步利于软垫30的变形。同理,凹入部18除了图5及图6所示的未贯穿垫圈10的外侧边16的下表面的凹槽,也可以是一个贯穿垫圈10外侧边16的下表面的缺口。另外,凹入部18优选为未贯穿垫圈10的下表面的凹槽并且该凹槽自外侧边16延伸至内侧边14,此种结构下,该凹入部18位于图7的中间部位的部分将与更多的软垫30相邻,从而利于更多的气体的流动。请结合图8及图3,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耳罩的侧面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罩7的不同之处在于:垫圈10没有开设上述凹入部18,为了实现上述相同的目的,在制程过程中,包覆件20的两个末端22及24并未全部固定至垫圈10,而是间隔地固定。具体地说,包覆件20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安装部26及多个间隔部28,多个安装部26固定至任意侧边16或14(如图2),并且多个间隔部28与侧边可分离。如此,空气可通过可与垫圈10分离的间隔部28进出包覆件。必须指出的是,图8中相邻的安装部26及间隔部28之间的虚线只是为了示意。在图8的实施方式中,包覆件10包括两个相对并叠合的末端22及24,多个安装部26及间隔部28位于两个叠合的末端22及24上并且安装部26固定至远离垫圈10中心的外侧边。然而可以理解,请结合图6及图9,包覆件10两个相对的末端22及24各都设置有多个安装部26及间隔部28,各末端的安装部26分别固定至外侧边16及内侧边14(如图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罩,包括:垫圈,包括一个具有两个相对侧边的安装面;包覆件,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安装部及多个间隔部,该多个安装部固定至任意侧边并且该多个间隔部与该侧边可分离;软垫,包覆于该包覆件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耳罩,包括:垫圈,包括一个具有两个相对侧边的安装面,该垫圈还包括多个开设在至少一个侧边的凹入部,各凹入部具有内表面;包覆件,包括相间设置的多个安装部及多个间隔部,该多个安装部固定至任意侧边并且该多个间隔部与该侧边可分离,该包覆件固定至开设有该凹入部的侧边并且不与该凹入部的内表面接触,其中,固定至该侧边的部分形成该安装部,对应该凹入部的部分形成该间隔部;软垫,包覆于该包覆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该凹入部设置于远离该垫圈中心的外侧边;该包覆件包括两个相对的末端,该两个末端都固定至该外侧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该凹入部为未贯穿该垫圈的凹槽或贯穿该垫圈的缺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该凹入部设置于远离该垫圈中心的外侧边以及靠近该垫圈中心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亚杨松龄刘自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