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填塞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74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支气管填塞气囊,属于医疗器械,主要是解决现有的在小儿肺手术中用于肺隔离和单肺通气的各种器械存在的对人体器官损伤大、支气管粘膜水肿、对位难或易错位、导管个体化问题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吸痰管的管尖端穿过气囊且与气囊密封连接,管尾端装有供与吸引器相连的接口,部分与吸痰管相并行的注气管的出气端与气囊相通且与气囊密封连接,进气端装有带有注气入口的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进退灵活、定位准确稳固的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气管填塞气囊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小儿肺手术中用于肺隔离和单肺通气的器械。                        
技术介绍
由于小儿下呼吸道发育不健全,气管支气管较细,因此,气道阻力较大,易发生梗阻,通常缺氧来得快并更易出现CO2蓄积。尤其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使得目前临床手术中采用的单腔支气管插管、小儿单腔填塞导管、小儿双腔支气管导管等器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对人体器官损伤大、支气管粘膜水肿、对位难或易错位、导管个体化问题、导管易打折或断裂、管径太小、气道狭窄、安全性差等,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对气管的刺激和损伤小、能单肺通气,以保障小儿在肺手术中呼吸道安全的支气管填塞气囊。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吸痰管的管尖端穿过气囊且与气囊密封连接,管尾端装有供与吸引器相连的接口,部分与吸痰管相并行的注气管的出气端与气囊相通且与气囊密封连接,进气端装有带有注气入口的阀门。上述吸痰管采用具有中等硬度和韧性的塑料管,所说的气囊采用超薄高压乳胶细管,所说的注气管采用塑料软管。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位于气管内的普通小儿单腔气管导管插于产生病变的支气管近端并充气填塞,具有操作简便、进退灵活、定位准确稳固的优点,建立的单肺通气模型,有利于进行单侧支气管或肺的手术,且术中不易受牵拉支气管或变换体位而发生移位或错位。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具有下述优点:1、由于选用了普通小儿单腔气管导管(通气面积通常为12.56mm2~28.26mm2),与之同轴的本技术的横截面积仅占前述导管通气面积的很小部分(从25%~11%),因此,气道阻力小,且只影响患侧支气管,不存在对健侧支气管的梗阻;2、根据小儿的支气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育,处于未定型状态的特点,本技术通过调节充气量实现对气囊大小的控制,能适应各种年龄病人不同粗细的支气管,而不用象传统方法那样,须根据每一患儿的支气管内径来设计不同型号的导管;3、由于本技术的气囊尖端细软,因此,对气管隆突及粘膜的刺激和损伤极小,从而减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此外,由于气囊只对患侧支气管进行填塞,不会因为损伤和压迫健侧支气管粘膜而致双侧水肿,造成术后急性呼吸困难;4、吸痰管可用于术中吸痰和排除肺内余气。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吸痰管、2——气囊、3——接口、4——注气管、5——注气入口、6——阀门、7——普通小儿单腔气管导管、8——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吸痰管1采用长400mm、外径2mm、内径1mm的具有中等硬度和韧性的聚氯乙烯塑料管,气囊2采用长20mm、直径1.5mm的超薄高压乳胶细管(可承受容积4ml),注气管4采用长380mm、外径1mm的塑料软管,并与吸痰管1捆绑并行(亦可将注气管4插入吸痰管1中)300mm后分离,接口3、注气入口4和阀门6均采用常规塑料件,按前述方式组装各部件即成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气管填塞气囊,其特征是吸痰管的管尖端穿过气囊且与气囊密封连接,管尾端装有供与吸引器相连的接口,部分与吸痰管相并行的注气管的出气端与气囊相通且与气囊密封连接,进气端装有带有注气入口的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气管填塞气囊,其特征是吸痰管的管尖端穿过气囊且与气囊密封连接,管尾端装有供与吸引器相连的接口,部分与吸痰管相并行的注气管的出气端与气囊相通且与气囊密封连接,进气端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