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包括进料管路、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2个计量罐,以及分别通过出料管路与2个计量罐对应连通的2个腐化池;所述进料管路上接装有两组分流管路,并各自通过分流管路与计量罐进行连通,其中每组分流管路上分别包含有多条孔径各不相等的分流支路,以与计量罐相连通;所述的2个计量罐均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制备而成,且其外表面从下往上均标注有刻度;所述的2条出料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出料电磁阀,分别用于对计量罐流向对应腐化池的料液流量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实现了该用进料系统对2个腐化池定时、定量加料液的使用要求,进而确保了2个腐化池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包括进料管路、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2个计量罐,以及分别通过出料管路与2个计量罐对应连通的2个腐化池;所述进料管路上接装有两组分流管路,并各自通过分流管路与计量罐进行连通,其中每组分流管路上分别包含有多条孔径各不相等的分流支路,以与计量罐相连通;所述的2个计量罐均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制备而成,且其外表面从下往上均标注有刻度;所述的2条出料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出料电磁阀,分别用于对计量罐流向对应腐化池的料液流量进行控制。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实现了该用进料系统对2个腐化池定时、定量加料液的使用要求,进而确保了2个腐化池的工作效率。【专利说明】 一种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实现对腐化池定时、定量供料的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其中,目前对于污水的处理,多采用污水净化池,以净化沉淀的物理方式来去除污水中所存在一般杂质物质,而对于存在受污染程度较高,且其内含有毒有害物质不易通过物理方式进行去除的污水,一般会采用的腐化池来对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进行腐化处理,以便后续对腐化过后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理解,腐化池在对污水进行腐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往腐化池内添加一定的添加剂,以加快污水中污染物的腐化进度。目前,现有的腐化池,多采用手动添加料液的方式,可以理解,采用手动添加的方式往腐化池内进行料液添加,其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其容易出现过量或者过少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该腐化池对污水的腐化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包括进料管路、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2个计量罐,以及分别通过出料管路与2个计量罐对应连通的2个腐化池;所述进料管路上接装有两组分流管路,并各自通过分流管路与计量罐进行连通,其中每组分流管路上分别包含有多条孔径各不相等的分流支路,以与计量罐相连通;所述的2个计量罐均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制备而成,且其外表面从下往上均标注有刻度;所述的2条出料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出料电磁阀,分别用于对计量罐流向对应腐化池的料液流量进行控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每组分流管路上分别包含有2条分流支路,并在每条分流支路上分别接装一进料电磁阀,以分别对2条分流支路内的料液流量进行控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每组分流管路上还包括I条辅助支路,并在该辅助支路上设置一手阀。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每组分流管路中的辅助支路其孔径大于另外2条分流支路的孔径之和。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2条分流支路与辅助支路并联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料系统还包括控制箱,以用于对进料电磁阀和出料电磁阀进行控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进料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计量罐内料液体积的直接观测,实现了对往对应腐化池内添加料液量的具体监测,且通过出料电磁阀来具体对出料管路进行流量控制,实现了该用进料设备对2个腐化池定时、定量加料液的使用要求,进而确保了 2个腐化池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100,包括进料管路10、2个计量罐20、支撑台30、2个出料管路40、控制箱50和2个腐化池60。所述进料管路10的出口端与计量罐20进行连通,用于将来料液从外部引流至该计量罐20内,以便出料管路40将暂存于计量罐20内的料液下排至对应的腐化池60内。本实施例为了精准地控制料液从外部引流至该计量罐20内的量,其在该进料管路10上接装有2条分流管路11,并各自通过分流管路11与计量罐20进行连通,其中每条分流管路11分别包含有多条孔径各不相等的分流支路111,同时本实施例在每条分流支路111上分别接装有进料电磁阀112,用于控制每条分流支路111内料液的流量。在本实施例中,每组进料管路11上具体接装有2条分流支路111,且对应地分别接装有进料电磁阀112,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路11上还接装有一辅助管路113,并在该辅助管路113上设置手阀114来控制,其中辅助管路113的孔径大于另外2条分流支路111的孔径之和,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计量罐20进行大流量地灌注,且当计量罐20内所注入的料液逐步接近目标设定值时,可以通过关闭手阀114,及控制孔径较大的分流支路111的进料电磁阀112,然后用小流量的分流支路11来给计量罐20进行进料,这样就实现了本实施例对计量罐20内料液供给的精准控制。可以理解,上述的2条分流支路111与辅助管路113之间是并联连接。所述支撑台30应用在进料系统100中,是用于对2个计量罐20起到支撑的作用,本实施例的两个计量罐20均是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制备而成,且其外表面从下往上依次均标注有刻度21,并可通过对计量罐20内料液液面所处的刻度21位置变化,来实现对计量罐20内料液往对应腐化池60内所添加料液的量进行具体控制。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进料系统100在具体设置结构时,可以将进料管路10设置在所述计量罐20的上方,而计量罐20又设置在腐化池60的上方,这样该进料系统100在工作时,利用了料液自身的重力作用,实现了将料液从进料管路10排放至计量罐20,然后再从计量罐20通过出料管路40排放至对应的腐化池60内。由上可知,所述出料管路40的一端分别接装在计量罐20邻近支撑台30—侧的端面上,且该出料管路40上会接装一个出料电磁阀41,来对出料管路40内料液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箱50应用在该进料系统100,是用于对进料电磁阀12和出料电磁阀41进行控制,进而达到控制进料管路10与出料管路40内流量控制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该进料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计量罐内料液体积的直接观测,实现了对往对应腐化池内添加料液量的具体监测,且通过出料电磁阀来具体对出料管路进行流量控制,实现了该用进料设备对2个腐化池定时、定量加料液的使用要求,进而确保了 2个腐化池的工作效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路、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2个计量罐,以及分别通过出料管路与2个计量罐对应连通的2个腐化池;所述进料管路上接装有两组分流管路,并各自通过分流管路与计量罐进行连通,其中每组分流管路上分别包含有多条孔径各不相等的分流支路,以与计量罐相连通;所述的2个计量罐均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制备而成,且其外表面从下往上均标注有刻度;所述的2条出料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出料电磁阀,分别用于对计量罐流向对应腐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腐化池用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路、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的2个计量罐,以及分别通过出料管路与2个计量罐对应连通的2个腐化池;所述进料管路上接装有两组分流管路,并各自通过分流管路与计量罐进行连通,其中每组分流管路上分别包含有多条孔径各不相等的分流支路,以与计量罐相连通;所述的2个计量罐均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制备而成,且其外表面从下往上均标注有刻度;所述的2条出料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出料电磁阀,分别用于对计量罐流向对应腐化池的料液流量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忠强,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绿野环保材料厂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