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8281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结构,包括格栅池、污泥池、生物处理池和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内插入有第一送气管,第一送气管连接有提供氧气的空气压缩机,污泥池和格栅池的上方安装有污泥回流管,沉淀池内插入有和污泥回流管连通的污泥抽提管,污泥抽提管设置有抽提口,紧贴抽提口并位于抽提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污泥抽提管连通的第二送气管,第二送气管连接有供气机构,供气机构经第二送气管送出的气体将位于抽提口上方的污泥抽提管内的污水混合物的密度变小,使得污水混合物沿污泥抽提管上升而产生负压,污泥便可从抽提口处持续吸入至污泥抽提管中并转移至他处,结构简单,取代了利用水泵抽取污泥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结构,包括格栅池、污泥池、生物处理池和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内插入有第一送气管,第一送气管连接有提供氧气的空气压缩机,污泥池和格栅池的上方安装有污泥回流管,沉淀池内插入有和污泥回流管连通的污泥抽提管,污泥抽提管设置有抽提口,紧贴抽提口并位于抽提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污泥抽提管连通的第二送气管,第二送气管连接有供气机构,供气机构经第二送气管送出的气体将位于抽提口上方的污泥抽提管内的污水混合物的密度变小,使得污水混合物沿污泥抽提管上升而产生负压,污泥便可从抽提口处持续吸入至污泥抽提管中并转移至他处,结构简单,取代了利用水泵抽取污泥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专利说明】—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有一道污泥沉淀程序,需要将污水引入沉淀池中沉淀,然后将沉淀得到的污泥用水栗提升,一部分回流至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排出处理系统。此工艺流程一般需要两台水栗,两台水栗均由电机控制设备控制,日常运行成本较高,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包括格栅池、污泥池、生物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生物处理池内插入有第一送气管,所述第一送气管连接有提供氧气的空气压缩机,所述污泥池和所述格栅池的上方安装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沉淀池内插入有和所述污泥回流管连通的污泥抽提管,所述污泥抽提管设置有抽提口,紧贴所述抽提口并位于所述抽提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污泥抽提管连通的第二送气管,所述第二送气管连接有供气机构。所述第一送气管与所述第二送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送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气阀。所述第二送气管上位于所述第一气阀的前端安装有第二气阀。所述污泥抽提管的上端安装有与所述污泥抽提管连通的结合器,所述污泥回流管安装在所述结合器上。所述污泥回流管位于所述污泥池处安装有第一水阀。所述污泥回流管靠近所述格栅池的地方安装有第二水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污泥抽提管设置有抽提口,紧贴抽提口并位于抽提口的上方设置有与污泥抽提管连通的第二送气管,第二送气管送出的气体将位于抽提口上方的污泥抽提管内的污水混合物的密度变小,使得污水混合物沿污泥抽提管上升而产生负压,污泥便可从抽提口处持续吸入至污泥抽提管中并转移至他处,结构简单,取代了利用水栗抽取污泥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能耗;污泥回流量控制通过第一气阀控制气量实现,操作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流量控制方便,操作简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不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中B处结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一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包括格栅池1、污泥池2、生物处理池3和沉淀池4,所述生物处理池3内插入有第一送气管5,所述第一送气管5连接有提供氧气的空气压缩机6,所述污泥池2和所述格栅池I的上方安装有污泥回流管7,所述沉淀池4内插入有和所述污泥回流管7连通的污泥抽提管8,所述污泥抽提管8设置有抽提口 9,紧贴所述抽提口 9并位于所述抽提口 9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污泥抽提管8连通的第二送气管10,所述第二送气管10连接有供气机构,供气机构经第二送气管送出的气体将位于抽提口上方的污泥抽提管内的污水混合物的密度变小,使得污水混合物沿污泥抽提管上升而产生负压,污泥便可从抽提口处持续吸入至污泥抽提管中并转移至他处,结构简单,取代了利用水栗抽取污泥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和能耗。为了产生更好的负压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送气管10插入污泥抽提管8中,并将第二送气管10的开口指向污泥抽提管内污泥移动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气管5与所述第二送气管10连通,这样可以只采用空气压缩机6提供的余气即可,而不用另外再连接其他压缩机。为了加快污泥的回收速度,沉淀池4内可以插入若干污泥回流管7和与污泥回流管7配套的第二送气管10,在本实施例中,有4支第二送气管10和4支污泥回流管7,所述第二送气管10上安装有第一气阀11,污泥回流量控制通过第一气阀11控制气量实现,操作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流量控制方便,操作简单,所述第二送气管10上位于所述第一气阀11的前端安装有第二气阀12,第二气阀12也有4个分别控制一支第二送气管10。所述污泥抽提管8的上端安装有与所述污泥抽提管8连通的结合器13,所述污泥回流管7安装在所述结合器13上,用来汇总4支污泥回流管7吸取的污泥。所述污泥回流管7位于所述污泥池2处安装有第一水阀14,用于控制流向污泥池2的污泥。所述污泥回流管7靠近所述格栅池I的地方安装有第二水阀15,用于控制流向格栅池I的污泥。【主权项】1.一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包括格栅池(I)、污泥池(2)、生物处理池(3)和沉淀池(4),所述生物处理池(3)内插入有第一送气管(5),所述第一送气管(5)连接有提供氧气的空气压缩机(6),所述污泥池(2)和所述格栅池(I)的上方安装有污泥回流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内插入有和所述污泥回流管(7)连通的污泥抽提管(8),所述污泥抽提管(8)设置有抽提口(9),紧贴所述抽提口(9)并位于所述抽提口(9)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污泥抽提管(8)连通的第二送气管(10),所述第二送气管(10)连接有供气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气管(5)与所述第二送气管(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气管(10)上安装有第一气阀(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气管(10)上位于所述第一气阀(11)的前端安装有第二气阀(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抽提管(8)的上端安装有与所述污泥抽提管(8)连通的结合器(13),所述污泥回流管(7)安装在所述结合器(1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7)位于所述污泥池(2)处安装有第一水阀(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7)靠近所述格栅池(I)的地方安装有第二水阀(15)。【文档编号】C02F3/00GK205419898SQ201620140516【公开日】2016年8月3日【申请日】2016年2月24日【专利技术人】姜海涛 【申请人】中山火炬水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污泥抽提装置,包括格栅池(1)、污泥池(2)、生物处理池(3)和沉淀池(4),所述生物处理池(3)内插入有第一送气管(5),所述第一送气管(5)连接有提供氧气的空气压缩机(6),所述污泥池(2)和所述格栅池(1)的上方安装有污泥回流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内插入有和所述污泥回流管(7)连通的污泥抽提管(8),所述污泥抽提管(8)设置有抽提口(9),紧贴所述抽提口(9)并位于所述抽提口(9)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污泥抽提管(8)连通的第二送气管(10),所述第二送气管(10)连接有供气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火炬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