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叶片室类型的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调节器(1),其具有定子(2)和能够相对于定子(2)扭转的、由多个彼此连接的转子件(4、5、6)构成的转子(3),其中,转子(3)能够抗相对转动地与内燃机的凸轮轴(7)连接,并且第一转子件(4)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在运行状态下凸轮轴(7)在贴合在第一转子件(4)上的情况下被支撑,其中,第一转子件(4)借助烧结流程制造,并且借助非切削的加工过程对第一转子件(4)的至少一个支撑凸轮轴(7)的第一支撑面(9)在几何上进行调整,以及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凸轮轴调节器(1)的转子(3)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叶片室类型的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调节器(1),其具有定子(2)和能够相对于定子(2)扭转的、由多个彼此连接的转子件(4、5、6)构成的转子(3),其中,转子(3)能够抗相对转动地与内燃机的凸轮轴(7)连接,并且第一转子件(4)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在运行状态下凸轮轴(7)在贴合在第一转子件(4)上的情况下被支撑,其中,第一转子件(4)借助烧结流程制造,并且借助非切削的加工过程对第一转子件(4)的至少一个支撑凸轮轴(7)的第一支撑面(9)在几何上进行调整,以及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凸轮轴调节器(1)的转子(3)的方法。【专利说明】在液压凸轮轴调节器的分开式的转子中的凸轮轴定中心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例如轿车、载重车辆、公交车辆或农用的商用车辆)的内燃机(例如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凸轮轴调节器根据叶片室类型实施并且因此具有定子以及能够相对于定子扭转的、由多个彼此连接的转子件构成的转子,其中,转子能够抗相对转动地(drehfest)与内燃机的凸轮轴连接,并且以如下方式设计第一转子件,即,在运行状态下凸轮轴在贴合在第一转子件上的情况下被支撑。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这种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子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已经公知了凸轮轴调节器的不同的实施方案和在这些凸轮轴调节器中使用的转子。例如,德国的公开文献DE 10 2009 053 600A1公开了一种转子,其尤其用于凸轮轴调节器,转子具有转子基体,转子基体具有带中央供油部的毂形件、至少一个径向布置在毂形件上的叶片以及在每个叶片两侧地延伸穿过毂形件的、与中央供油部在流动技术上相连接的油通道,其中,转子基体沿着分隔平面被分开并且具有两个基体件。此外,德国的公开文献DE 10 2009 031 934A1还公开了一种凸轮轴调节器,其具有定子和布置在定子中的转子,转子具有叶片,叶片分别布置在定子与转子之间形成的腔室中。叶片将它们相应的腔室分成两个子腔室,其中,经由油通道能为每个子腔室输送加压油,并且能够从每个子腔室排出加压油,从而能够通过加压油将转矩施加到转子上,由此,转子能转动,并且因此能够调整凸轮轴调节器。在此,转子由金属的基架构建而成,基架轴向相邻地具有由塑料制成的遮盖物,在遮盖物中形成了其中至少一个油通道。在WO 2010/128976A1中公开了一种由多个组件构成的装配体,其包括第一粉末金属组件,其与第二粉末金属组件连接,其中,每个粉末金属组件在组件之间的连接位置中具有作用表面结构。两个粉末金属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表面,在将两个组件接合在一起之前,对表面进行加工,其中,两个组件借助粘接剂接合在一起。此外,德国的公开文献DE 10 2011 117 856A1公开了在液压凸轮轴调节器中具有接合密封轮廓的多件式的、接合的转子以及与之相关的用于制造转子的方法。此外,WO 2009/152987A1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其具有能够借助内燃机的曲轴驱动的外部体和相对外部体内置地布置的内部体,外部体具有至少一个液压腔室,内部体能够与凸轮轴固定连接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摆动叶片,摆动叶片沿径向方向延伸到液压腔室中。另外在此,内部体至少由第一和第二元件接合而成,其中,这两个元件在相互面对的端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如下的几何结构,该几何结构与相应另外的元件一起形成内部件的供油和排油线路。另外的德国的公开文献DE10 2008 028 640A1又公开了一种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其根据在WO 2009/152987A1中所描述的凸轮轴调节机理运转并且构建。此外,EP I 731 722A1公开了一种凸轮轴调节器,其具有摆动马达转子,摆动马达转子具有减少了的泄漏量,其中,转子作为由至少两个组件构成的组合体系统来提供,并且其中,其中一个组件是遮盖部。然而,在这些已公知的凸轮轴调节器中是如下这样的,S卩,安装的转子在支撑区域中(在支撑面上)始终要求进行机械精加工,以便将在将在运行状态中与凸轮轴处于连接中的支撑面调整到(具有尽可能小的公差的)期望的尺寸/期望的几何结构。一方面要对转子中的针对凸轮轴定中心所设置的区段、针对凸轮轴棱边的转子中的退刀槽以及转子中的针对固定相应的金刚石片的退刀槽进行机械精加工。这又导致制造流程相对复杂,由此又提尚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克服由现有技术公知的缺点,并且在尽可能少的加工步骤中以期望的几何上的和材料上的特性来制造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子。这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S卩,借助烧结流程制造转子构件,并且借助非切削的加工过程对第一转子件的支撑凸轮轴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面在几何上进行调整/成形/校准/调准。由此,尤其是转子的在尺寸公差方面最重要的构件能够几乎完全通过烧结流程/烧结方法来制造。在此,借助非切削的加工过程来实施对支撑面的几何上的尺寸的调准/调整/成形/校准。由此,避免了借助迅速磨损的刀具来进行的特别昂贵的切削加工步骤,由此,转子能够相当低成本地被制造。可以取消机械精加工。另外有利的实施方式已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受到保护并在下面被详细阐述。因此,另外有利的是,借助烧结流程的校准步骤或冲压流程对至少一个支撑面在几何上进行调整,利用该烧结流程也能制造出第一转子件。借助这种校准步骤使第一转子件在支撑面的区域中被压实,也就是说,表面地/在表面附近被压实。对烧结件的校准/校准步骤(或几何上的调整)被理解为对经烧结的烧结多孔隙的表面进行局部再压实,其目的是,实现对在烧结流程中出现的扭曲进行补偿并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密度、表面硬度,相关的功能面(支撑面)或功能元件的表面质量以及构件的强度。在此,经烧结的(第一转子件)在与挤压工具相似的校准工具中进行再压实。挤压余量在约3mm壁厚度的情况下通常为十分之几毫米(约0.1-0.3mm),因此,在校准步骤中对烧结面的局部过度挤压可以最高直至壁厚度的12%。由此,视转子件的密度和材料而定地可以改善尺寸精度大约两个公差等级(例如,针对根据DI30910-4的Sint-Dll从IS0/IT 8-9到IS0/IT 6-7)。视原材料中的孔隙密度和孔隙大小而定地可以根据压实法(在挤压工具中变形或滚压)并且根据最高直至100%的可能空间填充的变形度来提高在校准步骤中的再压实。由此,使经校准的面几乎无孔隙,并且在表面区域中的材料密度几乎与坚固的基材的密度类似(例如,在具有约7.8g/cm3的钢的情况下)。因此,在校准步骤中并不发生如在常规的烧结过程中对整个所要制造的部分/转子件进行压实,而是仅在表面上进行压实。由此,在表面/支撑面上对材料进行压实,以便在那里最高直至100%地实现消除孔隙。在此,尺寸公差明显下降到2%以下。通过在烧结流程本身中或在单独的冲压流程中进行校准进一步减少了制造花费以及制造成本。此外,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支撑面是/构造有第一转子件的沿径向方向支撑凸轮轴的内圆周面,其中优选地,在几何上调整/成形/校准第一转子件的内圆周面的直径。由此,能够使转子相对于凸轮轴实现精确的径向定位。此外,如果转子的多个转子件沿轴向方向或沿径向方向彼此嵌套地布置,那么就能够想到转子的特别节省空间的设计方案。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根据叶片室类型的凸轮轴调节器(1),所述凸轮轴调节器具有定子(2)和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2)扭转的、由多个彼此连接的转子件(4、5、6)构成的转子(3),其中,所述转子(3)能够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内燃机的凸轮轴(7)连接,并且第一转子件(4)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所述凸轮轴(7)在运行状态中在贴合在所述第一转子件(4)上的情况下受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件(4)借助烧结流程制造,并且借助非切削的加工过程对所述第一转子件(4)的至少一个支撑所述凸轮轴(7)的第一支撑面(9)在几何上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尔根·韦伯,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