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574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3 15:15
作为膜分离装置的膜分离单元(2)具备:框架(5);容纳于框架(5)的多个浸渍式膜组件(6);和在膜组件(6)的下方具有排出空气的多个散气口(46a),并以在上下方向上靠近膜组件(6)的形式配置的散气管(4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净化下水道污水或工厂排水等的水处理中使用的膜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进行下水道污水或工厂排水等的净化。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中,将被处理水通过活性污泥进行处理,并且使用分离膜使被处理的水(处理水)和活性污泥相分离。这样的处理水和活性污泥的分离,例如在处理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流入的膜分离槽中,通过浸渍于混合液的分离膜来进行。这样的膜分离槽存在具备用于清洗分离膜的膜面的曝气装置的情况。该曝气装置形成为从下方对分离膜进行曝气的结构。在通过曝气装置向膜分离槽内供给气泡时,在槽内产生上升流,借助于此能够抑制因活性污泥而引起的分离膜的膜孔堵塞。
作为具备上述分离膜的装置的一个示例,专利文献1中示出浸渍型膜分离装置。该浸渍型膜分离装置具备:分离膜的膜组件;容纳膜组件的膜组件壳体;和配置于膜组件壳体的下部的散气壳体(diffusercase)。散气壳体具备:上部的腔室;下部的支腿;和设置于上下方向上腔室与支腿之间的具有多个散气口的空气供给管。而且,以使散气壳体的高度为膜组件壳体的高度的0.15倍至0.98倍、且支腿的高度为总高度(膜组件壳体与散气壳体加在一起的高度)的5%至30%的形式调节散气壳体(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107~011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US2011/0100912A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抑制分离膜的膜孔堵塞,而至关紧要的是在膜分离槽内形成混合液的适当的循环流。为了在膜分离槽内形成混合液的循环流,而从槽底至膜组件下端的高度和从膜组件上端至水面的高度分别需要足够的尺寸。
在制造新的膜分离槽时,可以选择与所期望的处理能力(过滤能力)相符合的膜组件,并且以达到适合该膜组件的水深的形式设计膜分离槽。然而,在已有的膜分离槽或沉淀槽等已有的水槽中新导入膜分离装置时,设置与已有的水槽的水深相匹配的高度的膜组件。在该情况下,由于处理能力依赖于膜组件的面积,因此尤其是在已有的水槽的水深较低时,存在不能满足所期望的处理能力的情况。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是在不降低处理能力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膜分离装置的高度。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膜分离装置中调节如下关系:从槽底至排放空气的散气口的高度(散气壳体的支腿高度)、从散气口至膜组件下端的高度(散气壳体的腔室的高度)以及膜组件的高度的关系。像这样,以往必须要设置从散气口至膜组件下端的高度。相对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等得出以下见解:如果适当地设定膜组件的下侧开口的面积和从膜组件至水面的高度,则在从散气口至膜组件下端的高度为零或者接近零的值的情况以及约300mm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与分离膜的清洗效果大致相同的结果。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试图通过使从散气口至膜组件下端的高度达到零或者接近零的值,在不降低处理能力的情况下实现膜分离装置高度的抑制。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膜分离装置具备:框架;容纳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个浸渍式膜组件;和在所述膜组件的下方具有排出空气的多个散气口,并以在上下方向上靠近所述膜组件的形式配置的散气管。
又,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在上述膜分离装置中,所述框架具有上框、载置有所述膜组件的下框、和连接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之间的多个支柱;所述散气管的上端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下框的高度范围内。在这里,也可以是所述框架的所述下框包括与所述散气管连接且向该散气管供给空气的至少一个散气头。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框架具有设置于所述下框的下部的多个支腿。
又,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在上述膜分离装置中,所述框架具有上框、载置有所述膜组件的下框、和连接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之间的多个支柱;所述散气管支持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下框。在这里,也可以是上述膜分离装置还具备与所述散气管连接且向该散气管供给空气的至少一个散气头,所述散气头固定于所述下框。
又,本专利技术也可以是在上述膜分离装置中,还具备载置所述框架的架台;所述架台具有包括与所述散气管连接且向该散气管供给空气的至少一个散气头的支持框、和设置于所述支持框的下部的多个支腿。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不降低膜分离装置的过滤(分离)处理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膜分离装置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形态的膜分离装置的膜分离槽的俯视图以及其周边设备的概要的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框架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框架和散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主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的框架和架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是示出具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形态的膜分离装置的膜分离槽25的俯视图以及其周边设备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图1的II-II向视剖视图。在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膜分离槽25中,流入通过活性污泥处理的被处理水(以下称为“处理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以下简称为“混合液”)。膜分离槽25是从混合液中分离处理水的水槽,用于过滤混合液的一个以上(本实施形态中有六个)的膜分离单元2以浸渍于混合液中的状态设置于槽内。膜分离单元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膜分离装置的一种实施形态。各膜分离单元2具备至少一个浸渍式膜组件6,通过该膜组件6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的处理水(过滤水)被收集后可再利用或排放。
以下,分别说明膜分离单元2的第一实施形态~第三实施形态。另外,设置于膜分离槽25的至少一个膜分离单元2的概略结构都相同,因此详细说明至少一个膜分离单元2中的一个的结构即可。
(第一实施形态)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2的主视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2的侧视图。在图4中,膜组件6以双点划线表示。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2的框架5的俯视图,该图中示出框架5中去除后述的支柱53以及上框51后的部分。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2的框架5的立体图,该图中示出框架5的下部分。如图3~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膜分离单元2具备:框架5;容纳于框架5的多个膜组件6;和组装在框架5上的散气装置4。接着,分别详细说明这些膜分离单元2的构成要素。
框架5大概由上框51、与上框51上下平行地配置的下框52、连接上框51和下框52之间的多个支柱53、和设置于下框52的下部的多个支腿54构成。该框架5中,设置有在膜组件6的下方具有排出空气的多个散气口46a的至少一个散气管46。
框架5的下框52由平行地配置的一对散气头41、和架设在一对散气头41之间的多个连接构件42构成,并且在俯视时具有以膜组件6的排列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外形。
各散气头41是内部流通空气的直管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分离装置,具备:框架;容纳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个浸渍式膜组件;和在所述膜组件的下方具有排出空气的多个散气口,并以在上下方向上靠近所述膜组件的形式配置的散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膜分离装置,具备:
框架;
容纳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个浸渍式膜组件;和
在所述膜组件的下方具有排出空气的多个散气口,并以在上下方向上靠近所述膜组件的形式配置的散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上框、载置有所述膜组件的下框、和连接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之间的多个支柱;
所述散气管的上端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下框的高度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所述下框包括与所述散气管连接且向该散气管供给空气的至少一个散气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本康二山本洋士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