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4520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接线柱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内、外箱、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和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包括内箱接线柱(7)和外箱接线柱(8),外箱接线柱(8)与电池箱外箱(1)之间布置有外箱绝缘隔套(9);外箱接线柱(8)底端为半球形,柱身与外箱绝缘隔套(9)内壁过盈配合;内箱接线柱(7)与电池箱内箱(2)之间布置有内箱绝缘隔套(5);内箱接线柱(7)顶端为凹半球形,柱身与内箱绝缘隔套(5)内壁过盈配合;外箱接线柱(8)半球形底端设有圆环槽(10),导电橡胶(6)卡在圆环槽内包裹在外箱接线柱(8)半球形底端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接线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是电动汽车产业化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内外媒体曾多次报道电动汽车着火事故。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主要涉及电安全、热平衡和振动三个主要方面。而在这三方面中,振动对电池箱的影响尤其重要。快换电池系统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箱进行整体更换,使电动汽车从低SOC快速地变为高SOC。该快换电池箱已经成为电动汽车普及过程中解决动力电池充电慢这一缺点的重要方案之一。快换电池箱中由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外箱和可更换的内箱两大部分组成,动力电池组安装于内箱中。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非常沉重,尤其是对于电动客车。电动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振动会造成电池箱的内箱和外箱发生相对运动,内箱的正负极接线柱与外箱的正负极接线柱之间发生磨损现象,从而使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内阻增大,甚至会产生电弧,严重的则造成燃烧或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其能够消除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接线端子产生的电弧,从而延长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改善其工作可靠性,并避免危险发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外箱1和电池箱内箱2,电池箱外箱1与电动汽车车身固定连接,电池箱内箱2放置于电池箱外箱1内,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上布置有正极内外箱接线柱<br>总成3和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与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结构相同;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与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各包括内箱接线柱7和外箱接线柱8,其中,所述外箱接线柱8与电池箱外箱1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外箱绝缘隔套9,外箱接线柱8的底端为半球形;所述内箱接线柱7与电池箱内箱2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内箱绝缘隔套5,内箱接线柱7的顶端具有一凹半球形的容纳部分;所述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与柱身之间设有圆环槽10,导电橡胶6卡在圆环槽10内、并包裹在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外,与外箱接线柱8固定为一个整体。外箱接线柱8的柱身与外箱绝缘隔套9的内壁过盈配合。内箱接线柱7的柱身与内箱绝缘隔套5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外箱绝缘隔套9以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外箱1上。所述内箱绝缘隔套5以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内箱2上。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中的内箱接线柱7的底端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内箱接线柱7的底端与电池组的负极相连。所述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以及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的外箱接线柱8的顶端与车上用电设备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内、外箱接线柱之间布置导电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应力,防止电弧产生;2、外箱接线柱8采用半球形结构,电池内箱可以相对电池外箱发生稍许偏转,便于定位安装、减少了内应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的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的细节剖视图。附图标记:1.电池箱外箱2.电池箱内箱3.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5.内箱绝缘隔套6.导电橡胶7.内箱接线柱8.外箱接线柱9.外箱绝缘隔套10.圆环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外箱1和电池箱内箱2,电池箱外箱1与电动汽车车身固定连接,电池箱内箱2放置于电池箱外箱1内,可以抽出,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上布置有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和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如图2所示,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包括内箱接线柱7和外箱接线柱8。外箱接线柱8与电池箱外箱1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外箱绝缘隔套9。所述外箱绝缘隔套9以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外箱1上。外箱接线柱8的底端为半球形,柱身为圆柱形,外箱接线柱8的柱身与外箱绝缘隔套9的内壁过盈配合。外箱接线柱8顶端与车上用电设备相连。内箱接线柱7与电池箱内箱2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内箱绝缘隔套5。所述内箱绝缘隔套5以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箱内箱2上。内箱接线柱7的顶端具有一凹半球形的容纳部分,柱身为圆柱形,内箱接线柱7的柱身与内箱绝缘隔套5的内壁过盈配合。内箱接线柱7的底端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与柱身之间设有圆环槽10,导电橡胶6卡在圆环槽10内、并包裹在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外,与外箱接线柱8固定为一个整体。当电池内箱2装入电池外箱1时,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外包裹的导电橡胶6与内箱接线柱7内顶端的凹半球形容纳部分接触。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与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的结构相同,其内箱接线柱7的底端与电池组的负极相连。具体工作方式为:电池箱外箱1、外箱接线柱8、外箱绝缘隔套9和导电橡胶6整体固定在车上静止不动;电池箱内箱2安装到电池外箱1内。此时内箱接线柱7的凹半球形顶端容纳部分与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外包裹着的导电橡胶6紧密相连。导电橡胶6具备的弹性和可压缩性使得内外箱的接线柱始终紧密贴合,半球形接触面有效地避免车身振动造成的电池箱内箱2与电池箱外箱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导致的内应力、磨损、接触不良和电弧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外箱(1)和电池箱内箱(2),电池箱外箱(1)与电动汽车车身固定连接,电池箱内箱(2)放置于电池箱外箱(1)内,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上布置有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和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与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结构相同;正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与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各包括内箱接线柱(7)和外箱接线柱(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接线柱(8)与电池箱外箱(1)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外箱绝缘隔套(9),外箱接线柱(8)的底端为半球形;所述内箱接线柱(7)与电池箱内箱(2)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内箱绝缘隔套(5),内箱接线柱(7)的顶端具有一凹半球形的容纳部分;所述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与柱身之间设有圆环槽(10),导电橡胶(6)卡在圆环槽(10)内、并包裹在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外,与外箱接线柱(8)固定为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包括电池箱外箱(1)和电池箱
内箱(2),电池箱外箱(1)与电动汽车车身固定连接,电池箱内箱(2)
放置于电池箱外箱(1)内,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池箱上布置有正
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3)和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正极内外箱
接线柱总成(3)与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结构相同;正极内外
箱接线柱总成(3)与负极内外箱接线柱总成(4)各包括内箱接线柱
(7)和外箱接线柱(8),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箱接线柱(8)与电池箱外箱(1)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外箱
绝缘隔套(9),外箱接线柱(8)的底端为半球形;
所述内箱接线柱(7)与电池箱内箱(2)的箱壁之间布置有内箱
绝缘隔套(5),内箱接线柱(7)的顶端具有一凹半球形的容纳部分;
所述外箱接线柱(8)的半球形底端与柱身之间设有圆环槽(10),
导电橡胶(6)卡在圆环槽(10)内、并包裹在外箱接线柱(8)的半
球形底端外,与外箱接线柱(8)固定为一个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电弧式接线柱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发潮郭利荣徐成善闫东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