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景和专利>正文

自动输液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4470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输液控制器是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医疗部门的静脉输液滴数的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就是解决目前滴流人工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体(21),其结构要点在于机体(2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8),机体(21)的一侧设置有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滴流壶的下定位卡(23),滴流管的控制卡(24),滴流管的控制卡(24)包括定位卡(25)、活动夹(26),活动夹(26)是固定于支架(27)的滑道(28)上,活动夹(26)内的螺栓(29)是通过齿轮(30)同电机(D)的齿轮(31)相啮合;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内设置有传感器(1),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液滴的滴数。(*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医疗部门的静脉输液滴数的自动控制。
技术介绍
现临床应用的滴流都是手动调节,人工查数,虽然能实现输液滴数的控制,但费事费力,而且精度不高,影响了疗效,更不能随变化做及时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解决目前滴流人工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控制输液滴数的输液控制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机体,其结构要点在于机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滴流壶的上定位卡、滴流壶的下定位卡,滴流管的控制卡,滴流管的控制卡包括定位卡、活动夹,活动夹是固定于支架的滑道上,活动夹内的螺栓是通过齿轮同电机的齿轮相啮合;滴流壶的上定位卡内设置有传感器,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液滴的滴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可自动控制液滴数由于本技术设置有控制卡及传感器等,为实施自动控制液滴数及准确性提供了条件,不仅给医务工作者,而且给患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有助于提高医务质量;2.体积小本技术选用的电机为微型电机,滴流壶的上定位卡、滴流壶的下定位卡等,其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小巧,使之该机体积小,使用很是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3是数据采集电路的方框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机体21,机体2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8,机体21的一侧设置有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滴流壶的下定位卡23,滴流管的控制卡24,滴流管的控制卡24包括定位卡25、活动夹26,活动夹26是固定于支架27的滑道28上,活动夹26内的螺栓29是通过齿轮30同电机D的齿轮31相啮合;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内设置有传感器1,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液滴的滴数。本技术的控制滴数的自动控制电路为同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易实施的常规技术,以下仅举一个实施例作说明。自动控制电路包括传感器1、预值开关3、手控开关7、显示器8,其结构要点在于自动控制电路还包括数据采集电路2、驱动控制电路4、比较电路5,驱动电机电路6,传感器1与数据采集电路2串联后的输出端与比较电路5的输入端相连,预值开关3与驱动控制电路4、显示器8依次串联,驱动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与比较电路5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比较电路5的输出端与手控开关7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电路6的输入端相连。数据采集电路2包括脉冲发生器电路9、交流放大电路10、整流滤波电路11、直流放大整形电路12,脉冲发生器电路9、交流放大电路10、整流滤波电路11、直流放大整形电路12依次串联,脉冲发生器电路9与传感器1相连,直流放大整形电路12与比较电路5相连。本技术还可以增加报警器,提示输液结束,防止医疗事故。传感器1可采用红外线发收管,显示器8可采用三个数码管。用于显示预设滴数。数据采集电路2中的脉冲发生器电路9包括IC-1,IC-1的型号可为567,用于产生脉冲。交流放大电路10和直流放大整形电路12中的放大器IC-2的的型号可采用741。驱动控制电路4中的IC-4型号可采用上海复旦大学制作的TL02芯片,比较电路5可采用异或门电路,其中IC-3型号可采用4070。驱动电机电路6中的晶体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R19与晶体管T5的集电极相连,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与晶体管T3的集电极相连,T5的发射极与地相连,晶体管T2、T4、T6及电阻R20相对于电机D与晶体管T1、T3、T5与电阻R19镜像相对称连接于电机D的两端。端口C、端口F与电源Vcc之间分别接手控开关7的开关K1、K2,还可在晶体管T5的基极与地之间接限位开关K3,在晶体管T6的基极与地之间接限位开关K4,使开启手控开关7的开关K1、K2,电机D正转或反转时,当满足需要时,通过启动限位开关K3、K4,就可以使电机D停转。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动作控制过程首先,通过螺栓32、琐环33将本技术固定好,开启手控开关7的开关K1,使电机D正转,带动齿轮31、齿轮30旋转,螺栓29通过滑道28背向定位卡25中滑出,到位后,启动限位开关K3,电机D停转,使活动夹26开大,可以取出或放入滴流管,然后将滴流壶放置在上定位卡22、下定位卡23中,使滴流壶固定在上定位卡22、下定位卡23中,使滴流管穿过定位卡25,需要压紧滴流管时,启动手控开关7的开关K2,使电机D反转,当满足需要时,启动限位开关K4,电机D停转;注射后,启动预值开关3,根据病情需要,设定输液滴数,设定输液滴数与上定位卡22内的传感器1所测得的实际输液滴数经比较电路5比较后进行判别,若两者相同,电机D不转;若两者存在差异,则端口C或F有输出;当端口A测得的实际输液滴数快于设定滴数时,端口C输出高电平,晶体管T5、T4导通,电机D反转,螺栓29通过滑道28向定位卡25滑进,进一步压紧滴流管,使实际滴数减少,直至与预设定的滴数相同为止,从而实现精确控制液滴数。权利要求1.自动输液控制器包括机体(21),其特征在于机体(2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8),机体(21)的一侧设置有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滴流壶的下定位卡(23),滴流管的控制卡(24),滴流管的控制卡(24)包括定位卡(25)、活动夹(26),活动夹(26)是固定于支架(27)的滑道(28)上,活动夹(26)内的螺栓(29)是通过齿轮(30)同电机(D)的齿轮(31)相啮合;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内设置有传感器(1),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液滴的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输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自动控制电路包括传感器(1)、预值开关(3)、手控开关(7)、显示器(8),其结构要点在于自动控制电路还包括数据采集电路(2)、驱动控制电路(4)、比较电路(5),驱动电机电路(6),传感器(1)与数据采集电路(2)串联后的输出端与比较电路(5)的输入端相连,预值开关(3)与驱动控制电路(4)、显示器(8)依次串联,驱动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与比较电路(5)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比较电路(5)的输出端与手控开关(7)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电路(6)的输入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输液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电路(2)包括脉冲发生器电路(9)、交流放大电路(10)、整流滤波电路(11)、直流放大整形电路(12),脉冲发生器电路(9)、交流放大电路(10)、整流滤波电路(11)、直流放大整形电路(12)依次串联,脉冲发生器电路(9)与传感器(1)相连,直流放大整形电路(12)与比较电路(5)相连。专利摘要自动输液控制器是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医疗部门的静脉输液滴数的自动控制。本技术就是解决目前滴流人工调节的问题。本技术包括机体(21),其结构要点在于机体(2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8),机体(21)的一侧设置有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滴流壶的下定位卡(23),滴流管的控制卡(24),滴流管的控制卡(24)包括定位卡(25)、活动夹(26),活动夹(26)是固定于支架(27)的滑道(28)上,活动夹(26)内的螺栓(29)是通过齿轮(30)同电机(D)的齿轮(31)相啮合;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内设置有传感器(1),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液滴的滴数。文档编号A61M5/172GK2629726SQ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输液控制器包括机体(21),其特征在于机体(21)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器(8),机体(21)的一侧设置有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滴流壶的下定位卡(23),滴流管的控制卡(24),滴流管的控制卡(24)包括定位卡(25)、活动夹(26),活动夹(26)是固定于支架(27)的滑道(28)上,活动夹(26)内的螺栓(29)是通过齿轮(30)同电机(D)的齿轮(31)相啮合;滴流壶的上定位卡(22)内设置有传感器(1),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液滴的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和张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刘景和张海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