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景和专利>正文

自动加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537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加药机包括机架(47),其特征在于机架(47)上方设置有药瓶输送装置(46),机架(47)内设置有导瓶装置(39)、夹瓶装置(33)、切刀消毒装置(28),机架(47)的侧方为注入装置(18);药瓶输送装置(46)是由可通过小药瓶(95)的同轴(35)的上转盘(45)、下转盘(44)组成,相应于下转盘(44)的药瓶通孔的机架(47)上设置有落瓶滑道(43);导瓶装置(39)的轴(38)上的圆盘(41)上设置有空心筒(40),底面为圆盘(41)、固定于圆盘(41)的螺栓(58)的弹簧(48)上的筒体(42);夹瓶装置(33)轴(31)上的圆盘(34)上设置有可张合的瓶夹(29),相应于瓶夹(29)的拨杆(63)的机架(47)上设置有开夹器(36)、顶开拨杆销(32),瓶夹(29)同空心筒(40)、筒体(42)相对应;切刀消毒装置(28)的切刀(30)与消毒喷嘴(27)分别与瓶夹(29)相对应;注入装置(18)的上方为具有导气管(20)、加药针头(21)的加药器(19),注入装置(18)的底部为瓶托盘(1),瓶托盘(1)的侧方为电机(D10)控制的齿条(2),瓶托盘(1)上的立柱(51)的齿条(52)同托架(57)上的横向齿条(54)通过齿轮(53)相连;机架(47)的侧方设置有自动控制电路装置(26)。(*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滴流瓶的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滴流工作之前,首先将小药瓶的药物注入大滴流瓶的溶液内,然后,进行滴流工作;但这种工作完全是人工操作,因此,操作麻烦,而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解决小药瓶药物注入大滴流瓶溶液人工操作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操作麻烦,工作效率高的自动加药机。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机架,其结构要点是机架上方设置有药瓶输送装置,机架内设置有导瓶装置、夹瓶装置、切刀消毒装置,机架的侧方为注入装置;药瓶输送装置是由可通过小药瓶的同轴的上转盘、下转盘组成,相应于下转盘的药瓶通孔的机架上设置有落瓶滑道;导瓶装置的轴上的圆盘上设置有空心筒,底面为圆盘、固定于圆盘的螺栓的弹簧上的筒体;夹瓶装置轴上的圆盘上设置有可张合的瓶夹,相应于瓶夹的拨杆的机架上设置有开夹器、顶开拨杆销,瓶夹同空心筒、筒体相对应;切刀消毒装置的切刀与消毒喷嘴分别与瓶夹相对应;注入装置的上方为具有导气管、加药针头的加药器,注入装置的底部为瓶托盘,瓶托盘的侧方为电机控制的齿条,瓶托盘上的立柱的齿条同托架上的横向齿条通过齿轮相连;机架的侧方设置有自动控制电路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设置有药瓶输送装置、导瓶装置、夹瓶装置、切刀消毒装置,而且这些装置均由自动控制电路所控制,就使从小药瓶的药物装入大滴流瓶的操作过程完全自动化,避免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导瓶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图1的夹瓶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1的切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的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注入装置的加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主视图;图10是小药瓶向大滴流瓶注入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自动控制电路框图;图12是本技术的自动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机架47,机架47上方设置有药瓶输送装置46,机架47内设置有导瓶装置39、夹瓶装置33、切刀消毒装置28,机架47的侧方为注入装置18;药瓶输送装置46是由可通过小药瓶95的同轴35的上转盘45、下转盘44组成,相应于下转盘44的药瓶通孔的机架47上设置有落瓶滑道43;导瓶装置39的轴38上的圆盘41上设置有空心筒40,底面为圆盘41、固定于圆盘41的螺栓58的弹簧48上的筒体42;夹瓶装置33轴31上的圆盘34上设置有可张合的瓶夹29,相应于瓶夹29的拨杆63的机架47上设置有开夹器36、顶开拨杆销32,瓶夹29同空心筒40、筒体42相对应;切刀消毒装置28的切刀30与消毒喷嘴27分别与瓶夹29相对应;注入装置18的上方为具有导气管20、加药针头21的加药器19,注入装置18的底部为瓶托盘1,瓶托盘1的侧方为电机D10控制的齿条2,瓶托盘1上的立柱51的齿条52同托架57上的横向齿条54通过齿轮53相连;机架47的侧方设置有自动控制电路装置26。上转盘45通过齿轮25、齿轮24同电机D2相连,下转盘44通过齿轮23、齿轮22同电机D1相连。落瓶滑道43可设置有3个,以此对应下转盘44从外向内的三个落瓶通孔。导瓶装置39的圆盘41上的轴38通过齿轮49、齿轮50同电机D3相连。在圆盘41的下方的机架47上设置有弃瓶通道37。夹瓶装置33的瓶夹29可由轴60、轴62上的半夹59构成,半夹59之间为齿轮61啮合;一个半夹59的尾端上固定有可沿圆盘34的限位孔67活动的拨杆63;拨杆63的一侧可落于圆盘34的定位孔64内,拨杆63的另一侧在拨杆档69与瓶夹29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8;具有拨杆63的半夹59尾端同圆盘34的定位块65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6。夹瓶装置33的轴31上固定的环17通过连杆16同机架47上的螺栓11上的螺母15相连,螺栓11上的齿轮4通过齿轮5同电机D4相连;轴31上固定的轴套上的齿轮56通过齿轮55同电机D5相连。切刀消毒装置28的切刀30固定于筒体73内,切刀30的中心孔内的螺栓75的顶尖76的尾部同筒体73内的弹簧74相接触,筒体73固定于机架47的轴70的齿轮72内,齿轮72通过齿轮71同电机D6相连。切刀消毒装置28的消毒喷嘴27为同碘酒瓶88相连的碘酒喷嘴87、同酒精瓶85相连的酒精喷嘴84、同贮气瓶82相连的喷气嘴81,碘酒喷嘴87、酒精喷嘴84、喷气嘴81的上方分别为轴79上的凸轮86、凸轮83、凸轮80,轴79通过齿轮78、齿轮77同电机D7相连。注入装置18的加药器19的两侧具有滑块93,加药器19内具有可通过加药针头21、导气管20的纵向孔92、纵向孔91、横向槽90,横向槽90上具有可触及加药针头21、导气管20的滑板89。注入装置18的导气管20同机架47上的气囊12相连,气囊12两侧的滑杆14上的底盘10通过连杆9同螺栓13上的螺母8相连,螺栓13上的齿轮7通过齿轮6同电机D8相连。自动控制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电路101、显示电路103、电机驱动电路104,其结构要点在于信号输入电路101、控制电路102、显示电路103依次串联,控制电路102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电机驱动电路104的输入端相连。信号输入电路101包括红外传感器电路、红外发射接收电路。红外传感器电路包括红外传感器IC5、光藕IC6,IC6可采用524;红外发射接收电路包括红外发射管D1a、红外接收管D1b、振荡器IC1,IC1可采用567,节点f1a的信号与通过放大器IC2放大,二极管D、电容C4整流滤波、放大器IC2和三极管T1放大驱动后与控制电路102中的IC3,(IC3可采用89C51)的管脚1相连,铵键K1分别与电源VCC、IC3的管脚10相连。控制电路102中的扩展模块IC4可采用74LS595,IC4的输出端可接显示电路103中的LCD1、LCD2、LCD3、LCD4。控制电路102中的IC4的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电路104中的电阻R20、三极管T2与电机D3相连;IC4的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电路104中的电阻R21和三极管T3、电阻R22和三极管T4与电机D4分别相连。可设多组红外传感器电路及红外发射接收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102的IC3的管脚相连,用于输出信号控制电机的开启与停止;电机D6、D8、D10与电机D4相同,可以正反转动,电机D1、D2、D5、D7、D9与电机D3相同,为单方向转动;用于控制预值数的铵键、注入装置18的瓶托盘1的移出键、移进键、本技术的加药机的启动键、注入小药瓶次数键等与铵键K1的接法相类似。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次动作过程一.准备过程首先,按动自动控制电路装置26上的预值数的铵键,设定每大滴流瓶要注入药物的小药瓶数量及相对应的大滴流瓶的个数以及注入小药瓶溶液的次数值;然后按动瓶托盘1的移出键,电机D10正转,通过齿轮3转动使齿条2的瓶托盘1伸出,将注入装置18的加药器19安装完毕后,接好导气管20,将大滴流瓶94放在瓶托盘1上,按动移进键,使电机D10反转,通过齿轮3反转使齿条2的瓶托盘1缩进,同时注入装置18的加药器19的加药针头21插入大滴流瓶94内;其次,把对应的小药瓶95倒置放入药瓶输送装置46的上转盘45的药瓶通孔内,准备开始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加药机包括机架(47),其特征在于机架(47)上方设置有药瓶输送装置(46),机架(47)内设置有导瓶装置(39)、夹瓶装置(33)、切刀消毒装置(28),机架(47)的侧方为注入装置(18);药瓶输送装置(46)是由可通过小药瓶(95)的同轴(35)的上转盘(45)、下转盘(44)组成,相应于下转盘(44)的药瓶通孔的机架(47)上设置有落瓶滑道(43);导瓶装置(39)的轴(38)上的圆盘(41)上设置有空心筒(40),底面为圆盘(41)、固定于圆盘(41)的螺栓(58)的弹簧(48)上的筒体(42);夹瓶装置(33)轴(31)上的圆盘(34)上设置有可张合的瓶夹(29),相应于瓶夹(29)的拨杆(63)的机架(47)上设置有开夹器(36)、顶开拨杆销(32),瓶夹(29)同空心筒(40)、筒体(42)相对应;切刀消毒装置(28)的切刀(30)与消毒喷嘴(27)分别与瓶夹(29)相对应;注入装置(18)的上方为具有导气管(20)、加药针头(21)的加药器(19),注入装置(18)的底部为瓶托盘(1),瓶托盘(1)的侧方为电机(D10)控制的齿条(2),瓶托盘(1)上的立柱(51)的齿条(52)同托架(57)上的横向齿条(54)通过齿轮(53)相连;机架(47)的侧方设置有自动控制电路装置(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药机,其特征在于导瓶装置(39)的圆盘(41)上的轴(38)通过齿轮(49)、齿轮(50)同电机(D3)相连;在圆盘(41)的下方的机架(47)上设置有弃瓶通道(3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药机,其特征在于夹瓶装置(33)的瓶夹(29)由轴(60)、轴(62)上的半夹(59)构成,半夹(59)之间为齿轮(61)啮合;一个半夹(59)的尾端上固定有可沿圆盘(34)的限位孔(67)活动的拨杆(63);拨杆(63)的一侧可落于圆盘(34)的定位孔(64)内,拨杆(63)的另一侧在拨杆档(69)与瓶夹(29)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8);具有拨杆(63)的半夹(59)尾端同圆盘(34)的定位块(65)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6)。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和张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刘景和张海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