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面罩,特别是一种双通道非重复呼吸面罩。
技术介绍
人工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然而,有创人工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亦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气管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因此,临床上常常等到呼吸衰竭发展到极严重,已危及生命时才考虑进行有创人工通气。随着医学的发展,无创人工通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主要理由有二方面第一,危重医学的发展,挽救了不少病者的生命,亦出现了更多的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机依赖的病人。第二,呼吸衰竭发展到危及生命,治疗较困难,死亡率亦高。如果在疾病尚未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早期应用无创人工通气,可能阻断病情发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无创通气正是解决上述二种情况的较理想的选择。自从1989年Meduri等报道了无创面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后,引起极大的关注。近10年来,无论从应用方法学,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不少的报道,成为国内外呼吸内科和危重监护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常用的无创通气方式是面罩或鼻罩正压人工通气。对于急性加重的患者,以面罩正压人工通气(简称面罩通气)最常用。面罩通气能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改善氧合功能,减轻心和呼吸肌肉负荷,得到较广泛的认同。然而,面罩通气能否减低CO2贮留(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CO2水平,存在较大的争论。亦有报道面罩通气会反而增加CO2水平。近年的研究报道认为,面罩通气时由于存在CO2重返呼吸而引起明显的死腔效应,影响其减低CO2水平的效果。不少学者希望研制低死腔同时不影响同步性能的面罩。专利技术人在过去的研究中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通道非重复呼吸面罩,包括面罩主体(1)和进气接管(2),其特征是:在面罩主体(1)上设有出气接管(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昌,黎毅敏,郑则广,钟南山,罗群,张秀燕,陈思蓓,何国清,李寅环,曾运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