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0960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设置有烟气入口(110)和烟气出口(120),壳体(100)内部设置有第一除雾组件(200)和第二除雾组件(300),第一除雾组件(200)和第二除雾组件(300)顺次连接并在壳体内部形成弯曲气流通道,弯曲气流通道与壳体(100)上的烟气入口(110)和烟气出口(120)相连通,以构成烟气除雾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除雾装置不仅可以实现高效除雾、提高单位空间的烟气流动路径、提高雾滴脱除效率,同时采用模块化结构,还可方便设计及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技术与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高效除雾的装置,可用于电力、水泥、冶金、化工等行业。
技术介绍
目前,环保排放指标日益严格,而常规湿法烟气脱硫中,控制细小的石膏以及细微粉尘的逃逸是困扰很多电厂的问题之一,为了控制脱硫塔出口的雾滴及夹带的粉尘逃逸,很多技术中采用了多级除雾器技术,如一级管式+二级屋脊式组合方式。例如,公开号为CN204502674U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组合式除雾器”。该组合式除雾器包括位于底部的第一冲洗管道,第一冲洗管道的上部设置有管式除雾器,管式除雾器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冲洗管道,第二冲洗管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屋脊式除雾器,第一屋脊式除雾器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冲洗管道,第三冲洗管道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屋脊式除雾器,第二屋脊式除雾器的上部设置有第四冲洗管道,管式除雾器由多根紧密排列的管道构成,管道的中间处向一侧凸出,第一屋脊式除雾器、第二屋脊式除雾器均由多个紧密排列的叶片构成,第二屋脊式除雾器的叶片设置有钩。该技术通过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设置有烟气入口(110)和烟气出口(120),其特征在于,壳体(100)内部设置有第一除雾组件(200)和第二除雾组件(300),第一除雾组件(200)和第二除雾组件(300)顺次连接并在壳体内部形成弯曲气流通道,弯曲气流通道与壳体(100)上的烟气入口(110)和烟气出口(120)相连通,以构成烟气除雾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除雾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设置有烟气
入口(110)和烟气出口(120),其特征在于,壳体(100)内部设置有第
一除雾组件(200)和第二除雾组件(300),第一除雾组件(200)和第二
除雾组件(300)顺次连接并在壳体内部形成弯曲气流通道,弯曲气流通道
与壳体(100)上的烟气入口(110)和烟气出口(120)相连通,以构成烟
气除雾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除雾组件
(200)包括第一除雾器(210),第一除雾器(210)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
整流元件(220),出口处设置有第一隔板元件(230),且第一除雾器(210)
的入口与壳体(10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元件(240),出口与壳体
(10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整流元件(250),烟气从第一除雾器(210)
入口处的第一整流元件(220)进入,穿过第一除雾器(210)的侧壁后,从
第一除雾器(210)的出口与壳体(100)的侧壁之间的第二整流元件(250)
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除雾组件
(300)包括第二除雾器(310),第二除雾器(310)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三
隔板元件(320),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整流元件(330),且第二除雾器(310)
的入口与壳体(10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四整流元件(340),出口与壳体
(10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四隔板元件(350),烟气从第二除雾器(310)
的入口与壳体(100)的侧壁之间的第四整流元件(340)进入,穿过第二除
雾器(310)的侧壁后,从第二除雾器(310)出口处的第三整流元件(330)
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00)内
部设置有多个第一除雾组件(200)和多个第二除雾组件(300),第一除雾
组件(200)和第二除雾组件(300)交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浩马志刚白云峰初炜单选户吴立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