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0813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具有储液槽,储液槽上方设置有脱泡罐,储液槽与脱泡罐通过第一送液管连通,脱泡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送液管上设置有第四电动阀门,脱泡罐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外供液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储液槽下方连接有第二送液管,第二送液管通过回液管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五电动阀和用于抽液的助力泵;所述脱泡罐上还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真空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储液槽和脱泡罐分开独立设置,先进行抽真空后再送入注液,无需等待储液槽抽真空去除气泡的时间,节约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未注液完全的电解液可再抽回继续抽真空使用,节约了原料也使气泡去除的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 目.0
技术介绍
制作锂电池时,通常先将正极、负极和隔膜制成极芯,再将极芯装入电池的壳体内部,并盖上盖板;通常,于盖板上设置有注液孔,通过该注液孔将电解液注入到电池内部,该电解液的质量及注液量直接决定锂电池的质量好坏。在现有的电池生产工艺过程中,其于注液管道中产生较多气泡,即其电解液内会存在较多气泡,常常会导致注液时出现滴液、注液精度不稳定等现象,而所注入的电解液中存在较多的气泡,影响了电池容量和循环使用寿命,也降低了产品质量。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气泡的方式为:在储液槽中用真空抽取电解液中的气泡,但每次储液槽中电解液用完后,需停机等待加注电解液,并抽真空排除气泡约30分钟左右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注液完成后,储液槽中会残留一些电解液,如果长时间留存,会混入气泡,因此一般是直接排掉,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原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解决锂电池注液机电解液中存在气泡问题的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具有储液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上方设置有脱泡罐,所述储液槽与脱泡罐通过第一送液管连通,脱泡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送液管上设置有第四电动阀门,脱泡罐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外供液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储液槽下方连接有第二送液管,第二送液管通过回液管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五电动阀和用于抽液的助力栗;所述脱泡罐上还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真空系统。进一步,第二送液管上设置有手动球阀,所述回液管与第二送液管的连通处,位于手动球阀和储液槽底部之间。进一步,所述回液管与外供液管路的连通处,位于第一电动阀门和脱泡罐之间。进一步,所述抽真空系统还与储液槽连接。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储液槽和脱泡罐分开独立设置,先进行抽真空后再送入注液,无需等待储液槽抽真空去除气泡的时间,节约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未注液完全的电解液可再抽回继续抽真空使用,节约了原料也使气泡去除的更加彻底。储液槽和脱泡罐又各自设置独立的阀门和检测传感器,互不影响,独立操作,生产可连续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具有储液槽10和脱泡罐6,脱泡罐6设于储液槽10上方,脱泡罐6底部与储液槽10通过第一送液管16连通,第一送液管16上设有第四电动阀门7。脱泡罐6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外供液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I,用于控制电解液进入脱泡罐6。脱泡罐6上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真空系统,脱泡罐6内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装置9,搅拌装置浸没在电解液内,有利于将溶解在电解液内的气泡搅出,让抽真空系统抽走。所述抽真空系统具有主管13,主管13上连接有抽真空管15和破真空管14,主管13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门3和第二电动阀门2,第三电动阀门3设于主管13与抽真空管15的连接处、以及主管13与破真空管14的连接处之间,主管13与破真空管14的连接处设于第三电动阀门3和第二电动阀门2之间。抽真空管15与真空栗(未绘示)连接。此外,抽真空管还与储液槽10连通,可在储液槽10内进一步将电解液除气泡。脱泡罐6上还设有测量液位的下液位感应器5和上液位感应器4,下液位感应器5靠近脱泡罐6的底部,上液位感应器4靠近脱泡罐6的顶部。通过下液位感应器5和上液位感应器4可控制个电动阀门的开、关动作。储液槽10下方连接有第二送液管17,第二送液管17通过回液管19与外供液管路21连通,回液管19上设置有第五电动阀20和用于抽液的助力栗(未绘示),助力栗为常见的类似抽水水栗的装置。第二送液管17上设置有手动球阀8,回液管19与第二送液管17的连通处,位于手动球阀8和储液槽10底部之间。回液管19与外供液管路21的连通处,位于第一电动阀门I和脱泡罐6之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脱泡罐6中的电解液液面到达下液位感应器5位置时,第四电动阀门7关闭,第三电动阀门3关闭,第一电动阀门I打开,外部电解液经第一电动阀门I进入脱泡罐6中;当液面到达上液位传感器4位置时,第一电动阀门I关闭,第二电动阀门2关闭,第三电动阀门3打开抽真空,去除电解液中的气泡,时间约20分钟后第二电动阀门2打开,第三电动阀门3关闭,此时通过破真空管14和第二电动阀门2破真空,保护脱泡罐6安全,并且第四电动阀门7打开,电解液由脱泡罐6进入储液槽1中,当储液槽1中的电解液液面到达第三液位感应器11位置时第四电动阀门7关闭。如此反复循环。注液时,第五电动阀门20关闭,当注液完成,而储液罐10内还有剩余电解液时,打开第五电动阀门20和助力栗,将剩余的电解液抽回脱泡罐6内继续抽真空并用于下次注液,避免电解液长时间停留在储液槽1内会混入气泡。储液槽10内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11,用于检测储液槽10内的液位。储液槽10下方水平设置有分液管18,分液管18通过第二送液管17与所述储液槽10的底部连通,分液管18内水平设置有多台注液栗12 ο储液槽10上也设有手动球阀8,手动球阀8均为常开状态。储液槽1内的电解液通过第二送液管17流入分液管18内,注液栗12从分液管18内抽取电解液用于注液。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主权项】1.一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具有储液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上方设置有脱泡罐(6),所述储液槽与脱泡罐通过第一送液管(I6)连通,脱泡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9);所述第一送液管上设置有第四电动阀门(7),脱泡罐与外供液管路(21)连通,外供液管路(21)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I),储液槽(1)下方连接有第二送液管(17),第二送液管通过回液管(19)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五电动阀(20)和用于抽液的助力栗;所述脱泡罐上还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真空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送液管上设置有手动球阀(8),所述回液管与第二送液管的连通处,位于手动球阀和储液槽(10)底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与外供液管路的连通处,位于第一电动阀门和脱泡罐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系统还与储液槽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具有储液槽,储液槽上方设置有脱泡罐,储液槽与脱泡罐通过第一送液管连通,脱泡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第一送液管上设置有第四电动阀门,脱泡罐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外供液管路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储液槽下方连接有第二送液管,第二送液管通过回液管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回液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除气泡机构的注液装置,具有储液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上方设置有脱泡罐(6),所述储液槽与脱泡罐通过第一送液管(16)连通,脱泡罐内设置有搅拌装置(9);所述第一送液管上设置有第四电动阀门(7),脱泡罐与外供液管路(21)连通,外供液管路(21)上设有第一电动阀门(1),储液槽(10)下方连接有第二送液管(17),第二送液管通过回液管(19)与外供液管路连通,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五电动阀(20)和用于抽液的助力泵;所述脱泡罐上还设有用于抽真空的抽真空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新德蔡正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能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