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民专利>正文

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058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帽式输液装置,由瓶环(1)、帽环(7)、连接瓶环(1)与帽环(7)的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下支架(10)上支架(11)之间的横梁(12)、横梁(12)中间的瓶托(5)和液面自动报警器(8)组成,极大的方便了病人。(*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的静脉输液装置。尤其是一种帽式输液装置。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大多是采用输液架,将药瓶悬吊至一定高度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病人如需走动或入厕都很不方便。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抬举药瓶方能完成。如遇陪护者不在或异性时则更感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帽式输液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其由瓶环(1)、帽环(7)、连接瓶环(1)与帽环的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之间的横梁(12)、横梁(12)中间的瓶托(5)组成。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瓶环(1)的一半环为固定式,另一半环的一端与上支架(11)顶端通过活动轴(2)联接,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4)与上支架(11)固定。瓶环(1)上设有瓶径调节装置(3),而瓶托(5)上设一缺口。帽环(7)上带有帽径调节装置(9)。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相套接,中间有一调节高度螺栓(6)。在上支架(11)的下部装有液面自动报警器(8)。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帽式输液装置为带在头上的输液架,不需要传统的输液架或他人抬举,能够自主行走,尤其是在入厕时可以自己完成。 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帽式输液装置俯视图。图2为一种帽式输液装置正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并给出一个实施例。瓶径调节装置(3)可以为子母扣、松紧带、顶丝,帽径调节装置(9)可以为安全帽带式。当需要将输液架上的药瓶移至帽式输液装置上使用时,可先将帽式输液装置戴在头上,用帽径调节装置(9)调节帽环(7)至一适中位置。为使该装置在头部更牢固,可在头环上增加一帽带系在颌下。然后,将药瓶放入瓶环(1),由横梁(2)中间的瓶托(5)托住药瓶。可视药瓶直径的大小,调整固定螺栓(4)和瓶径调节装置(3),使瓶体牢固。此时可根据输液速度的要求,用调节高度螺栓(6)将上支架(11)调节至一适当高度。当药液平面降至一定高度时,液面自动报警器(8)便发生警示信号,提醒患者及时拔出输液针头。液面自动报警器(8)为用红外线感应原理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其由瓶环(1)、帽环(7)、连接瓶环(1)与帽环(7)的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之间的横梁(12)、横梁(12)中间的瓶托(5)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瓶环(1)的一半环为固定式,另一半环的一端与上支架(11)顶端通过活动轴(2)联接,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4)与上支架(11)固定。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瓶环(1)上设有瓶径调节装置(3)。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帽环(7)上带有帽径调节装置(9)。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相套接,中间有一调节高度螺栓(6)。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横梁(12)中间的瓶托(5)上设有一缺口。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在上支架(11)的下端装有一液面自动报警器(8)。专利摘要一种帽式输液装置,由瓶环(1)、帽环(7)、连接瓶环(1)与帽环(7)的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下支架(10)上支架(11)之间的横梁(12)、横梁(12)中间的瓶托(5)和液面自动报警器(8)组成,极大的方便了病人。文档编号A61M5/14GK2407766SQ00213299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新民 申请人:李新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帽式输液装置,其特征在於其由瓶环(1)、帽环(7)、连接瓶环(1)与帽环(7)的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下支架(10)与上支架(11)之间的横梁(12)、横梁(12)中间的瓶托(5)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